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7章战火纷飞又一年
第227章战火纷飞又一年
耿再成率领的前锋最终还是没能留下怀宁元军,余阙不仅亲自殿后,严密组织撤退,还两次尝试利用有利地形组织伏击,若非卞元亨警惕异常,及早识破元军异动,前锋搞不好要遭受重挫。
进入潜山县境内后(桐城与怀宁之间无道路直接相连),元军的反击力度逐渐加大。
加之吴六斤传信命前锋速回,耿再成虽心有不甘,却也知道孤军深入非良策,便带着截下的少量百姓和辎重,拔营返回桐城。
时值腊月中旬,天寒地冻,百姓扶老携幼,步履艰难。
一路北风如刀,众人默默前行,只偶尔有孩童低低的哭声,很快又被风声吞没。
返回桐城时,所见到的景象,更令人心头发沉。
桐城此时已经成了一片废墟,城中民宅基本被大火焚尽,部分地段还有余火未熄,黑烟裹挟着焦糊的气味弥漫在空气中,吸一口都呛得人喉头发苦。
大雪从灰蒙蒙的天空飘落,却盖不住满目疮痍。
吴六斤已经收拢了靠近城边而侥幸逃脱的幸存者,与前锋截下的百姓合编为一个屯垦营。
为防元军再度来袭,他选定在桐城西北面一处背风的山坳建立寨堡。为确保这些人的安全,他还留下汤和所部第三营屯驻此地。
汤和资历不浅,但时运不济,一直没有捞到足够的军功。赶上奋武卫扩编,所部才从乙等营升级为甲等营,正迫切想通过驻守桐城立下新功。
接到军令,汤和便亲自勘察地势,督促士卒伐木垒石,兴建营寨,对这项任务格外负责。
安排完桐城事宜,吴六斤便带着大军返回庐江。沿途所见,村落大多荒废,田野积雪覆盖,偶有饿殍倒毙路旁,也被大雪掩去大半。将士们默默行进,气氛颇有些压抑。
桐城之战的战报早已派快马送至合肥,石元帅的批复也很快转回了庐江,却没有要求赵普胜入合肥为质——因为没有这个必要。
此前,赵普胜所部两千人据守桐城,不仅需要红旗营帮他们打退安庆路援军,战后还得出钱粮养着这支军队,自然需要有足够的筹码,才能让石元帅放心出物出力。
但现在,赵普胜残部还不到三百人,且已经在奋武卫将士的“护送”下抵达庐江。
这些人衣衫褴褛,兵甲残破,眼中既有劫后余生的庆幸,也有寄人篱下的忐忑。无论是将他们打散编入各营,还是礼送出境,都费不了多少功夫,用不着再专门扣一个人质。
战后,赵普胜也从吴六斤嘴中得知彭莹玉曾转战江浙各地,且元廷大军正在猛烈反扑徐宋政权的消息,他还如何能安心待在红旗营治下“做客”,再三恳求吴六斤送他去拜见石元帅。
吴六斤不敢擅作主张,再度派出快马询问石元帅的意见。
信使一来一回,又是好几天过去。
这些日子里,赵普胜如坐针毡,每每望着西南的池州路方向出神。
好在石山并没有为难他,很快同意了赵普胜拜见请求。
腊月十八,合肥飘着细雪。红旗营元帅府内,炭盆烧得正旺,偶尔爆出几点火星。石山站在厅中,看着门外雪花纷飞,神色平静。
“石元帅援护之恩,赵普胜此生难报!”
赵普胜今年三十二岁,比石山大十二岁,却是一身风尘,满面沧桑,进得厅来,二话不说便行大礼参拜,姿态摆得极低,嘴上却丝毫不肯做出愿意为石山效力的表态。
石山之前没想扣留赵普胜为质,就是因为清楚暂时没有收复此人的可能,自不会因此而恼怒,何况用人也不一定非要放在自己手下,当即上前扶起赵普胜,道:
“你我虽然分属两部,却都是抗元义军,本应守望相助,赵兄弟何须客气!”
赵普胜见石元帅好说话,心中稍安,起身后,恳切地道:
“我等两百八十六名弟兄留在庐江,空耗食粮,实在惭愧。可否请元帅安排几艘小船,送我等过江继续对抗鞑子,也好为红旗营分担些许压力,以报元帅援护之恩!”
石山目光灼灼地看着赵普胜——这人明明是不想为自己效力,偏要将返回徐宋说得如此冠冕堂皇。不过,强扭的瓜不甜,这两百多徐宋兵马放在红旗营境内,时日久了也容易生出事端。他旋即笑道:
“赵兄弟不愿久留,石某也不勉强。正好,昨日收到江南急报,听说江浙行省右丞卜颜帖木儿已经率部进逼池州路。哦,对了,坐镇贵池(池州路治所)的李普胜是你师兄吧?”
赵普胜一听,脸色顿时变了。猛地抬头,急声道:
“李师兄还在贵池?!元帅,池州正是用人之际,我不能让师兄孤军奋战,能不能——”
话说到一半,他忽然顿住。想到自己一无所有,屡次相求,却拿不出半点实际回报,再看到石山那一脸笑意,赵普胜只觉脸上发烫,他终究还是要些脸面,后面的话再也说不出口。 “可以!”
石山的回答却异常干脆,道:
“都是抗元义军,相携与共本就是分内之事。赵兄弟归心似箭,我也不强留,这就传令水师,派船护送你们返回池州。只是,我水师实力尚弱,这一路万一照应不周,还请见谅!”
——水师实力确实不强,但护送不到三百人还是很轻松。难的是在渡江作战前,无论是面对对手,还是面对队友,都不能暴露水师的真实实力,就只能委屈赵普胜等人坐些破烂小船了。
赵普胜空口求人,自然没脸再提过多的要求,忙不迭谢道:
“待在下回到大宋,定不忘宣扬石元帅援护之恩。”
石山暗自摇头,这种事还到处宣扬,是怕你自己在徐宋的经历不够“复杂”?但他面上不显,作为当事者之一,顺其自然就好,说得越多越容易惹麻烦,只是回道:
“望来日相会,还能与赵兄弟携手抗元。”
返回江南的事敲定,赵普胜心中大石落地,豪气顿生,抱拳道:
“定会有那一天!”
才送走赵普胜,礼曹知事郭宗礼又踏雪赶来,请示如何答复淮南行省使者。
这一次的使者,又换回了经常来的淮南行省参知政事赵琏。此行的目的却不是为元廷招安石山,而是上门解释淮南元军“擅起战端”之事。
桐城之战虽然发生在安庆路境内,且还是红旗营主动出击,却不妨碍石山倒打一耙。
原淮南行省招安石山不力,境内又出逆贼张士诚,屡剿不灭,元廷震怒,将平章政事偰哲笃换成了秃思迷失。新上任的秃思迷失还没摸清情况,就被石山将了一军。
——他可以无视石山的责问信,却不敢无视再次出六合佯动的红旗营兵马。
此前淮南元军再次进剿泰州张士诚,又遭败绩,损兵两千余,东线岌岌可危,西线实在是不能再出乱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