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170消息传开舆论指责香兰变化上门道 - 诸天火红年代,冰箱每日刷新 - 暗石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第171章170消息传开舆论指责香兰变化上门道

第171章170.消息传开.舆论指责.香兰变化.上门道歉

日子就像深井的水,表面平静,底下却自有流向。

阳香兰在娘家住下了。

父亲阳永康,那日当众一番掷地有声的话,像在她四周筑起了一道无形的墙,隔开了外界的纷扰,也暂时阻断了她回婆家的路。

阳香兰心里很乱,像一团被猫抓过的毛线,理不出头绪。

她对婆婆王氏的寒心和委屈是真的,对亡夫建军的不舍和思念也是真的。

父亲说的“将来改嫁”,她本能地抗拒,光是想想,心就像被针扎一样刺痛。那感觉,仿佛是对建军的背叛,对自己过往深情的否定。

可父亲强硬的态度里包裹的深沉爱护,她又怎能感觉不到。那句“王家那个火坑,咱们不跳了”,像寒冬里递到手上的一只暖炉,烫得她心头发酸,眼眶发热。

她不再提回婆家的事,每日下班后,只是默默帮着母亲张秀英做些家务,照顾红红和阿毛。喂奶,换尿布,哄睡,洗洗涮涮。动作机械,眼神时常是空的,望着某个地方,半天不动一下。

张秀英看着女儿这副失魂落魄的样子,心疼得像刀绞,却也不敢再多劝。

老头子已经把路指得明明白白,剩下的,只能靠时间这剂慢药,一点点去化开女儿心里的疙瘩。

石库门的天井,依旧每日里上演着市井生活的热闹。

水龙头哗哗作响,主妇们洗菜洗衣,交换着有限的票证信息和家长里短。男人们抽着劣质烟,谈论着厂里的生产指标和偶尔听来的国际风云。孩子们在腿边追逐打闹,笑声清脆。

只是,每当阳家人出现,尤其是香兰抱着阿毛走出来时,天井里的说笑声总会下意识地低下去几分。

邻居们的目光变得复杂,同情、好奇、探究,还有一丝不易察觉的观望。大家默契地不再提起王家,也不再问香兰何时回去,但那种无声的关注,像空气一样弥漫着。

陈阿姨搓衣服时,会叹口气:“香兰这闺女,脸色还是不好看,唉。”

何彩云择着菜,声音压得低低的:“可不是嘛,看着都叫人心里发酸。阳家叔叔那天的话,真是说到根子上了,王家老太婆做事太不地道。”

冯老师修理着他的旧收音机,偶尔抬头看看,摇摇头,又埋首下去。

阳光明照常上班下班,厂长秘书的工作千头万绪,他忙得脚不沾地。

他增加了回石库门的频率,隔上一两天就会在家里住一晚。

每一次回家,他都会留意姐姐的状态,和父亲交换一个心照不宣的眼神。

阳永康依旧沉默寡言,坐在他的竹椅上,摇着蒲扇,眼神深邃地看着天井里的一切。他是这个家的定海神针,那日的宣言之后,他反而更加沉静,像是在耐心等待一场早已预料到的风雨。

日子就这么一天天过去,平静得有些异样。

转眼就是一个星期。周日又到了。

这一个星期,王家那边,没有任何动静。没有人上门,没有人传话,甚至连一点试探都没有。仿佛香兰带着孩子回娘家,是再平常不过的事,仿佛那场激烈的冲突从未发生。

但这种沉默,反而像暴雨前的低压,让人心头莫名发沉。

阳永康并不着急。他很笃定,自己那番话,绝不会石沉大海。

果然,话语的流动,自有它的通道和速度,像水银泻地,无孔不入。

东方机械厂的锻压车间里,机器轰鸣,热浪逼人。

王师傅穿着汗渍斑斑的工装,操作着气锤。沉重的锤头起落,砸得烧红的锻件火星四溅。他额头沁出密密的汗珠,顺着脸上深刻的皱纹往下淌。

休息的哨音响了。他关了机器,走到车间角落,拿起自己的大茶缸,咕咚咕咚灌了几口凉茶。

几个相熟的老工友围过来,递过烟卷。点燃后,烟雾在嘈杂的车间里袅袅升起。

“老王,歇会儿。”一个老伙计用胳膊肘碰碰他,“最近家里……还好吧?”语气里带着小心翼翼的探询。

王师傅闷头抽了口烟,含糊地“嗯”了一声。

另一个工友朝四周看了看,压低声音:“听说……你那儿媳妇,回娘家有些日子了?”

王师傅夹着烟的手指顿了一下,没说话。

先前那工友叹了口气:“老阳家那个阳永康,看着闷声不响,没想到这么硬气。听说在院里放话了,你们家要是容不下香兰,就不让回去了,支持闺女往前再走一步呢!”

“是啊,我们也听说了。”旁边有人附和,“还说该是王家的东西一分不会少,但闺女得接走。这话说的,硬气啊。”

“老王,不是我说,建军走了,香兰年纪轻轻带两个孩子不容易。你们家那个……唉,有些事是做得急了点,伤人心了。钱哪有儿媳妇和孙子孙女重要?”

工友们的话,像小锤子一下下敲在王师傅心上。他脸上火辣辣的,像是被人当众剥开了什么。厂里就这么大,一点风吹草动,很快就人尽皆知。尤其是这种家长里短,传得最快。

他只能重重地吸着烟,烟雾呛得他咳嗽了几声,脸上的皱纹更深了,像刀刻一样。

他能说什么?说老伴做得对?说儿子没了就得把儿媳妇攥紧?他说不出口。

可心里的憋屈和无奈,又像铅块一样沉甸甸地坠着。

同样的话,也通过不同的渠道,钻进了王家所在的弄堂。

经常回娘家的王银环,端着盆出来倒水,隔壁邻居大妈状似无意地问:“银环,有些日子没见你弟妹带着孩子回来了,是不是在娘家住得惯,多玩几天?”

另一个提着菜篮子的妇人接过话头:“哎,说起来,香兰她爹可真疼闺女。听说发了好大的火,说闺女在婆家受气,不让回来了?还要给闺女张罗新人家?有这话吗?”

王银环脸皮薄,被问得面红耳赤,支支吾吾说不出一句整话,慌忙倒了水,低着头快步躲回屋里,心怦怦直跳。

连王金环那种泼辣性子,这几天回娘家,都觉得背后有人指指点点。去菜场买菜,相熟的摊主看她的眼神都有些异样。她硬着头皮和人搭话,人家也只是敷衍两句,很快就转过身去忙活。

风言风语像看不见的丝线,缠绕着王家每一个人,让他们坐立难安。

这些话语,最终都汇聚到了王家那间气氛低迷的堂屋里。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