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七章明算账
钱静带着的车队有十多架骡车,人也有数十人,后面还跟着两辆青蓬马车。
往鹤年堂门口一停,煞是热闹。
陶苏快步往楼下跑的时候,陈栋已经迎了出去,让将前后的角门都打开,骡车往后巷走,直接卸货到后院,那青蓬马车则是从边门进了前院。
陶苏到楼下一看,脚一拐便往前院跑去,站在了院门前,不一会,便见陈栋引着钱静和宋玄几人进来。
见到陶苏,宋玄立时便快步上前,躬身一礼。
陶苏忙扶起了他,道:“哎呀,都说了多少次了,不要多礼不要多礼!”
这么些年过去,宋玄已经从当年的文弱少年长成了长身玉立的青年,而且在得到苏克的指点也开始练武之后,身上的文弱之气那是一点都没有,性子都爽快很多。
唯一不好的就是,不管何时见到她,都要先鞠上一个大礼再说。
宋玄笑道:“家父亦说过,礼不可废。”
陶苏啧了一声,扭头看向了从边门进来的马车,唤道:“嫂子!”
她叫的时候,宋玄已经快步走到马车边,待马车停下,便掀开了车帘,从里面一手抱出了个不到一岁的孩童,再伸手扶了个少妇出来。
那少妇不过十七八岁的年纪,长得眉清目秀,带着一点产后的丰润之感,下了车后,便对陶苏笑道:“苏姑娘。”
“你们待会再去唠嗑,先去说正事。”陈栋在旁边笑道,同时唤了一个伙计一声,让那伙计先领着宋夫人和孩子进去。
随后又对宋玄道:“先在后面给你们收拾了两间屋子,我给你们找了几处地方,待你们休息一两天,便自己去瞅瞅,看哪里好。”
宋玄带了家眷,和他们这帮大老爷们住在一起也不是个事,所以在确定宋玄会带家眷来之后,陈栋便开始找地方,已经预备了几个地点,就等着宋玄自己去确定。
宋玄道了一声好,示意自己夫人跟着那伙计走。
宋夫人对着陶苏笑笑,抱起了孩子跟着那伙计往后院走去。
这边几人则是跟着陈栋进了那间账房。
陈栋先是将铺子大致情况说了一下,然后便开始搬账本对宋玄做详细解释。
他可是惯于做生意,走南闯北的,这么守着一个药堂……
那可真不是他擅长做的事。
现在宋玄来了,那自然是要把药堂交给他,然后他自己继续跑他的销售去。
他都半年没有回北方了。
往年这时候,正是往北方客户交新货的时候。
宋玄跟着宋鹤一直打理着庐州鹤年堂,将鹤年堂从当年那么一个小小的铺面做成了如今庐州最大的药堂,这药铺的事可比陈栋熟悉多了。
听陈栋说了几句便开始问,一边翻着账册一边问。
当瞅到那巨大的药材进货量和银钱之时,不等他问,陈栋便赶紧说,那是姑娘转卖给海商的。
“海商?”宋玄诧异道。
从庐州出发,过了苏州府后,这海商的事便时有听说,而且他每到一个地方,便会趁着落脚之时去看看当地的药堂,一是了解药材价格,二是看看当地的出诊费用。
所以,这香料和海商,他还是有所了解的。
能和海商勾搭上,瞅瞅这个数字之间的差额,还能卖掉这么大的数额。
果然是姑娘啊。
这声感叹还没发出,陈栋便道:“她是投资入股,所以现在没得钱收,得等海船回来,才能把这部分的钱给补上。”
声音微顿了下,陈栋又道:“不过,这批药材姑娘是额外出了一半钱的,按照这个算,这少掉的一半药材,也不用算在药堂的成本里。”
几人合作了这么久,都很明白陶苏的做事风格。
陶苏虽然人情味很重,但是事关公事,那都是公事公办。
因为鹤年堂也好,药庄也好,还有从陈栋手上过的销售也好,都是有个人分红在的,所以各个部门的财务核算都很严格,绝对不会因为大家都是陶苏的产业,所以一把糊涂账。
比如说,药庄出来的药材和成药都会按照一个出售价格记入陈栋和鹤年堂的成本价格里,这样,药庄就有了一个整收入,再减去成本便是毛利润,许老他们便从这个毛利润里分红。
而陈栋和宋鹤他们则是在出售价格和成本价格之间的利润分红。
而陈栋这边销售完后,便留下一些备用金,剩下的净利润则是交给陶苏。
去年年底本应该是和陶苏交账的,但是陶苏要一路南下,路上少不得要让陈栋打点,包括买院子药堂什么的,所以这个钱便暂时放在了陈栋身上。
所以,这个杭州府的鹤年堂,从买铺子到后续的一切筹备,其实用的钱都是陶苏的钱。
因此,陈栋是额外做了一个鹤年堂的账,和他自己那摊子事是完全分开的。
那批巨大的药材,便是算在了鹤年堂的成本里。
但是这个里头,陈栋是觉得海商这茬事还是和鹤年堂分开比较好。
虽然都是陶苏的钱,但是毕竟是两件事。
宋玄翻了下账册,对比了下药材数量,点点头道:“嗯,这样最好,那便以这剩下的药材数量入账好了,姑娘,我就不和你分担海商的利润和风险了。”
这药材的价值巨大,这么大一笔钱,以现在鹤年堂的销售,只怕得很长时间才赚得回来,成本压力着实是很大。
而且,这海商一事,陈栋虽然只说了几句,他也一下便明白了,这事只怕是陶苏全程自己做的。
自己找到的海商,自己出钱购买药材,自己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