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0章开蒙恩师
第960章开蒙恩师
随着大军开拔,一场灭国之战就此开幕,
汴京城外,西郊大营。
浩浩荡荡的队伍踏着白茫茫的大雪,走在泥泞的道路上,向西行进。
明明是恶劣的天气,道路的两旁却站满了出城送行王师的百姓。
相比寒冷的天气,百姓们的脸上却洋溢着温暖的笑容,他们手捧着煮鸡蛋,糕点,烙馍等自家做的吃食,塞给队伍里行走的将士们。
这画面,颇有几分“箪食壶浆”的味道,看得出百姓们是发自内心的支持这场战争。
对西夏来说,这场战争是大难临头,但对大宋来说,却是扬眉吐气。
当年那个怯懦软弱,处处被人欺负的大宋,如今竟然有了主动进攻敌国,并且誓要将其灭国的底气。
这才多少年,一切都变得不一样了。
国家的强大,对百姓来说何尝不是一种幸事。
赵孝骞和文武众臣站在大营辕门外,看着白茫茫的雪地里,黑压压地站满了送行的百姓,赵孝骞不由笑着叹了口气。
“军心可用,民心可用。”赵孝骞喃喃道。
旁边的许将躬身道:“官家圣明,军民用心,方有今日之气象。”
赵孝骞瞥了他一眼,笑道:“冲元先生居然也会拍马屁了?这可不像你呀。”
许将摇头:“臣并非拍马屁,而是说实话,官家即位以来的种种决策,臣都默默看在眼里,臣以为,大宋历代帝王里,无人能及官家之胆魄,官家有真正的雄主英君之相,大宋幸甚。”
赵孝骞哈哈一笑,道:“这实话听得让人心情愉悦,冲元先生,再过几年,朕再给你加一桩差事,不知可应允否?”
许将凛然道:“报效君上社稷,臣绝无怨言,多少差事臣都愿接受。”
“没那么严重,认真说来是朕的一桩私事……朕的长子赵昊,过几年便到了开蒙的年纪,朕想请冲元先生为朕的长子开蒙,不知可否?”
许将一怔,接着露出惊喜荣幸之色,躬身正色道:“能为皇子开蒙,臣三生有幸,臣定不负官家所望,倾尽所学教授小皇子学业,兼顾培养小皇子的品德,不让他行差踏错。”
赵孝骞点头:“那就辛苦冲元先生了,小子或许性格顽劣,先生教授学业之时不必客气,但凡他敢扎刺儿,先生只管大嘴巴抽他,朕在一旁为先生鼓舞喝彩!”
许将:“…………”
是亲生的吗?别人家的父爱如山,你的父爱竟是贴山靠……
不过赵孝骞提起这事儿,还是令许将激动莫名。
朝堂上博学大儒何其多,真论起来,朝中许多朝臣的学术水平其实都比许将高。
没想到在万千博学之士里,官家竟单单选了他当皇子的授业师傅,这是何等的器重与荣幸,说实话,这可比给他升官晋爵荣耀得多。
“这两年孩子还小,可能有些懵懂,先生可以没事进宫多看看他,闲暇之时带他玩耍,将一些人生道理寓教于乐,也提前培养一下你们的师徒感情,让他多蹭蹭你……”
许将不解地道:“‘蹭蹭’的意思是……”
“哦,先生是当年的状元公,让朕的犬子多跟你亲近亲近,蹭一蹭状元公的文曲才气,将来说不定也能考个状元呢。”赵孝骞朝他龇牙一笑。
许将苦笑:“官家这口没遮拦的,真是……”
赵孝骞拍了拍他的肩,笑道:“咱俩当年可是一个战壕出来的,也曾并肩作战过,朕的孩子交给你,很放心。”
许将感动地躬身:“臣必不负官家之望,一定将小皇子教育成材,成为国之栋梁。”
“别定那么高的目标,会自己吃饭,自己穿衣,下雨知道往家里跑,朕愿足矣。”
许将脸颊抽搐了几下。
这个目标……确实不高,太特么务实了。
赵孝骞笑意吟吟地看着他,老实说,朝堂上的博学大儒确实不少,水平比许将高的人很多。
但赵孝骞只认准了许将。
毕竟当年在同一个战壕里待过,赵孝骞对许将的人品颇为了解,知道他是个正直的人。
赵孝骞用人,才能倒是其次,主要是个人品行要过得去。
若是选个博学但心眼儿多的家伙当赵昊的启蒙恩师,孩子从小到大带在师傅身边,耳濡目染教他一些所谓的帝王术,争权夺利,拉帮结派之类的东西,好好的孩子不是养废了么。
更何况,许将的学术水平也不差。
状元公啊,稀罕物件儿,古代状元的含金量,可比后世的高考状元高多了,真以为大街上随手能捡到一个?
君臣二人站在辕门前聊着天,身后的一众文武官员隐约听到二人谈话的内容,不由羡慕得两眼通红。
皇子的开蒙恩师啊,这等极其荣耀的差事,竟被许将捡到了。 老许家祖坟的上空今日莫非在放烟花?
被委以如此重任,可见官家对他是何等的信任与器重,当年官家潜邸戍边之时,曾与许将共事过,谁都没想到,这份同僚之情竟成了许将今日青云直上的善因。
回忆当年,曾与官家共事过的朝臣,似乎没有一个被亏待的,种建中宗泽这些武将居然都被封了爵位。
众人只恨自己当初没这么好的运气,谁能想到当年那位戍边的宗亲子弟,竟是一条真龙呢。
三万禁军将士已全部离开了大营,呼啸凛冽的寒风里,只见远处的队伍已消失在道路的尽头,此刻只依稀可见飘扬的旌旗在风雪中摇曳,直至与漫天的风雪融成一片。
许将凝视着远处已看不见的王师队伍,忍不住叹道:“这天气,实在不是开战的好时机。”
赵孝骞也叹道:“朕也想过不如等到开春再启战,可是战机稍纵即逝,辽国已经动了手,我大宋若因天气原因而贻误,待西夏被辽国完全吞下,再想分一杯羹就更麻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