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章
神武卫抄了马尚书府
姚家母女来帝都城,一是因着江昀翰和姚婉娴的婚约。
二是因着二月十八,江幸玖便要出阁。
然而,她们还未抵达帝都城之前,帝都城又出了热闹事。
临近出阁,江幸玖自是要深居简出,闭门谢客,能听热闹,依然是托了明春这个“耳报神”的福。
“说是马皓月自割腕之后,一直病卧床榻,马家突然这么急匆匆将人送出帝都城,都猜测她怕是不好了,这么着急送嫁,该不会是想冲冲喜?也不知与她定亲的人家到底是哪家?这路上一颠簸,人还养不养得住?”
清夏低头绣着喜帕,闻言抬头笑看明春,“管她呢?养的住也好,养不住也好,总归日后再也见不到了。”
明春眯眼一笑,点了点头,又接着道:“马二郎亲自给她送嫁,那嫁妆还真带了不少,足足三十六抬,看来马家还是很疼她的。”
“除了这事儿,还听闻太后病了,传秦院判去看过,只说是被梦魇着了,吃了药也不见好,浑浑噩噩的,王府里秦侧妃还在坐小月子,王这两日宫里府里两头跑。”
“听说太后总被梦惊醒,惊醒了又嚷嚷内殿里有脏东西,王还特地去了趟定安寺,求了安神符,却依然没用。”
“他急的跪在御书房外,求圣上降旨,请定安寺高僧入宫,在“慈安宫”为太后诵经镇神,圣上感念他孝心,允了旨意,今日午后,定安寺的高僧已经进宫了。”
“现在外头人都在传,太后病了,这个时候才能看出王的纯孝之心,他平素虽是贪恋美色荒唐了些,但也没做过什么跟更过分之举,孝心可鉴,实在感天动地。”
“倒是厉王和怀王,祖孙情谊上便浅薄了些……”
江幸玖听得不由失笑,这番传言明显是有人刻意煽动,不用想都知道是谁。
莫名地,江幸玖就想起那日在苏相府,王曾与苏青鸢许诺,会再想法子让她不能去大楚和亲。
――也不知道这次这番举动,有没有为这事铺垫的意思。
到了傍晚的时候,就听去传膳回来的明春又带了消息来。
她手下没停在摆膳,口中语气十分唏嘘地道:“厉王与怀王入宫了,三位王爷说是要轮番在太后榻前守夜,伺候汤药。”
江幸玖点点头,不甚上心的搭话道:“可不是么,风声都传出去了,再要无动于衷,不定被传成什么样?”
这话刚落,她一勺汤还未送到嘴里,就见江昀翰把玩儿着折扇跨进了门。
“二哥?”江幸玖扫了眼外头暗下来的天色,诧异失笑,“你怎么这个时辰来了?可是刚从国子监回来?”
江昀翰掀袍坐下,也没接话,只用扇子点了点桌面,清夏和明春会意,连忙退出去给他取碗筷来。
将折扇塞到后腰上,江昀翰一边打量桌上菜色,一边慢吞吞道:
“来给你传个话,箫平笙有急事,暂时离开帝都了。”
――虽然他也不知道,有什么必要非得让他亲自告诉他妹妹这件事,但既然朔王主动找到他交代了,他还是得办。
江幸玖闻言一怔,半晌眨了眨眼,反应过来,“我知道了。”
――箫平笙不在帝都,说明最近夜里,他不会过来了。
她有心想问,是什么事这么急,连亲自来知会她一声都来不及。
但扫了眼江昀翰,想到箫平笙这么急要办的事,她二哥也未必知道是什么,故而打消了这念头。
想了想,还是问了一句:“他何时离开的?可说了什么时候回来?”
碗筷搁在桌上,江昀翰又摆摆手挥退了明春,这才回她:
“这得问朔王了,我没瞧见他人。”
――还是朔王替他带的话,看来是真的挺急的……
她没再多问,兄妹俩同桌用了膳,江昀翰便径自离开了,这晚,江幸玖辗转反侧睡不踏实。
箫平笙不在的第三日,江幸玖的舅母和表妹姚婉娴抵达了帝都城。
当晚,江夫人在府里置办了丰盛的家宴,宴席过半,众人正自言笑晏晏一派和睦,廊下突然传来匆乱的脚步声。
堂内一静,众人纷纷回头看去,却见廊灯下,大管事文叔眉心蹙着一脸的惶然:
“老太爷,老爷,外头出事了。”
江逢时倒是镇定,搁下酒盏看向老父亲,江太傅眉眼不动,温霭一笑:
“慌什么,慢慢说。”
这是不避讳。
江幸玖下意识看了眼祖父,猜测这事,大概祖父早便预料到的。
文叔“唉”了一声,继而掩袖擦了擦额际的汗,缓声道来:
“一个时辰前,朔王带了神武卫,围了朱雀大街,街上官邸具被封门,只马尚书府被抄了个乱,府邸里的官眷尽数押去了刑部。”
“马尚书被押进宫,老奴派人打听了,说邢家大郎也被神武卫请入宫去了,还有兵部上下大小任职官员,一个都没落下。”
江夫人一脸惊骇,豁然站起身,掩着帕子吸了口气,“兵,兵部……三郎……”
江幸玖连忙起身走到她身边,轻声安抚,“母亲,三哥早不在兵部了,在陇南呢。”
江夫人眨了眨眼,这才回过神来,她紧紧握住小女儿的手,点了点头,这才又坐回了位置。
江幸玖只觉心跳如鼓擂,看了眼江逢时,又看了眼江昀律,强忍着才没开口多问。
姚夫人和姚婉娴倒是静静坐着,一派平静,仿佛并没反应过来发生了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