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3章差异 - 医道狂尊 - 掩埋记忆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都市言情 > 医道狂尊 >

第533章差异

依稀熟悉的情景再次展现在面前,此时宁北反而一时无语,只觉得眼睛有些发涩。愣了一会儿,向老郭交待了一番,宁北和赵忠两人上了岸,进了高岗上的村落。

这个村落现在很小,只有十多二十户人家,歪歪扭扭地凑在一起,一眼就能看到尽头。按地理位置和记忆。

在后世这里可是有几百户人家,两三个街道的大村落。

宁北慢慢地步行着,一边走,一边仔细查看四周,与心中后世的景象一一对比。

依稀还记得九八年夏季发大水,这一百多米宽的河道,全涨满了,水平面上涨了足有十米,汹涌的洪水一直蔓延到这岗上人家的墙根下。

变化太大了,一眼都认不出来了。后世的大马路大桥都不存在,只剩下羊肠小道,反而多出许多树林,池塘,河沟,田地。

小村里很安静,除了知了的鸣叫,偶尔传来几声鸡犬声。

有几个脏兮兮的小孩聚在大树根下不知做些啥,听到脚步声,回头发觉是生人,尖叫着一哄而散。

不一会儿,就有大人家出来看了,就连村里养的狗,此时也连连吠起来。

“客郎何来?”柴门边,一面容枯瘦的老丈杵着拐杖,手扶着一侧篱笆院的门栏,仔细打量了二人一眼,方才问道。

宁北听到他的话,细细分辨了下,口音与后世也不怎么相同,差异很有点大,一千多年的时光流逝,还是无情中显露出变迁的痕迹。

“老伯,叨扰了,回家路过此地。”

“哦,哪村后生啊?”老丈多问了一句。

“前面张家村的。”

“张家村?”老丈闻言侧着头想着,有些奇怪,大约没听过这个庄子。

宁北不再言语,言多必失,还是少说为妙,这时代此地附近大概率不会存在张家村这个地方。

静静地穿过这个小村,出了村,沿着土路继续往前面走,一直走了大约一公里,终于,在一处坡地,他停下脚步,四处张望。

打量了好一会儿,是了,就是这个位置,根据对地形和景物的观察和推算,后世他家坐落的位置应该就在这附近,足足近百户人家依路而居。

然而,此时,现在眼前这里,只有田地和几片荒树林,一条小河沟,除此之外什么都没有,毫无人烟居住的痕迹,一块残砖断瓦都没有。

环视四周,那边的河沟,自己曾经和发小在里面洗过澡,摸过鱼,翻过螃蟹。再后来,就被填平了,建了房子。

那边的坡下,有自家的几亩田地,自己还随同父母赶过稻花,池塘里面钓过鱼虾,摘过荷花。

还有那边的杂树林子,后世也存在的,自己在里面抓过知了,抓过天牛,采过蒲公英,采过桑叶,采过野菊以及各种野花。再后来变成了田地。

记忆太多,一时涌上心头,想不过来。只晓得,这里四周每个地方都曾撒下过他年少的脚印。

春夏秋冬,一年又一年,从此生依稀有印象开始,这里就是他的家园。

还有很多很多故事,此时一一在眼前浮过,往事并不如烟,这里有他的整个童年和少年,快乐的儿童,活跃的少年,还有一起玩耍的发小和数十年的邻居。

宁北站在原地,凝视了许久,终于吐了口气。虽说眼前这些都在情理和意料之中,但先前还是难免有一丝期盼,此时自然也难免有一点失望,心里空荡荡的。

既有一丝难受,也有一丝解脱。

这里既是他的家乡,也已不是他的家乡。

“宁郎君,你家以前就在附近?”赵忠看了看他的神色,见他久久无语,问了一句。

“嗯,走,我们再到前面那个村子看一看。”宁北如此说道。

又走了一里路,这个村子人更少,只有七八户人家。

“大兄,我是过路人,请问这里叫何村?”宁北向地里一干活的中年男子打听。

“此地方无名,几家子都姓李,外人唤我等李庄。”

“哦,李庄,多谢。”

李是大姓,后世这附近十里,叫李庄,李寨的庄子都有好几个,也许这几户人家就是源头也说不定。

无一错一首一发一内一容一在一6一9一书一吧一看!

这附近也没有多少路可走,只有一条半丈宽土路崎岖地通向更远方,宁北转了一圈又回到先前的坡地上。

他再次凝望四周,直到觉得内心已完全平静之时,说道:“赵忠,走吧,我们回去吧。”

空手而来,空手而归。

此番一别,此生以后恐怕再也不会来了,因为没有了纪念和牵挂的人,以前的成长记忆和牵挂大半都就此放下,埋葬在这里。

回到船上,离别前,宁北再次打量这四周情景和远方所在,心里默默说了一句,永别了。

宁北回到府里,没多久,得知他不在的这几天里,县衙送来一封请帖,邀请他参加今年的重阳砚山会,这也说明他如今的名气到了一定程度。

砚山很近,左右无太要紧的事,他如期和崔先生等人一起结伴而去。

这天来的人不少,比去年还多,大致聚在一起,各自三五成群议论纷纷,好不热闹。和去年重阳一样,一部分是读书人,另一部分是看热闹的老百姓。

不同的是,今年孟刺史也来了,既然他来了,其他大大小小官员自然也跟着来了不少。

宁北几人跟着看热闹。

“那三位是来自岭南道的贡士,还有旁边两位是江南西道的贡士,那几位是湖南诸州的,还有两位荆南道来的,剩下的几位都是我山南东道的贡士,不妨过去结识一番。”蔡助教指着前台几人介绍道。

“哦,还有外地来的贡士?”听到他这样说,宁北对那几位外地来的贡士很感兴趣,特别是来自岭南道的贡士。

“自然,南方各道州,进京赶考,大多会经过南夏,州府特意将最近过路的贡士一同邀请过来,联络一番情谊。

这些贡士皆各地才学出众之人,说不定明年或许往后就一朝登科,为官场同僚。”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