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7章淮东事了埋钉子
第307章淮东事了埋钉子
石山的话音刚落,大帐内的气温仿佛骤然下降了好几度。
张士诚、史文炳、李伯升三人顿时脸色大变,心中警铃大作。汉王这看似是并肩作战的邀请,实则是裹着蜜糖的毒药,是一个无论如何回答,都极易掉进对方挖好的深坑。
张周君臣若是照直说高邮城中兵微将寡,粮草匮乏,已经无力再战,那张士诚这个本就因困守孤城而分量不足的“诚王”,在携大胜之威的石山面前,将彻底失去平等对话的资格。
如此被石山探清虚实,更容易激起其顺势吞并张周的野心——弱者不配拥有王号和领土。
可若是打肿脸充胖子,夸大城中尚存的兵马总数和战力,则更没理由拒绝汉王这“共击脱脱”的“大义”邀请。
毕竟,人家汉王不惜停下江南如火如荼的战事,调集重兵北上,专为你们解除高邮之围和灭国之危,如此再造之恩,理当倾力以报,一同出兵击败元军残部,本就是分内之事。
结果,汉军在流血牺牲赶跑了脱脱,你周军却只想躲在后面保全实力,连趁胜追击、扩大战果都不愿意,于情于理,如何说得过去?
这事若是传扬出去,天下人将如何看他张士诚?石山若以此为由攻打高邮,周军又以什么名义和力量反抗?
这进退维谷的境地,让张士诚只觉的喉头发干,一时难以想出合适的措辞。
“不妥!”
率先开口的是张周同知枢密院事史文炳。其实电光石火间,他也没有想好该如何完美拒绝石山的出兵邀请,但身为臣子,岂能让主上亲自与强邻之主正面交锋中陷入尴尬?
不管三七二十一,他都必须先抢过话头,为诚王争取思考的时间。
话一出口,史文炳便觉自己的语气过于生硬急切,恐触怒了石山,忙向端坐主位的汉王拱手行礼,强行压下心中的不安,道歉道:
“外臣情急之下言辞无状,若有冲撞之处,实非本意,还请汉王海涵,恕罪!”
汉军现阶段的战略重点确实仍在江南,石山前面那番“共击脱脱”的言论,本就是一出逼张周君臣表态的政治戏码,自然不会在意史文炳这小小的插话失礼。
他当即大手一挥,脸上看不出喜怒,语气平淡却自带威严,道:
“无妨,军情紧急,直抒胸臆便可。你且说说,有何不妥?”
史文炳颇有急智,这稍一停顿的功夫,脑中已经飞速运转,想清楚了其中关键。他并未直接回答能否出兵,而是深吸一口气,反问道:
“敢问汉王,您方才所言‘永绝后患’,具体所指为何?是指击溃、歼灭脱脱所部的这支元军主力,还是指……就此北伐大都,底定天下乾坤?”
他这番话,既是拖延时间,以便自己和张士诚能重新整理思路,更是在巧妙地提醒石山:汉军虽强,能正面击败脱脱,也能轻易灭掉张周,但距离北伐大都、推翻蒙元,还差着十万八千里。
此刻,若是逼人太甚,导致淮东局势崩坏,对你汉国也没什么好处。这句话并不是威胁鱼死网破,而是在为后续的讨价还价铺垫底线。
石山心中暗赞此人是个人才,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抓住问题的关键。
不过,也正好将话题引导向自己预设的方向。他故作不解,顺着话头问道:
“哦?这二者,于眼下出兵之事,有何不同?”
史文炳替张士诚接下石山的话锋,实则承担了巨大的风险和压力。
须知道,在形势比人强时,一味逞口舌之利,非但难以达成目的,反而可能招来杀身之祸。此刻见石山并未因此动怒,依旧神色平静,他才稍稍放下心来,组织语言道:
“蒙元疆域虽广,但内部矛盾重重。脱脱此番南征已是倾尽国力,方拼凑起这支大军。如今其主力正面败于汉王,军心涣散,短期内绝无力再组织起对我高邮的有效围攻,更遑论威胁扬州。”
他先讲明脱脱当前的窘迫现状,再次高高捧起石山正面击败元军主力的不世功绩,并将话题巧妙地拉回到周、汉两国唇齿相依的同盟关系上,这才缓缓阐明本方不宜立即出兵的理由:
“反观我大周,国都新遭元军围城月余,身心俱疲,粮草不继,士气尤为低迷。其余诸城皆被鞑子荼毒甚深,生民离难,如今尚在元狗余孽掌控之中,我军后方实则颇为不稳。
若此时贸然随汉王陛下追击穷寇,非但难以为贵军提供有效臂助,恐还会因行军迟缓、战力不济,陷入元军残部反击或埋伏。
万一我军被敌所趁,以致溃败,牵连汉王前期大胜之局,则外臣等万死难赎!”
说话期间,史文炳的目光一直小心地观察着石山的反应,见后者依旧是那副喜怒不形于色的模样,心中更是暗自惊叹:
对方如此年轻,竟有这般深沉的城府,仿佛一切尽在掌握,难怪能在数年间闯下这偌大基业。
“枢密所言确是实情,句句在理!”
张士诚这个时候也终于理清了思路,连忙接过话茬,语气沉重而恳切:
“汉王明鉴,我军新败,元气大伤,当下仅剩高邮一孤城,兵微将寡,仓廪空虚,恐怕难以为汉王麾下儿郎提供助力,反而可能成为大军的拖累。
此时之策,宜先稳固根本,收复左近失地,安抚受难百姓,待重新编练大军,守稳淮东一隅,方能不让元狗再次南下,殃及扬州,也算为我汉周同盟,略尽守土之责。”
他这番话,既讲明了张周存在的现实困难,以图博取石山的同情,也隐含地表示自己愿意充当石山在北方的屏障,为其看住淮东,阻挡元军可能的再次南下。
其人姿态放得极低,只希望对方能见好就收,不要逼人太甚。
“嗯……”
石山手指轻轻敲击着座椅扶手,若有所思,仿佛真被史文炳和张士诚这番合情合理的说辞打动了。
“二位皆言之有理,周国既确有难处,无此实力,强求出兵,确是不妥。那便……作罢。”
张士诚三人闻言,心中刚稍松半口气,却见石山摩挲着下颌短须,突然话锋一转,目光如电射来,语气依旧平稳,却带着更强的压迫感:
“只是,我军偏师此刻尚在淮安路与元军激战,牵制敌军。孤既已亲率大军北上,总不能因脱脱暂退,便放弃眼前大好形势,坐视偏师陷入绝境。这淮安路我军是打定了!”
说罢,石山便目光炯炯地看向张士诚,意思明白得不能再明白——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我救了你,总得表示表示。
你们实力弱,不出兵追击脱脱主力,可以。但攻打淮安路内元军所需的钱粮,民夫丁壮等后勤补给,你们总得出吧?
按常理来说,受此大恩,确实该如此回报。
问题是张周如今仅剩高邮一座残破孤城,自身钱粮兵员都已捉襟见肘,接下来收复失地、安抚人心等等,哪一样不需要巨量的钱粮投入?
哪里还有余力支持汉军继续征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