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3章各自的心机
关上门,陶苏轻吁了口气,却是不敢再进空间了。
看了会儿书后,陶苏便熄了灯,上床睡觉。
次日又是天边刚露了微光,陶苏便醒来了。
在床上躺了一下,她才翻身而起。
黑雾已经过来,等她梳洗完后,带着她往主院去,在路上低声道:“昨儿公子一直睡,一直睡到了黎明前才醒来,睡得极好。”
陶苏点点头。
心道高风这段时间一定是一直紧张,昨日和燕羽确定之后,再加上她的针灸,这才算是真正安心而睡。
睡好了,身体便能恢复得快些。
到了主院,陶苏再看高风的气色比起前日好了许多,不等高风出声,便道:“你今儿气色好很多,不过也不能太劳累,待会我给你扎半个时辰的针,你要见什么人,做什么事,扎好之后再做,嗯,尽量上午做完,这样,午饭后,我给你艾灸,你再好好睡下。”
昨日和燕羽订好了价,对了数量,再加上燕羽都赶着回去开船进港了,高风这里的布置肯定不会少。
高风眉头一扬,笑着道了声好。
这丫头什么都替他想到了,他自然也没有必要多问多解释。
比如说,他今天是肯定要见几个人的,包括李敬。
不过,他并不想让陶苏知道,李敬会过来。
所以,吃完早饭,散完早步,针灸完后,待陶苏回去了自己的院子。
高风便溜达去了水榭,听黑雾回报,陶苏回了院子之后,便换了衣服待在了暖阁里看书,估计是不会到园子里来逛了,便又转身去到了靠近山那边的小楼。
不多会,有人引着李敬过来。
进屋之后,李敬便躬身一礼,道:“李敬见过王爷。”
高风挥挥手,道:“我说过,不必如此多礼,在这里,我不是宁王,我只是高风。”
李敬笑道:“那,李敬便恭敬不如从命了。”
说完,便在高风的对面坐下。
有一个黑上了茶,还送了两碟果点进来,随后便将窗户关上退了出去,连门都关好。
李敬神色不觉微凛。
这屋子里就只剩下了他和高风两人,一般这种时候,高风说的事都是大事。
高风端起了茶杯轻抿了一口茶,沉声道:“毛知府已经见过了太孙,他提议让你父亲去金陵接任指挥使,太孙同意了。”
李敬点点头道:“是,昨日毛知府便派人快马回来说了此事,让我父亲先做准备,正式公文应该明日会到。”
他选择守备之职,那便由他父亲去接任指挥使,这本是高风派人跟他说的话,可现在高风为什么特意提出来说?
高风淡声道:“这个任命,毛知府便是不说,太孙也会下,太孙找毛知府并不是为了这事,而是想确定毛知府会忠于他,好决定毛知府回京之后,是去兵部还是礼部。”
李敬的眉角不觉一挑,道:“也就是说,并不是太孙询问之后他提议的我父亲,而是毛知府主动提出的?”
高风低头抿了一口茶,道:“他们见面具体说了什么,我没那么大的能耐,能知道得清清楚楚,不过,太孙事后跟人说了一句,没想到毛知府会提出让你父亲就任指挥使。”
李敬的眉头又不觉一皱,道:“毛知府这是什么意思?”
高风淡声道:“看样子,你那伯父并没有告诉你,毛知府走之前找过他,问他是想待在杭州府还是去金陵,你伯父选择了去金陵,毛知府见太孙之时,不光是提议了你父亲,还提议了让你伯父去金陵接任江南路仓司提举,太孙也应了,毛知府派回来的人是两人,一个是去通知你父亲,另外一个则是去通知你伯父。”
李敬脸色一变,道:“我伯父并未将此事告知于我。”
原本不是说的好好的,由李县令先去接任知州,然后再过来接任知府之位?怎么会去金陵当这个江南路仓司提举?
这提举不过是个六品,哪里比得杭州府知府一职。
高风轻笑了一声,道:“你伯父是个聪明人,他是举人身份出仕,如今已经年近五十,也还是一个县令,虽然毛知府许诺会让他接任知府,但是这个承诺能有几分可能性?显然,你伯父认为,与其等一个靠不住的职位,不如抓住这个江南路仓司提举的机会,江南路仓司提举品阶虽然不高,但却是掌管江南路茶盐之事,油水极为丰厚,他做上一任,只怕身家便要翻上几倍。”
李敬眉头微皱的道:“这个位置油水的确丰厚,也正因如此,不知道多少人盯着,他在金陵没有任何根基,一旦被人抓住把柄……”
李敬声音突的一顿,抬头看向了高风。
高风依然低着头,轻抿了口茶水,缓声道:“想到了?你伯父是知道你父亲会去接任指挥使,所以他认为,你父亲也在金陵,还是执掌兵权之人,太孙这次撸掉了江南路总督,肯定会换上自己的人,他在金陵就不是没有任何根基。”
李敬脸色有些沉的道:“可新的江南路总督却未必就能是太子府的人,毛知府应该也清楚这点。”
高风点点头道:“不错,我明白告诉你,太孙将指挥使砍了,免了总督的职,都是来之前皇帝亲自下的令,并不是说他自己就有那么大的魄力,敢直接这么做,而且金陵这件事事发突然,太孙压根就没有做好准备,便是江南路总督的位子空出来了,他也没有合适的人能来接,甚至说,下面空出来的位置,他能有多少人选都不知道,这也是他一开始便想着让你们父子两其中之一去接任指挥使的原因,毛知府推荐你伯父,对于太孙来说自然是没有不应的理,左右,做好了,这也是他那一脉的,做不好……”
高风声音一顿,话没有说完。
但是李敬已经全明白了。
也就是说,太孙对于金陵后面到底怎么安排只怕是全无章程,而这种时候,金陵之事并没有影响到顾家的话,吏部会马上就补上新的官员,所以,很大的可能性是,太孙还没有想好或者找到人来接那些位置,吏部的命令已经下来,顾家的人又重新占据了那些位置。
这种时候,指挥使这个位置还好说,毕竟官阶在那,又是军职,出错的机会并不大,李守备那个老油条只要谨小慎微,就不会有太大问题。
但是江南路仓司提举,李县令本就是冲着油水去的,哪可能不伸手?
一旦他伸手,那……
李家对于太孙来说并不重要,就像高风说的,做成了,是他一脉的功劳,而一旦出错,只怕就是随时可以丢掉的弃子。
而以毛知府的心机肯定能料到这些,但是他却还是将李县令推荐给了太孙。
毛知府,他只是拿李家来应了太孙的急,但其实,已经准备不管李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