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2章神雷天降采石矶
第232章神雷天降采石矶
曹姑洲一战,元军旗舰被红旗营水师缴获,其主帅江浙行省左丞左答纳失里也被廖永安生擒,元军水师目睹主将座舰升起红旗营的旗帜,顿时士气大挫,军心涣散。
而此时,战场上游方向,红旗营水师主力庞大的船队帆影蔽空,正浩浩荡荡压来,剩下的元军将领哪里还敢恋战,慌忙收拢战船,仓惶向着下游撤退。
一支正常的舰队,通常拥有各种型号的大小战船,以适应复杂的战场环境和战术需要,但战船再多,其作为攻坚破敌的主力战舰,必然不会是其中的小型战船。
曹姑洲这场短暂却激烈的交战,再次以鲜血印证了水战中的铁律:在正常交战距离和地形下,大船对小船拥有近乎绝对的碾压优势。
廖永安所部前锋虽勇猛敢战,但多为中小战船,此战中损失不小,多艘战船受损严重,士卒伤亡也颇重。好在最后冒险突击,擒获了左答纳失里这条“大鱼”和其座舰,总算没有亏本。
眼见元军船队逃跑,廖永安权衡利弊之下,还是压下了部属请战的呼声,放弃了冒险继续追击敌军船队的计划,转而收拢救治伤员,拖曳受损船只。
元军龙窝水军虽然在此战中失去了主帅,但其主力战船并未遭受严重损失,水军实力犹存,仍有再战之力。
而廖永安部此战损失颇大,亟需休整修补,不宜再担任船队前锋。
水师都指挥使徐达听完前锋哨船汇报,迅速调整了部署,命第二镇俞廷玉部分船队前出,接替第一镇做前锋。
被俘的左答纳失里倒是有几分硬气,从被廖永安擒获,一直到被转送至石山的旗舰上,眼神中混杂着屈辱、不甘和一丝掩饰不住的惊惧,却始终紧绷着脸,一言不发。
不能及时审出有价值的情报固然可惜,但石山此番挥师南下,筹备已久,志在必得,本就没有将胜利寄托在侥幸擒获某个重要人物,获取某条关键情报之上。
江南之大,红旗营一口根本吃不下。
即便确定了要并吞江南,红旗营以后与元廷的“交涉”还会有很多,左答纳失里死活不张嘴,石山也不差这点情报,自没必要对其用刑,只是淡淡一笑,吩咐左右,道:
“带下去,好生看管。就让左答左丞和赵参政同住一舱吧。”
左答纳失里和赵琏分属江浙和淮南行省,却都是元廷委任的行省高官,如今皆成为红旗营的阶下之囚,想必这两人之间会有不少“共同语言”,或许时日稍长,能有所收获。
从黑心洲水寨至当涂县江段,航程约有一百八十里。
虽然顺水而下,但红旗营水师船队规模庞大,所有战船的行驶速度,其实要参照航行最慢的战船。
而且,此时为偏东南风,正好逆着船队行进的方向,导致其航速较慢,需近两日的航程,方能抵达预定登陆区域。
春日江面风浪虽然比较平缓,但长时间乘船颠簸,对于绝大多数出身北地不擅舟楫的红旗营将士而言,仍不是什么美好的体验。
这个时候,就能看出战前长达数月的渡江适应性训练,以及首批渡江将士精选的重要性了。
若不是如此精心准备,仅晕船一项,就足以让这支大军战斗力锐减。
即便如此,连续航行仍让红旗营将士倍感疲惫。
徐达估算了船队行程后,判断船队将在明日前半夜抵达当涂水域。鉴于夜间登陆风险极高,地形不熟,极易发生混乱,就地下锚也容易被敌水军偷袭等问题,建议船队先靠岸休整。
石山同意了其建议,船队转向陈桥洲内侧(靠庐州路一侧)港湾下锚,抓紧时间修补船体,将士们也好饱食安寝,恢复体力。
浪涛中,火光在各船陆续点亮,岸上炊烟袅袅升起,短暂地驱散了战争带来的紧张气氛。
如此大规模的渡江作战,调动的人力物力极其浩大,准备周期长,根本不可能瞒过对岸的守军。
预订的登陆点当涂元军早已接到多道预警,全面调整了兵力部署,严阵以待。
龙窝水军兵败曹姑洲、江浙行省左丞左答纳失里被擒的消息传来,更是让当涂守军神经紧绷,日夜加强巡哨,江岸烽燧林立,戒备森严。
想靠几艘小船运送少量兵马,就能偷袭取得敌方重要据点,根本就不现实。
第三日清晨,天色微明,俞廷玉率领的前锋船队悄然驶近当涂江段。
元军巡哨船第一时间发现了迷雾中隐约出现的庞大帆影,立即敲响了急促的示警铜锣。
刺耳的警报声瞬间划破了清晨的宁静,沿岸元军营地顿时人喊马嘶,行动虽然略显慌乱,但反应却颇为迅速,显然是早有预备。
俞廷玉经验老到,并没有因为守军慌乱而立即发动强攻。
他谨慎地命令前哨小船四散开来,详细探查登陆点周边水文和地形。
待前锋完成侦查,红旗营水师主力船队也已经抵达长江当涂段,在采石矶以西的江面上展开庞大的阵型,桅杆如林,战旗猎猎,给守军以沉重的压迫感。
“元帅,敌军果然重点围绕采石矶设防!”
俞廷玉已经摸清了周边情况,乘哨船登上元帅旗舰,亲自向石山汇报敌情:
“矶上估摸驻有守军三千余人,通往当涂的道路在采石矶北面“矶脚”,正好在守军弓弩覆盖下。
矶体两侧多是开发已久的圩田,此时春水方生,田内淤泥深厚,难以通行。圩田之后还有纵横交错的河沟水网,我军大船根本无法进入,兵力也难以展开。”
他指向险峻的采石矶矶头,面色有些凝重地道:
“末将以为,此战若要快速攻克当涂,打开进军江宁的门户,恐怕无法取巧,还是必须从正面啃下采石矶这块硬骨头!”
关于渡江登陆点的选择,军令司在战前曾精心制定了两套方案:一为当涂,二为芜湖。
选择在当涂登陆的好处是距离战略目标集庆路(江宁城)最近,一旦登陆成功并攻下当涂,大军便可直扑江宁城下。
弊端则是登陆场正面非常狭窄,风险极高,无论如何都绕不过天险采石矶。
而选择芜湖登陆,好处是江滩平缓,登陆比较容易,风险相对而言要小很多。
但弊端是登陆此地后,进军江宁的陆上通道被花山、白臼湖等地形所阻隔,最快的通道仍必须经过当涂县。
途中,还需连续跨越荆山河、青弋河、扁担河、青山河、姑溪河、采石河、慈湖河等十余条河流。
这条进军路线迂回不说,速度还很缓慢,众多横向分布的河沟,还给大军行进和辎重运输制造了极大的困难,极易被敌军层层阻截。
第二套方案看起来稳重,却不利于大军快速直捣核心,时日迁延,很容易被各地赶到的元军合围,因此被石山否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