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章116富足与满足,父亲的告诫 - 诸天火红年代,冰箱每日刷新 - 暗石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第117章116富足与满足,父亲的告诫

第117章116.富足与满足,父亲的告诫

石库门天井。

推开那扇厚重的黑漆石库门,一股混合着烟火气的市井气息扑面而来。

各家灶间飘出的饭菜香,或寡淡如咸菜豆瓣汤,或浓郁似油煎带鱼的焦香,弥漫在在狭窄的天井里。

这是生活的味道,也是独属于石库门住户的拥挤与共生的独特印记。

水斗边,佝偻着背的陈阿婆正慢悠悠地清洗几根细细的小葱。

水流细小,几乎无声,仿佛怕惊扰了这黄昏的宁静。

她布满老年斑的手动作迟缓而仔细,每一根葱叶都捋得干干净净。

晒台灶间,赵铁民闷着头,用一根磨得发亮的铁钎子,专注地捅着煤球炉子。

炉膛里偶尔“噼啪”溅起几点火星,瞬间映亮了他黝黑、沉默、如同岩石般刻板的脸庞。

汗水顺着他粗壮的脖颈流下,洇湿了洗得发白的工装背心。

晒台上,何彩云正晾晒着几件半旧的衣裳。她的动作有些心不在焉,眼神像被无形的线牵着,总是不由自主地瞟向楼下黑漆大门的方向。

张秀英的身影,就在这黄昏将尽的时刻,踏进了这方小小的、承载着无数邻里烟火与家长里短的天井。

一进门,那股压抑了大半天的、想要与人分享巨大喜悦的冲动,便如同开闸的洪水,再也按捺不住。

她下意识地挺直了常年因挡车而微微佝偻的腰背,脸上焕发出一种崭新的、混合着努力维持的矜持与无法掩饰的自豪光彩。

她清了清嗓子,声音不高,却清晰地穿透了天井里细碎的生活杂音,带着一种宣告般的郑重,目光扫过众人:

“陈阿婆,冯师母,彩云,桂花……都在呢?跟你们说个事儿啊!”

这声音像按下了无形的暂停键。

洗葱的水流声戛然而止。捅炉子的铁钎僵在半空。晒台上,何彩云晾衣服的动作瞬间定格。

所有的目光,带着疑惑和本能的好奇,齐刷刷地聚焦在张秀英身上。

张秀英迎着众人的注视,脸上是抑制不住的、如同春风拂过冻土的笑容:“从今天起啊,我……我就不在织布车间挡车了。”

她故意停顿了一下,满意地看到邻居们脸上浮起的惊讶,特别是晒台上何彩云那骤然绷紧的下颌线和眼中一闪而过的惊疑。

何彩云撇了撇嘴,刚想嘀咕一句“挡车工不做还能做啥?”,就听张秀英紧接着用带着明显喜悦上扬、甚至有点扬眉吐气的语调,清晰地宣布:

“厂里安排我,调到织布车间办公室,接任劳资员了!以工代干!”

“啊呀!”李桂花第一个失声叫了出来,手里正拿着的搪瓷盆“哐当”一声掉在地上,幸好没摔坏。

她顾不上去捡,眼睛瞪得像铜铃,充满了难以置信的震惊和赤裸裸的、几乎要溢出来的羡慕,“劳资员?姆妈!你……你当干部了?坐办公室了?”

劳资员!这三个字在车间工人心里,代表着清闲、体面、受人尊重,是她们做梦都不敢想、只能在背后悄悄议论的好位置!

现在,这个位置竟然落在了平日里闷声不响、只知道埋头苦干的婆婆头上!李桂花只觉得心跳得飞快,脸都有些发烫。

陈阿婆浑浊的老眼瞬间亮了起来,如同点燃了两盏小小的油灯。

她布满深深皱纹的脸上绽开由衷的笑容,枯瘦的手,下意识地在灰布围裙上擦了又擦,连声感叹:

“哦哟!劳资员!好差事啊!真正的好差事!秀英啊,恭喜恭喜!熬出头了!再不用三班倒吃那份苦头了!好,真好!菩萨保佑!”

她的话语里充满了真诚的祝福和对“脱离苦海”的深切感同身受,仿佛张秀英的好运也照亮了她晚年的黯淡。

冯师母蔺凤娇也放下手里正在拣的豆芽菜,款步从自家门口走过来。

她穿着洗得发白的浅灰色短衫,头发梳得一丝不苟,脸上带着温婉和真诚的赞叹:

“秀英,真心恭喜你!劳资员责任不轻,要细心要公正,但确实是个更适合你的好岗位。以后工作环境好多了,对你身体也好。”

她的目光清澈,是纯粹的欣赏和祝福,没有一丝杂质,语气也温温和和。

赵铁民闷闷地“嗯”了一声,算是道贺。黝黑的脸上没什么表情,继续低头捅他的炉子,仿佛刚才的喧嚣与他无关。

但那短暂抬起又迅速垂下的眼神里飞快掠过的一丝羡慕。

晒台上的何彩云,脸上的表情像是瞬间打翻了五味瓶。震惊、嫉妒、不甘、难以置信……最终扭曲成一个极其僵硬、如同面具般挂在脸上的笑容。

她声音干涩发紧,带着一股怎么掩饰也掩饰不住的酸味,从上面飘下来:

“哦哟……是……是好事体啊,秀英阿姨……恭喜你了呀……真是……真是想不到……”

那语气,怎么听都像是从牙缝里硬生生挤出来的,每一个字都带着涩意,眼神飘忽着,不敢与张秀英对视。

张秀英将这一切尽收眼底,特别是何彩云那强装出来、比哭还难看的笑容和她话语里掩饰不住的酸涩,让她心里那份扬眉吐气、苦尽甘来的畅快感,如同喝了冰镇酸梅汤,瞬间达到了顶点,通体舒泰。

她矜持地笑了笑,仿佛只是分享一件再平常不过的小事,语气平和却带着一种不易察觉的、属于新晋“干部”的底气:

“谢谢,谢谢大家!也是组织信任,领导看重。以后工作上,还得靠大家多支持呢!”

她目光不经意地扫过晒台方向,语气温和,却暗含一丝微妙的锋芒,像是在回应那份酸涩。

这份“以工代干”的喜悦,在邻里间投下的涟漪和收获的种种反应,让她无比满足。

她不再多言,带着一身轻松和属于胜利者的淡淡喜气,和提着那个散发着诱人香气的沉重挎包的儿子阳光明一起,走进了自家那扇油漆斑驳、露出木头本色的前楼房门。

门在身后轻轻合上,“咔哒”一声,将天井里的复杂目光、低声议论和煤炉特有的烟火气隔绝在外。

……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