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6章王不见王怎破局 - 扫元 - 江湖野人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都市言情 > 扫元 >

第306章王不见王怎破局

第306章王不见王怎破局

战场形势瞬息万变。当李伯升终于点齐五百尚能一战的“精兵”,缓缓推开被巨石轰击、遍布刀劈箭痕的城门时,眼前的景象让他心头一凛。

冯国胜所部的汉军铁骑早已如风卷残云般向北追击,只留下满地狼藉。

通往宝应县的官道及两侧田野上,横七竖八地倒伏着数百具高丽兵的尸体,他们的杂色战袄被鲜血浸染成深褐色,破损的藤牌、断折的长枪与残破的旗帜混杂在泥泞中。

空气中弥漫着浓郁的血腥味和硝烟气息,引来大群乌鸦在低空盘旋,发出刺耳的聒噪。

当然,投降的俘虏远比战死的多得多。

黑压压一片,怕是有一两千人,此刻正被百余名汉军骑兵看守着,垂头丧气地蹲坐在一片刚收割过的稻田里。这些骑兵虽人数不多,却精神抖擞,控马技术娴熟,警惕地巡视着四周。

冯国胜用兵极为老道,不仅留下了看押俘虏的兵力,还在高邮城外东西南北四个关键方位,各自布置了一队精锐斥候,既监控元军可能的回马枪,更密切注视着高邮城内周军的一举一动。

那飘扬的“汉”字小旗,在初冬的寒风中猎猎作响,宣告他们才是这片战场新的主宰者。

李伯升一行人出城不久,蹄声骤起,一队汉军斥候便如鬼魅般冲了过来,拦在了他们前方。

为首队率约莫二十出头,面容精悍,一身染尘的皮甲,腰挎环首刀,马鞍旁还挂着一具已上弦的臂张弩,眼神锐利如鹰,扫过李伯升及其身后那支衣甲破烂,面带菜色的队伍。

李伯升不敢怠慢,主动策马前出几步,在马上拱手,扬声道:

“本官乃大周司徒李伯升!敢问对面可是汉军兄弟?此番是哪位将军神兵天降,救了咱们?”

汉军击溃不可一世的元军,解了高邮之围,全军上下心气正高,面对这支被困月余,狼狈不堪的周军,自然带着一股救世主般的心理优势。

因此,这名小小的队率虽与堂堂司徒地位悬殊,却毫无怯意。

他的目光扫过李伯升身后的兵马,又瞥了眼不远处元军遗留的连绵营盘,心中已经有了计较——绝不能让周军趁机占据这些现成的工事。

那队率在马上微微欠身,算是回礼,声音不卑不亢:

“原来是李司徒。好教司徒知晓,汉王亲率大军北上,即将抵达此地。末将奉命巡弋警戒,李司徒带着这许多兵马出城,恐会冲撞王驾。若无要事,还请司徒速速回城为宜!”

这番话看似客气,实则强硬无比,甚至带着几分无礼的驱赶意味。

李伯升身后几名亲兵将领面现怒容,手按上了刀柄,其人心中亦是一股郁气直冲顶门,他好歹是张士诚麾下核心人物,何曾受过一个底层小军官如此怠慢?

但他终究是沉稳之人,瞬间压下了火气。

形势比人强!那石景行亲提主力北进,尚未正式露面,就已惊得太师脱脱丢盔弃甲,仓惶北窜,其兵锋之盛、威势之隆,一时无两。

自己若在此地与石山麾下一个小队率争执抖威风,岂不是授人以柄?万一汉王借此发难,强攻高邮,他李伯升就成了张周覆灭的千古罪人了!

更何况,出城前诚王交办的两件事——探明元军真实去向,确认汉军主将身份——此刻已算基本完成。当务之急,是立刻回城,将“汉王亲至”这个消息禀报诚王,赶紧商议应对之策。

李伯升深吸一口冰凉的空气,强挤出一丝笑容,对那队率道:

“小将军辛苦了。高邮被围月余,内外消息断绝,我等不知城外虚实,带兵出城实为查探元军动向,绝无他意。既然汉王亲率大军已经驱逐元狗,本官自当立刻回城,禀报我家诚王。告辞!”

说罢,他不再多言,勒转马头,挥手示意部队后队变前队,返回高邮城。

那队率也不再阻拦,只是冷冷地目送他们离去,随即打了个唿哨,率领麾下斥候再次散入旷野,如同融入大地的水滴。

回程路上,李伯升心情沉重。

他特意绕道稍远,仔细观察了元军遗弃的主营。但见营垒壕沟完整,栅栏鹿角森然,甚至连中军大帐都未曾拆除,只是内部一片狼藉,显是走得极其仓促。

这景象更让他心惊——汉军兵威之盛,竟能将执掌天下兵马、权倾朝野的蒙元太师脱脱逼到如此地步!这高邮城下,怕是刚走豺狼,又来猛虎。

李伯升的队伍刚回到高邮城下,便见城头上,诚王张士诚在一众亲兵簇拥下,正凭垛而立,一脸忧郁地眺望着南面扬州方向。

原来,就在李伯升出城这段时间,城内关于如何应对汉军到来的争论已趋白热化。张士诚被群臣吵得头痛欲裂,心烦意躁,索性以“亲察敌情”为名,登上城墙透气。

没想到,刚登上城墙不久,他便看到南面地平线上,一股巨大的烟尘如同黄色的幔帐,正缓缓向北移动,天地间仿佛有闷雷般的马蹄声响传来。

“王上!”

李伯升快步登上城楼,顺着张士诚的目光望去,心头更是紧了几分。

那烟尘绵延数里,规模远超之前冯国胜所部骑兵,毫无疑问,是汉王石山亲率的主力大军到了!想到自己在汉军斥候那里所受的憋屈,心底更加压抑。

他深知时间紧迫,必须催促诚王尽快定下应对之策。

“臣已探明。”

李伯升凑近张士诚,低声道:

“元军确已全线撤退,至于汉军那边……领兵者,正是汉王石景行本人!”

如此规模的军事行动,石山亲自领兵本在情理之中,张士诚并没有感到意外。

他也没有回头,依旧死死盯着南方那越来越近的汉军军阵,声音带着几分萧索和疲惫:

“伯升啊……诸位老兄弟里面,就数你办事最是稳妥,思虑周详。眼下这般局面,进不得,退不得,依你之见,孤该如何应对?”

回城的路上,李伯升早已将各种可能性翻来覆去掂量了无数遍。

正所谓天无二日,国无二主。

对张士诚而言,当前最彻底,或许也是最能保全自身的策略,莫过于主动去王号,奉汉王石山为正朔,将张周政权的人马地盘整体打包,并入蒸蒸日上的汉国。

如此,他们不仅能得到汉王的正式庇护,摆脱夹在汉、元两大势力之间左右支绌的窘境,或还能保留一定的自主权。

将来若石山真能一统天下,他们这些早期加盟者,也不失公侯之位,荣华富贵可保。

然而,这“归附”二字,关系重大,牵涉到诚王的身家性命和所有人的前途。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