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7章信教
溪水上游,环境更好,这里人为开发的不多,显的更原生态。上面又有几处水池,都不是很小,面积在几亩之间。一路走来,宁北觉得此地风景真的很不错,有山有水,清幽无比。习家真的很有眼光,此地适合作为书香门第之家所居。
想一想,居住在此地,除了朋友上门拜访,几乎没人打扰,可以专心读书。困了乏了可以四处转一转,划划船,爬爬山之类的。
说不定偶然间还会灵感有发,写出一篇好文章,一首好诗词。
除此之外,宁北这会想的是这水池子正适合夏天游泳,山里出来的水,清凉清凉的,天然的游泳池,想一想就爽快的很。
“要是有朝一日富贵了,就寻一处这样的场所居住,依山傍水结庐而居,读读书,戏戏水,午后高枕安眠,无忧无虑。
又或者邀一二好友,一番棋局,几杯淡酒,谈论指点世间,不亦乐哉。”周明章此时笑着说道。
他的这番话说出了几人的一点心思,他们几个人谈的来,也不是毫无因由的,终归有一点相似之处。
简单说来,都有点文艺青年的底子,本身不怎么重视世俗名利,喜欢清闲。
当然认真比较一下,还是有些不一样的。崔先生更传统,周明章更倾向魏晋风骨。
宁北则是个四不像,毕竟他的经历最丰富复杂,大变革的时代中成长起来的人,也可以说是生活在时代夹缝里面的人。
旧的无法完全接受,新的无法完全适应,注定是个矛盾体,再加上经历了这么一回跨时空穿越,心态更复杂了。
“此时是如此想,真的哪日富贵了,恐怕就不是如此想了。”崔先生说道。
“自安兄说的也是,人心变化也很难思量,很多时候自己都把握不住。孟浩然四十岁还要上长安求官。
直到求官不得,才不得不放下。陶渊明那样的人才是当真少有,名垂后世,人人都称道,然而随从者却几乎没有。”周明章承认道。
“是啊,人毕竟不是自己一个人活着,特别是男人,需要负担起很多的东西,不仅是名利,还有责任,放不下啊。”宁北跟着感叹了一句。
他也是有感而发,作为一个穿越者,有时候他觉得现在生活已经不错了,可以安逸的享受了,后世苦苦追求的不就是这个么。
他完全可以不慌不忙,高枕而卧,平时卖弄卖弄诗文。
但是更多时候又觉得自己作为一个穿越者,不能不做出一些成就,毕竟不是谁想来就来的,冥冥中可以说是一种造化。
曾经看过的小说里面,多少人心里期盼着自己能穿越当上主角。
主角不是那么好当的,哪怕是一部电影,既然身为主演,就不能对不起观众,要演出名堂。即使这部电影永远也不会上映。这也是他不敢停歇的一个重要原因。
有时候宁北也在想,这时代是不是也有其他穿越者过来呢。
若真有他人过来,反而能帮他分担许多压力,至少这独一无二的使命感就可以放下了。
仔细推测的话,是有可能的,自己都能稀里糊涂地过来,没道理别人就过不来,后世全球可有七八十亿人啊,除去小孩子和行将就木的人也还有一半几十亿人。
然而过来一年多了,到目前为止他还没有察觉出有其他来自后世的人出现的痕迹。
难道是全都落到国外去了?
比如澳大利亚,非洲,北美南美那些无人区去了?这也是有可能的。
又或者,当前这时空,只是无数个时空里面的一个,穿越的人数还不够多,所以概率过低导致这时空只有他一个人,这也是有可能的。
他也不是什么科学家,以前的时空理论已经不坚实了,新的理论他也不可能知道。
“说的好,恐怕只有剪去三千烦恼丝,遁入空门,才能真的放下。”周明章接着说道。
“空门中人,又有多少人真的放的下,蝇营狗苟欺名盗世之辈恐怕也不少。”崔先生又如此说道。
“我觉得,对于我们来说,只有当这世界一天天变好,而我们又已功成名就垂垂老矣之时,恐怕才能真的放下。”宁北这样推测。
“此话有理,期望有那么一日。”周明章附和。
然后几人不再谈论这个,说多了丧气,毕竟这时代已不是一百年前那个四海安定,万邦来朝,风华正茂的时代。
此时,下面远处传来一声锣声,打破了这里的详静。
“过去吧,应当是在召集各处人士。”崔先生说道。
无一错一首一发一内一容一在一6一9一书一吧一看!
几人很快转回到习氏故居前,敲锣的人就在这里,已经聚集了不少人,四处还有不少人正在往这里走。
“各位学士,请安心稍等,孟刺史正在谷隐寺,稍后很快就会过来。”一位官府中人对大家说道。
“之前就听说孟刺史笃信浮图,与佛家交住甚密,今日一见,果不其然。”人群中,有人如此说道。
“是也,我也听闻孟公精于佛典。”另一人应道。
“孟公方来两月,就派人勘察南州府内外各处水情,整治水患,已树功不少。与佛家悲天悯人的教化也相合,可见并非无因。”又有比较了解官事的人说道。
来到这时空这么久,宁北也发现些东西,这时代的人多少都有些信教,不是佛教就是道家,又或者二者皆有。
特别是年纪大些的人,更多一些。
”宁北兄,又见面了。”宁北听到有人这样叫他,定晴一看,原来是狄氏兄弟二人。
“你二人也来了?幸会。”
“这番热闹,怎能不来。”
除了狄氏兄弟,还有其他不少认识的人,各位互相寒暄讨论番,很快就过了一刻钟,人群量基本不再增加,看来今天就这两三百人了。
此时远处传来一群人走路的脚步声,其中还夹杂着人语声,众人间声望去,应当是刺史来了。
宁北也看着,等那些人露面后,见到中间为首的一人褐发长须,大约五十多岁,应该就是刺史孟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