药谷
药谷
“传说古蜀国曾有一位神明,她和她的子民生活在森林中。神明的真身是一只美丽高贵的三足乌,长着金色绚丽的羽毛和长长的尾羽,她每日驮着太阳,从东边的扶桑之树到西边的羽落之渊,给人们带来光明。晚上她就栖息在扶桑神树之上,她唱的歌谣优美而动听,每当听到她的歌声,森林的子民们就会进入梦乡,做一个美梦。”
“有一天,这位神明中了诅咒。一到夜晚,她金色的羽毛就会化为黑色,尾羽也消失不见,化作一只乌鸦。她的歌声也和乌鸦一样呱呱难听,不会再带来美梦,而是会给人们带来灾祸。”
“原先敬仰她的子民们变了,他们白天依旧祭祀他们的神明,希望她给他们带回光明。可是到了晚上,人们畏惧灾祸,就使用弓箭驱逐她离开,不让她栖息在扶桑树上,也不许她留在森林之中。”
“所有的人中,只有一个小男孩依旧爱着神明。每到晚上,他就将自己房间的窗户打开,让黑色的乌鸦住进他的房子遮风避雨。可是无法回到扶桑树上,神明的神力日渐虚弱,不足以支撑起从扶桑树到羽落之渊的漫长旅程,于是一天天的白昼愈短,黑夜越长。”
“男孩见到神明日渐虚弱,心疼不已,他决定趁夜带着神明回到扶桑树上去,让神明能够恢复神力。可惜他们还是被扶桑树的守卫察觉了,守卫们发现原来是男孩一直偷偷庇护着神明,于是一箭射杀了他。”
“男孩死了之后,神明非常伤心。黑色的乌鸦背负着男孩的尸体,冲破守卫的箭雨回到了扶桑树上。她用自己锋利的爪牙挖下了自己的眼睛,将之化为一颗种子种在扶桑树上。她的骨肉化为泥土,鲜血化为甘霖,滋养浇灌这颗种子。”
“太阳出现的时候,种子生根发芽,长出了一白一黑两朵双生并蒂花。白色的花名为莎诃,黑色的花名为魔罗,白色的花瓣落在男孩的尸体上,他奇迹般地复活。那黑色花瓣被风吹拂到了森林里的每一个角落,每一个闻到香味的人都死去了,人们称之为死之花。”
马车车厢中,裴小柯瞪大了眼睛,望向双眼系着黑色绸布的青年道士,问道:“然后呢?”
玉无瑑轻轻叹息了一声:“后来,这个传说中的国度只剩下那个男孩一个人。他每天早上从扶桑树出发,走一整天的时间到羽落之渊,取羽渊之水浇灌并蒂花的花枝。等待着它三年一度的开花……人们称呼他为司花人……好了,这个故事讲完了。”
裴小柯鼻子抽抽,眼角红红:“这个故事怎么又是个不好的结局?师父,你先前不是说这次是个好的结局吗?”
玉无瑑脸上露出无辜的微笑:“怎么就不好了,最后男孩不是和他的神明永远在一起了吗?他们每天都可以见面,这个结局还不好吗?”
裴小柯不满地望向另一侧正在闭目养神的孙危楼道:“孙伯伯,您评评理,这样的故事结局能称得上是好结局吗?”
孙危楼耷拉的眼皮动了一下,细缝里透出锐利的光芒:“年轻人,这是你从哪里听来的故事?”
玉无瑑摊了摊手:“刚刚我现编的,我们现在不是要去药王谷求那个莎诃魔罗花吗?旅程无聊,随便编个故事哄哄小孩子罢了,不登大雅之堂,孙先生不必在意。这莎诃魔罗花的故事,您想必比我清楚。”
“这个故事倒是应景。”佝偻的大夫回答道。行驶的马车摇晃着,他重新闭上眼睛,似乎是睡着了。
年轻的道士则是干咳了几声,他身体并未完全恢复,说话多了,嗓子难免干哑。
裴小柯从桌子底下拿出水壶,又用竹节杯倒了一杯水,塞到他的手中,道:“师父,喝水。”
玉无瑑喝完水,将水杯放下,摸了摸裴小柯的头,笑眯眯道:“徒儿最近在承剑府倒是懂事很多,知道孝顺你师父我了,不错不错,看来你师父我很快就可以提前过上养老的生活了……”
他视力受损,只能看到眼前一点模模糊糊的影子。这一段时间倒也习惯了,日常行动也看不出有什么影响。
裴小柯道:“你想得倒美。我是看你眼瞎看不见才帮你的。我们先说好,一杯水换一根糖葫芦,到现在为止你已经欠我三十六根糖葫芦了……”
玉无瑑笑着道:“好,我知道了,回头给你写上欠条。等我眼睛好了,给你买一箩筐的糖葫芦——”
想不到穷酸道士突然大方起来,裴小柯满眼不信:“你有这么好说话?”
“没办法……”玉无瑑叹气:“托这位孙大夫的福,我已经欠了承剑府五万两的医药费。三十六根糖葫芦,与五万两银子相比,不过是毛毛雨而已。”
裴小柯张大嘴巴:“五万两?你这辈子还得清吗?”
玉无瑑沉痛地摇头:“我算了一下,假定我每天算十卦,每卦得十钱,每天赚一百钱,还清这笔债务需要一千三百年,别说这辈子,恐怕十辈子也还不清……”
“这么可怕!”裴小柯对他抱以无限的同情:“真惨……”
正说话时,马车一停,窗帘被一只女子的手撑开,李璧月骑着马站在马车一侧,向车内三人道:“药王谷到了,你们准备一下,一会该下车了。”
***
药王谷位于古蜀阆山之中。
此地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湿润宜人,山谷中长有各种奇花异草,相传是药王孙思邈最早发现此地,在此开设医庐,治病救人也收徒授业,大唐立国两百余年,阆山每有神医出世,此地也被世人称为药王谷。
但药王谷最引人注目的还是每三年问世一次的莎诃魔罗花。
这株奇花相传是前代谷主从天竺国带回。它生长在一棵已死的枯木之上,每三年开花一次,为一白一黑的并蒂昙花。其中白色的名为莎诃,传说中此花若是全株入药,能治百病,是花中仙品,被誉为药王谷圣花。至于那朵黑色的魔罗花,含有剧毒,被称为“魔花”或者“死之花”,并不为人所喜,一般只被视为圣花的副产物。
每次莎诃魔罗花盛开之时,身患重病或残疾之人,都会聚集到药王谷求药;这样的盛会三年一度,又被称为药王谷的“仙品大会。”
此番李璧月等一行人来到药王谷,一来自然是为了传说中的莎诃魔罗花,治疗玉无瑑的眼疾。二来也是为了太子李澈的一道谕令。
上个月,法华寺开光大典草草结束,为此事聚集长安的一千多名僧人都被遣回原籍。昙无国师最后虽得以免罪,但也被圣人勒令禁足龙华寺,自省已过。太子生母、中宫曹皇后素来笃信佛教,因此心悸多梦,药石无用,心中以为是佛祖怪罪降罚。每日吵吵嚷嚷,要求太子劝圣人赦免国师,择日再次举行开光大典。
李澈不胜其扰,听闻李璧月有意要到药王谷,谕令她为皇后求一味安神助眠的良药。太子谕令,倒是给承剑府主离开长安提供了不错的借口。
经过一个月的跋涉,一行人终于在莎诃魔罗的花期之前到达了药王谷。
四人来到药王谷附近时,这里已经聚集了不少人,叫卖着各种山野药材,狗皮膏药揽客的亦不在少数,宛如一处集市,甚至比长安东市还要更热闹一些。
李璧月问了一下,才知原来在每次仙品大会之前,药王谷都有为期一个月的药市。来自全国各地的行脚医生,或者是采到珍稀奇药的采药人都会在这里聚集,碰碰运气,毕竟并非每一位求药人都病入膏肓,需要莎诃魔罗花才能救命,各种秘方药材都很有销路。
药王谷每天也会派出谷中大夫在谷外开设医庐,免费义诊,一来是治病救人,二来是判定求医之人是否真的是不解之症。唯有所得病症被医庐的大夫判定为非莎诃魔罗花无法治疗的疑难杂症,才有资格进入药王谷求药。
所以,每年到药王谷求药之人虽多,但最后允许进入药王谷的不过三十之数。
玉无瑑的眼疾经过孙危楼这位大唐第一名医盖章认定,非莎诃魔罗花不可。李璧月也就没什么兴趣去找别的行脚医生碰运气了,直接唤裴小柯扶他下车,自己引着玉无瑑去往药王谷开设的医庐看诊。至于孙危楼,似乎对这样的场面兴趣缺缺,连下车的兴致也无,依旧是窝在马车里闭目养神。
今日,在医庐看诊t的是一位年约二十五六岁的女大夫。其人容貌秀丽,发辫垂腰,一袭青衫若山风摇曳,沉静淡然。她将手放在玉无瑑腕上轻按了一下,擡眼瞅了青年道士一眼,问道:“不知之前为你治病的可是孙危楼孙前辈?”
她号脉之后,也不说是否能治,倒是直接问起孙危楼来。见旁人疑惑,又解释道:“客人之前全身筋脉肺腑受创,几乎死过一遭,唯有孙前辈的神针能治这样的绝症,但是全身施针,难免留下后遗症。客人以黑色绸布蒙眼,应是双眼受损,想必也是孙前辈指点你来此求莎诃魔罗花。”
不过一息之间,她便将玉无瑑的病症诊断得十分清楚。
李璧月答道:“姑娘所言不差,不知姑娘是否有法医治他的眼睛?”
女大夫摇头道:“既然孙前辈都没有办法,我自然也治不了。你们可以进入药王谷,等待莎诃魔罗花之花期。但是我也并不能保证你们最后一定能得到莎诃魔罗花。”
李璧月:“不知这其中有何规矩?”
女大夫道:“依照药王谷的规矩,在夏至之日、莎诃魔罗花盛开之时,由药王谷的司花女选择有缘之人成为圣花的主人。唯有得到司花女的认可,才有可能从药王谷中带走圣花入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