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8章167新的岗位登门感谢邻居议论香兰回
第168章167.新的岗位.登门感谢.邻居议论.香兰回婆家
五月无声地滑过,日历翻到了六月。
魔都弄堂里,湿漉漉的梅雨季尚未完全降临,空气里却已有了几分闷热粘稠的气息。
王建军意外离世,已经整整一个月了。
时间这东西,在石库门逼仄的天井和幽深的过道里,流淌得悄无声息,像角落里那些常年不干的积水,缓慢地侵蚀着青苔覆盖的砖石。
它带走了最初那几天撕心裂肺的哭喊和天塌地陷般的茫然,却在活着的人脸上、心上,刻下了更深沉、更日常的印记——一种被生活重担压弯了腰的疲惫,一种不得不接受的钝痛。
日子总要过下去,人还得喘气,还得为一斤粮票、二两油、孩子的学费和做饭的煤球操心。
关于阳香兰顶班进厂后的岗位安排,唐建宏确实费了心思。
厂工会新成立的“职工互助协调小组”,听着名头不大,却是个新设的香饽饽。
工作清闲,不用下车间吃苦,接触面又广,还能兼顾点家里。
全厂上下,眼睛盯着那两个名额的人不少,背后多多少少都有些门路和关系。
唐建宏凭着在东方机械厂经营多年的根基,加上关键时刻的运筹斡旋,硬是在众多竞争者中,把阳香兰的名字稳稳地塞了进去。
消息传到阳家时,连素来表情严肃、话语不多的阳永康都沉默了片刻,然后对妻子张秀英点了点头,语气里带着罕见的认可:“这唐科长,是个人物。”
清闲、稳定、有发展,还能照顾点家里,这位置比他们原先预想中好了太多,几乎是意外之喜。
与此同时,大嫂李桂花也顺利办妥了入职手续。
她顶替的是李二柱的班。
按照厂里一贯的做法,像她这样没有特殊背景、又是顶班进来的女工,被分到车间干体力活几乎是板上钉钉的事。
那些轰鸣的机器、沉重的工件、弥漫的机油味和粉尘,对一个家里还有幼子需要照顾的女人来说,光是想想,就让人喘不过气。
阳光明提了个建议。
他找到父亲阳永康和大哥阳光辉:“爸,大哥,你们在厂里熟人多,人面广,能不能私下打听打听?
看看有没有那种年轻力壮的男工,被分在后勤、食堂这类轻省地方,心里又憋着股劲儿,想去车间学技术、多挣点岗位津贴的?
如果有人真有这个想法,又觉得换去车间自己亏了,咱们家可以适当贴补点钱给他,算是补偿。”
阳永康和阳光辉在东方厂干了大半辈子,从车间工人到小组长,认识的三教九流确实不少。
阳光明这个有点“对缝”味道的主意,还真被他们办成了。
阳光辉在食堂打饭时,留意到一个叫东子的小伙子。
东子是顶替他妈退休的班进来的,二十出头,身板结实,干活手脚麻利,偏偏被分在食堂后厨,整天跟土豆白菜、油腻碗碟打交道。
小伙子心里憋屈得不行,做梦都想下车间摸摸那些轰鸣的机器,学点真技术,也像那些老师傅一样受人尊敬。
阳光辉瞅准机会,在食堂后门递了根“飞马”烟给东子,两人就着烟味聊开了。
阳光辉没绕弯子,直接说了自家的情况和想法。
东子一听能换去车间,眼睛瞬间亮了,激动得差点把烟头掉地上:
“辉哥!真的?能去车间?嗨!啥钱不钱的!能去就行!
食堂这活儿,真他娘的……不是爷们干的,憋屈死我了!
我乐意换!
明天,不,下午我就去找我们班长说去!”
事情顺利得让阳光明都感到意外,东子连提都没提补偿的事,一门心思只想逃离食堂。
就这样,李桂花顺理成章地顶了东子食堂帮厨的缺。
食堂的活儿琐碎,洗不完的菜,刷不完的碗,大灶上油烟也重,夏天更是闷热难当。
但好处是,不用三班倒,上下班时间相对固定,风吹不着雨淋不着,体力消耗比起车间里搬铁疙瘩、守机床,简直是天壤之别。
对拖家带口的李桂花来说,这已经是意外之喜,让她心里踏实了不少。
如何偿还唐建宏这份人情,阳光明着实费了一番思量。
这份人情,分量不轻。
能把香兰运作进工会那个新设的、清闲又有发展前景的协调小组,没点过硬的关系和手腕根本办不到。
但细究起来,似乎也没重到无可估量。
毕竟香兰顶班进厂已是既定事实,唐建宏只是帮她争取到了一个更好的岗位。
这份人情,还不足以让他动用随身冰箱里那些珍贵的犀角、牛黄之类的药材去酬谢——那分量太重了,反而显得刻意生分,甚至可能引来不必要的猜忌和麻烦。
权衡之后,阳光明选在了一个星期天的上午,再次登门拜访唐家。
他挎着那个半旧的军绿色帆布包,里面装着两筒顶级“明前龙井”,两瓶澄澈透亮的花生油,还有两斤用硬纸盒装着的高档曲奇饼干。
这些东西在七十年代初的魔都,作为谢礼,已是相当体面甚至有些奢侈。
而帆布包深处,他还特意准备了一斤用厚实的牛皮纸包裹得严严实实的东西——那是进口的大块巧克力!
在这个物资匮乏的年代,这无疑是稀罕物中的稀罕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