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战泥地国胜显威
第171章战泥地国胜显威
庐江县境内水网密布,且大部分水系与巢湖相连。
比如,城西的杭埠河,原本就是沟通巢湖、菜子湖(安庆路境内)乃至长江的水道,梅雨季节,水位上涨,河面宽阔,足以通行吃水较浅的平底战船。
石山此番西进,便依托这水网之利,兵分两路。
捧月卫和各部新附义军坐船,由巢湖转杭埠河进抵庐江城下;骁骑营第二营则走陆路。
并不是不想都走水路省力,实在水师的舟船多为小渔船,短途摆渡勉强可用,长途运马会出大事的。
不过,这种天气,乘船也不是什么享受,简陋的船篷内拥挤潮湿,风浪颠簸之下,很多将士晕船,吐得昏天黑地,苦不堪言。
抵达庐江终于脚踏实地后,一些将士就抱怨宁愿踩着泥泞行军,也不想再遭这份罪了。
但只是将兵马从城北送到城南的话,倒是不用担心晕船。
危险在于庐江西城墙紧挨杭埠河,守军居高临下,弓弩手隐藏于战棚下,射程可以覆盖大半水面,用大量没有防护甲板的渔船运兵,强行冲过这段危险河面,无异于自杀。
张德胜等人仔细勘察了这一段河流周边的地形后,拿出了相对稳妥的方案:
先将常遇春和冯国胜部摆渡至西岸,船队空载快速通过庐江城西的危险河段,抵达南面预定渡河点,再将步行到此的常、冯两部人马送至东岸。
因担心守军会在附近水域布下沉船、暗桩等物,为防意外,摆渡只用吃水浅的小渔船和轻型快船。
次日,天空又飘起了恼人的小雨,昨晚才稍干一点的地面,又变成了稀泥地。
冯国胜看着昨夜才刷洗过的青骢马皮毛再次糊满泥浆,心疼不已,却也无可奈何。擎日卫的步兵们更是深一脚浅一脚,搞得满腿泥水。
“这鬼天气,没完没了!”有士兵低声咒骂着,声音里充满了疲惫和无奈。
不过,雨天也不是全无好处,至少不用担心庐江守军放火箭烧毀由城西经过的小船了。
庐江城北靠近杭埠河段一马平川,守军站在城墙上,能清楚看到红旗营的兵力调动,地面又泥泞湿滑,石山便没有白费力气,搞没什么佯攻牵制敌军兵力的小伎俩。
冯国胜才率本部骑兵抵达西岸南端登船点,就见对面守军树山小营走出了一支约四百人的队伍,正朝本方预选的东岸登陆点进发,似是想要阻止红旗营兵马渡河。
“哼!反应倒是不慢。”
冯国胜抹了把脸上的雨水,冷哼一声,但他并不紧张。
守军此举的威慑作用远大于实际,杭埠河此段地势不高,适合登陆的地点不要太多,守军这点兵力,根本无法封锁漫长的河岸线。
他们能做的,最多也就是是迟滞和骚扰本方行动。
没过多久,水师送完擎日卫,船队快速通过庐江城西,守军果然在水面下打了暗桩,有三艘小船被撞坏,但问题不大,至少还能单趟运完所有骑兵。
登船开始,河滩上一片忙碌,将士们呼喝着,催促自己的战马上船。
由于之前渡河时小船摇晃得厉害,一些战马对这种狭窄危险的载具产生畏惧,打着响鼻死活不肯上船,冯国胜无奈,只能将近百名骑兵留在西岸,多余的运力,用来运送擎日卫步兵。
待所有舟船登船完毕,负责船队指挥的张德胜站在一艘快船的艉楼上,果断下令:
“启航!顺流南下!保持队形!”
船队借助水流的力量,快速驶离西岸,在宽阔的河面上拉成一条长龙,向着下游安全渡河点驶去。
冯国胜身披铁甲,外罩蓑衣,站在张德胜身侧,打量后者发出各种操船指令,没多久便觉得无聊,抬眼,便见那只四百人的守军队伍,正沿着东岸河滩,深一脚浅一脚地向下游追赶船队。
“哈!”
冯国胜眼中精光一闪,一个大胆而狡黠的主意瞬间冒了出来。猛地一掌拍在的张德胜肩上,喊道:
“老弟!慢一点!压住船速!”
张德胜当即就明白了冯国胜的意图,暗道:
“这‘疯国胜’想用船队当饵,遛狗似的引着守军在泥地里跑?想法倒是不错,可守军也不是蠢货,哪会这么容易就上钩让你牵着鼻子走?”
冯国胜是渡河先锋,张德胜只能强压下心中的疑虑和不快——尤其是对那声带着居高临下意味的“老弟”。二人同为指挥使,他却比冯国胜小五岁,资历也浅得多,纵使心里不痛快,也只能受了。
张德胜沉声对身旁的旗手下令,道:
“降半帆,右舷戗风,收帆索三尺。通知后队减速。”
船速明显降了下来,慢悠悠地顺流而下。
东岸泥泞中追赶的守军千户陈通正累得气喘吁吁,想要放弃,见状一愣,随即啐了一口骂道:
“他娘的,反贼搞什么鬼?怎么慢下来了?”
其人疑心顿起,挥手示意部下也放慢脚步,警惕地盯着河面上的船队。
“守军果然不傻。”张德胜看着岸上守军迟疑的样子,心中暗道。
船队慢悠悠地向下游飘了大约半里地,保持着随时可能靠岸,却又始终不靠岸的姿态。
陈通心中的疑虑越来越重,泥泞的河岸让徒步追赶变得苦不堪言,士兵们怨声载道。他停下脚步,抹了把脸上的汗水和雨水,望着前方优哉游哉的船队,猛地醒悟过来,骂道:
“他娘的,被耍了!留一队人盯着,其他人,跟老子撤!”
疲惫不堪的士卒如蒙大赦,立刻掉头,拖着沉重的步伐,在泥地里艰难地向来路挪去。
眼看着猎物发现了危险就要溜,冯国胜连声催促:
“快!张指挥,快靠岸!别让他们真跑了!”
张德胜无奈,下令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