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话海贸远洋水深 - 扫元 - 江湖野人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都市言情 > 扫元 >

第136章话海贸远洋水深

第136章话海贸远洋水深

周闻道带来的贺礼中,明矾有抗菌、杀毒和净水等多种功效,算是战备物资,石山给医护队留了三十斤,其余全部交给战保营统一管理,硫磺和硝石则全部交给童四儿用以制作火药。

卜辞源却以硫磺有解毒、杀虫、止痒和补火助阳功效,尤其是治疗传染病疥癣有奇效,军中必须储备为由,请求石元帅也分一些给医护队。

石山满脑门增加黑火药储备,确实忽略了硫磺的药用价值,当即大手一挥,给其拨了十五斤。

这批硫磺品质不错,待卜辞源见到了实物,忍不住赞了句:

“都是上好的日本硫磺啊!”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

石山早就指导童四儿研制出了地雷和手雷,威力再差那也是“雷”,但苦于火药产能不足,一直没有将其应用于实战,曾感叹若能直航日本,运一船硫磺回来,就不用如此藏着掖着了。

彼时,童四儿还问过义父日本是什么地方,怎么会有那么多硫磺,以至于多到能用船装。

石山便给他讲了日本多火山,不仅硫磺这种火山喷发带出的矿物多,金、银、铜、铅等大元境内产量低的矿产也非常丰富。

少年虽然不能理解“喷火的山”是啥山,但“日本块遍地金银矿产”的想法却自此在其心底生根。

今日,卜辞源只是随口一句感叹,童四儿听到“日本”两字,就立即来了精神。

“卜大夫,你如何能确定这些硫磺产自日本?”

卜辞源有心在少年面前卖弄学问,从袋子中随手抓起一块硫磺,解释道:

“大元境内仅有雅州的蜀磺和岭南的台磺能量产,但不管是蜀磺,还是台磺,杂质都多。你看这硫磺色泽自然,纹理清晰,断面柔和,还有这些小黑点,就是日本硫磺的独特性状。”

童四儿也抓了一块,仔细端详了一会,疑惑道:

“那俺这块为啥没有小黑点?”

咳!咳!

大元海外贸易发达,南洋诸岛偶尔也会有硫磺输入,卜辞源能确定这批硫磺不是蜀地和岭南货,其实也不敢肯定是不是日本磺,被童四儿问倒,有些难堪,干咳两声,就抱着袋子往外走。

“总之,日本硫磺比蜀磺和台磺要纯些,色泽也更好啦。”

童四儿见卜辞源狼狈逃跑的窘迫模样暗笑,随后便迅速寻到石山,将这一信息告诉了义父。

黑火药三大原材料中,木炭最容易获得,硝石也能通过硝田法量产,唯有硫磺基本只能靠外购,石山一直都想建立稳定的硫磺交易渠道,得知这批硫磺全来自日本,顿时有了很多想法。

其人当即又传唤了周闻道,询问此事,周闻道却是有些为难。

“不瞒元帅,这批硫磺确实产自日本。但想成船进货却是万万做不到,硫磺本就是朝廷禁榷的物资,市舶司稽查甚严,此物又气味刺鼻,船主私藏几无可能。小人也是费了好大的劲,才搞到这些。”

石山早猜到可能会是这个结果,倒是没有气馁,随即又问:

“到日本的船队,多久一趟?”

周闻道家就有一艘船,却是跑内河运输的小船,对远洋船队具体运作了解也不是很多,答道:

“到日本的船队,一般都是经庆元路(今宁波)定海港出发,终点是日本博多港,须避开冬季北风和夏季台风,只有春、秋两季才能跑,单次航程得一两个月时间,一年也就能跑两次。”

犹豫了片刻,周闻道又补充道:

“不过,小人还是建议元帅最好不要掺和对日本贸易。

庆元路毗邻台州路,台州方国珍时叛时降,其麾下尽是海寇,定海港这几年被方国珍反复袭扰,经此航线的船主不是破产,就已暗中投了方家。由庆元路出海的风险实在太高。”

石山现在还被困在濠州,连个出海口都没有,自然不会去想布局对日本贸易这么遥远的事,他其实想了解走海路到益都路,接亲族来濠州的可行性。

“若是走海路呢,能不能直达益都路?”

周闻道不清楚石山为何突然提到益都路,但他行商多年,信奉拿钱办事,既然得了石元帅好处,自然要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益都路无直航港口,最近的港口在登州。朝廷海运漕船往返大都,一般会在登州休整。漕船由昆山刘家港启航,因是近海,航速慢些,距离也更远,一年也就能跑春、秋两趟。”

大都是大元帝国政治中心,域内人口众多,官民消费能力比起其他地方也相对更强,每年除了要消耗大批漕粮,对产自江南的茶叶、丝绸等货物也有旺盛的需求。

石山可以想象,来往这条航线的肯定不止漕船,必然还有数量众多的民船。

“周东家,能不能帮咱联系一艘跑大都航线的货船?至少能运五六十人那种。”

周闻道疑心石山想派人到大都搞破坏,不敢沾染这官司,但也用不着推辞,照实际情况说就行。

“海上风浪大颠簸得厉害,走货尚有三分风险。若是赶路,还是走运河方便些。还有,自黄河漕运中断,朝廷极度依赖海运漕粮,这几年运粮季节会都大肆搜罗民船,这么大的船怕是不好找。”    周闻道说完,见石山蹙眉,又赶忙补充道:

“但若是返程的话,倒是能找到船。返程时,朝廷漕船还可载运一些高丽、辽东、日本物产回江南,被征用的漕船太多,很多都只能半仓,赂金即可搭乘。”

想想也是,漕粮北运是保障大都路百万人生死的政治任务,一年只跑两趟,还要考虑途中风浪、触礁等风险,自然是调用的船越多,运载量越大越好。

但返程时就是纯商业行为,北货不足,怕遇到台风又不能等太久,就只能有多少货就运多少。

周闻道家族的利益已与红旗营深度捆绑,以后要用到他的地方还多,石山不想因为这件事而令其起疑,当即道明了自己的需求。

“不瞒周东家,我还有亲族在益都路。如今咱也算是在朝廷挂了名。时日久了,难免会走漏风声,还是尽快接来为好。”

周闻道松了一口气,石元帅让他帮忙接亲族,自是有风险,可这也代表了莫大的信任,这件事一旦办成,只要石元帅不倒,自己的身家还不得蹭蹭蹭,往上涨!

“既是元帅亲族,断不容有失,小人须得亲自协调护送。大都航线启航还有近两个月,小人先将家小接来濠州,再尽心办好元帅委托之事。也好利用这段时间,寻找妥帖的船主。”

周闻道确实是个聪明人,得知石元帅要自己找船的目的是接亲族,就立即表示先接自己家小来濠州,此举既是托庇,也算是留为人质。

如此,双方都能安心。

石山心怀坦荡,没啥好扭捏的,当即做了安排,道: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