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心理暗示,在不知不觉中让人信服(1)
第25章心理暗示,在不知不觉中让人信服(1)
很多时候,人们在说服他人时,会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引导对方的观念和想法向着自己的观点靠拢。这样的方法总结起来就属于心理暗示。在说服他人时,利用心理暗示的方法,让人在潜意识里认为你说的是对的,这样你才能说服别人。
其实,我们在与人交谈时,选择一个恰当的问话方式,进行精妙的提问,便可以引导对方跟着我们的思维走,可以让谈话变得更加顺利,内容主旨较为明确,重点突出,从而让对方能够更容易理解你的意思。
在说服他人时,善于打比方,更容易让人相信你的观点是对的。对比,其实也是一种心理暗示。说服高手必然都善于将不同的事物进行对比,然后得出有利于自己观点的结论,进而在说服对方时起到重大作用。通过对比,我们可以用极少的话引出最有说服力的道理,用简单的语言描述出最复杂的事情,从而更有力度地说服对方。
通常,当我们在讲述某一道理或者事件时,运用联想和对比的方法,用简单易懂的事情或者道理来对自己的观点进行论证,往往能解释得更具体、更生动、更容易让人理解,这样就能让对方听得更明白,印象也会更深刻。
对比可以给人心理暗示,动作和表情也可以给对方心里暗示,不经意间说出的话,更可以给人心理暗示,这些心理暗示可以让对方对你的观点极度赞成,并且深信不疑。心理暗示的力量在说服他人的过程中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心理暗示可以激发对方的想象,可以让你的语言变得更加自然,让对方认为理应如此,这样就让对方更容易地认可你的观点,使你的说服变得更容易。
1.通过对比可以影响别人的认知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当我们没有办法判断一件事情是好是坏时,就应该拿同样的事情来进行对比,这样便可以最快得出正确的结果。而在我们说服别人的过程中,也可以利用对比的方式,来影响对方的认知。
在很多时候,对比都可以增强我们的说服效果。通过对比,再加上准确的数据和真实的实例,我们就可以有效地说服对方。因为这样可以让对方形象并且清楚地看到可能出现的结果。
其实,在我们思考问题时,往往会因为太专注而突然变得有些茫然。这个时候,长篇大论的说服内容都会失去原本的作用。如果对方听不懂你的谈话内容或者对你所说的话非常不耐烦时,那么对方就会坚持自己的意见。所以,用真实的事例,让对方看到可能会出现的结果,才能获得对方的认同感,这样才更容易说服对方。
这样的结论一般都是对方通过自己认真考虑之后得出的,因此,在潜意识中,对方就没有太大的防备和排斥。
其实,很多时候,被说服的一方都会摇摆不定,这是因为他们的内心还是犹豫不决的。此时,就是你说服成功可能性最大的时候。你一定不能轻易地认为对方提出质疑的时候,前面你所说的话就都没有用了。对方之所以提出疑问,其实就已经表明,这些内容已经引起了对方的兴趣,但是还缺少一个强大的理由,加大对方内心的认可度。因此,这时你就应该给对方信心,让他坚信你说的是对的,按你说的做就会取得好的结果。
事实上,可以进行对比的不只是同类事物,同类事物的正反面照样可以进行对比,这在我们日常生活当中的很多地方都能起到很大的作用。
比如,在很多时候,人们想让别人购买自己的产品,就会尽可能多地介绍自己产品的优点,但这样往往会让顾客感觉这样的产品“徒有其表”,没有什么实际性的功能,甚至他们会认为你是在夸大其词地忽悠他们,欺骗他们让其购买你的产品,因此对你产生反感,并连带着将你的产品排斥在外。
但也有许多聪明的人,他们会准备一张卡片,在上面标明产品本身的优点,然后让顾客自己在上面标注产品的缺点。但是由于大部分顾客往往对新产品的了解不够,所以最后标注的缺点远远少于商家自己标注的优点。
而众多顾客在看到产品的优缺点之后,进行一番对比,就不难发现这款产品的综合测评是利大于弊,并且是利远远大于弊,甚至是弊端完全可以忽略不计。在这样的情况下,顾客心里就会自动形成“原来这款产后的优点有这么多”的感觉,因此,说服顾客购买的难度就会大大降低。
其实,在很多时候,我们在说服别人的过程中,对方都会提出一些问题,这些问题有的很好解释,有的却很难解释。但是,如果不为对方解释清楚,那么对方很可能就会不接受你的观点或意见,最终导致你的说服失败。那在遇到这种情况时,我们应该采用什么样的办法呢?此时,最好的方法还是举实例,与对方遇到的情况进行对比,这样就可以增强语言的说服力,增加说服的成功几率。
在三国时期,曹操一统北方后,挥军南下,与孙刘联军在赤壁开战,最后中计被打得大败。曹操率领众将士东躲西藏,历尽艰险,最后逃出了东吴地界,脱离了险境。
脱离险境后,曹操突然摇头叹气,嚎啕大哭。这使得众将士十分不解,于是纷纷上前问道:“丞相,我们的船只被烧,将士伤亡惨重,面对敌军的屡次围剿,甚至是多次陷于危难之中,我们也都没有见您太难过,为何我们逃出东吴,有了粮草之后,你反而如此痛哭呢?”
曹操仰天长叹,悲伤地说道:“没什么,只是想起了英年早逝的郭奉孝心中悲伤而已。如果他如今尚还健在,那么必然不会让我遭受到这样的惨败,让我如此狼狈。”
众将士听后尽皆默然,低头不语,都开始反省自己的过错。
赤壁之战的惨败,人人都有责任。掌握着生杀大权的曹操,完全可以将每个人都臭骂一顿,甚至是砍杀几个泄愤,抱怨是他们不尽心尽力,才得到现在这样的结果的。但是,曹操却采用对比的方法,在众将士面前追忆早已故去的谋士的好,这样更具有说服力,可以让众将士察觉出自己的失职,并且感觉到丞相对他们的爱惜之情,让众将士更加信服。
这就是通过对比,让对方更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不足的最好例证。这样可以更容易赢得别人的信任,也可以更容易说服对方接受自己的观点和意见。
其实,在我们的生活当中,方方面面都存在着对比,而且我们也都在通过对比来了解事物的好与坏,哪些事情可以做,哪些事情做了将会面临失败的结果,什么样的人是好人,什么样的人又是坏人,等等。我们通过各种各样的对比,能提高我们对事物的认知能力,理清我们的是非观。我们也可通过对比,影响他人的观点和认知。比如,你的朋友想要购买一款产品,正好你用过这款产品,但是你认为它存在着很多缺陷,你就拿这款产品跟某款同类产品比较一番,将其缺陷完全暴露出来,并说明购买这款产品必然会吃亏上当,这时,你的朋友通常都会听从你的意见,放弃购买这款产品,这其实就是你通过将两款产品进行对比,说明其中利弊,影响了你朋友的认知,说服了你的朋友。
在我们说服他人的过程中,通过对比的方式,往往更能说清楚同类事物或一类事物正反方面的利弊关系,增强言语的可信度和说服力,这样就更容易让对方接受我们的观点,从而成功地说服对方。
2.告知对方严重后果,对方便会主动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