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4章闲话往事
“这位任大人这么厉害?”苏桃惊讶道,想了一下后又道:“莫不是因为通政寺并没有什么实权,所以顾家并没有使劲?”
慕容枫微微摇头,道:“通政寺看着是没有实权,就是研究研究以前的典籍什么的,其实,这些典籍里面可是包含着历朝历代的律法和施政方法,我朝最开始制定的律法是依照前朝来定,后来的那些新法,便是皇帝自己想改的,都得在改正之前听取通政寺的意见,四十多年前,当时的张相推行新法,便遭到了通政寺的反对,但是先帝支持张相,便没有管通政寺的意见,甚至还将通政卿给换掉了,换上了那位任老爷子。”
苏桃好奇道:“那,新法成功了吗?”
慕容枫冷笑一声,道:“我不以恶意度人,且认为张相的初衷是好的,可是真正实行下去,却只是对豪族们有利,新法只实行了两年,北部平原的耕地便有百多万亩集中到了那些豪族们手里。”
苏桃不觉咋舌道:“这,这,那些被夺去田地的平民……”
慕容枫冷笑道:“流离失所之人,达到了十万人众。”
“这,这太过分了!”苏桃哑声道。
“何止过分……”慕容枫轻叹了口气,道:“当年前朝末年,就是因为土地兼并严重,那些豪族富得流油,大多数的人却衣食无着,楚国开国的那位才看不下去,揭竿而起,造了自己外甥的反,后来经过几十年的修养,才有了高宗之时的盛世,结果就因为新法,北方平原差点大乱。”
“那,后来呢?”苏桃问道。
差点大乱,那就是没有大乱。
慕容枫笑了一下,道:“先帝亲自去了北方平原,停了新法,罢免了张相,后来听从了通政寺的意见,废除了张相的新法,重新定了一套新法,然后任命徐家过世的那位老太爷为相,重新执行新法,这才稳定了北方平原,也提高了税收,延续了高宗盛世,也是因为那个机缘,徐相声名大盛,徐家势力逐渐起来。”
“四十多年前?”苏桃不觉轻声道了一声。
慕容枫轻轻点点头,道:“新法实行改变了很多旧规,为了能执行到位,先帝将一些权力集中起来,而因为新法是由徐相主持,这些权力便等于集中到了徐相手中,后来,便是集中在了内阁首相的手里,往后的几十年间,徐家出了两个徐相,一个徐尚书,而薄家则是一个薄相两个薄尚书。”
“如此。”苏桃轻轻颔首,道:“难怪皇帝要忌惮了。”
中央集权到内阁,首相的权利非常大,这种情况只要维系个十年,上面的皇帝只怕就会被架空。
徐家出了两个徐相,薄家一个薄相……
等于这四十多年,权利就在这两家之中交替。
这两家有矛盾,互相内斗,皇帝还不怕,一旦他们联合……
就算徐家薄家没有任何谋逆之心,皇帝只怕也是睡不着觉的。
慕容枫轻轻颔首,道:“不错,皇帝忌惮徐薄两家,不说皇帝忌惮,连太子当年都觉得不妥,记得当年出京之前,薄家有人来送行,我偷听到太子对那人说,让那人马上辞官,我记得,那人……”
声音微顿了下,慕容枫道:“你母亲是薄家之人?”
苏桃嗯了一声,道:“是,我母亲是薄家二房的,不过……”
声音一顿,苏桃细想了一下。
和徐澈相识的记忆跳出来的时候,也冒出来了一些其他的记忆。
其中,便有母亲和那友人聊天之时的记忆。
在记忆中,那友人对母亲说:“你虽是庶出,但是打小就养在二夫人房里,和几位爷的关系也都不错,为何出嫁之后,就不回家走动了?”
轻吁了口气,苏桃接道:“我母亲是二房的庶出,我也就知道这点,我母亲不大说她娘家的事,在我记忆里,她也没有回过娘家。”
“薄家二房。”慕容枫想了下后道:“薄相是有三个儿子,不过我记得薄家出仕的是大房的薄大爷和三房的薄三爷,薄家二房并无人出仕,也没有什么值得人注意的子弟,若是说庶女……”
声音微顿,慕容枫轻吁了口气,对着苏桃笑了笑。
苏桃道:“我知道,正因为二房存在感不强,我母亲又只是个庶女,而且我祖母又是那种方式出嫁,只怕京城人都当她是被逐出徐家之人,所以我父亲娶我母亲,并没有刺激到皇帝。”
慕容枫点点头道:“不错,这桩婚事京城里的人知道的都不多,皇帝那里只怕都未曾听闻,何况,你母亲一直没有回过娘家。”
“那?”苏桃发出了一声疑问,不过只发出一个字,她便停了声。
慕容枫道:“因为徐家嫁了一个嫡系嫡女给薄家大房,也就是,徐澈的亲姐姐,嫁给了薄相的嫡亲幼孙。”
苏桃有些惊讶的啊了一声。
慕容枫道:“徐家和薄家在徐老相爷在世的时候一直不和,两家因为政见不同时常会有冲突,听说徐相和薄尚书还在朝堂上打过架,两个六十多岁的老头你抓我的头发,我抓你的胡须,弄得皇帝走下龙椅亲自拉架,才将人拉开。”
苏桃很是眨巴了下眼睛。
慕容枫笑道:“那时候皇帝刚登基不久……”
声音微顿了下,慕容枫带了些讥讽的笑了一声,接道:“先帝长寿,在位时间很长,皇帝虽然是先帝的第九子,登基的时候已经三十多岁,但是先帝临终前,却还是给他指了几个重臣,徐相和薄尚书便在其中,所以,那个时候他们两人打架,皇帝还很是头痛了一阵,为此,特意去找了通政寺的那位任大人。”
苏桃想象了一下那种场景,低声道:“那个时候,皇帝一定就已经心里不爽了。”
当着皇帝的面两个肱骨大臣打架,往好里说,那是为了江山社稷不顾自己的形象,可往坏里说,却是藐视皇威。
而且,都是六十多岁,又是先帝重臣,怎么可能那么不稳重,有什么不对付那都是在私下解决,这么打架,十有八九,是打给皇帝看的。
而那时候,皇帝刚登基,根基还不稳,只能忍下,但这并不是说皇帝不懂。
只不过是一直压在心底而已。
然后,一次性爆发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