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章89握紧机遇
第90章89.握紧机遇
韩鸣谦再次强调了“独立构思提纲框架”和“核心骨架”这两个关键点,语气加重:“我认为他能扛起来,并且能完成好!”
赵国栋眼中锐利的光芒闪烁了一下,流露出一丝了然和浓厚的兴趣。
那份提纲,他后来细看过,确实筋骨硬朗,逻辑严密,层层递进,当时还以为是周炳生把了关或者提供了主要思路,没想到竟是这个年轻人独立完成的底子。
这倒真有点出乎意料了。
他把阳光明放到秘书组,本是看中他灵活的头脑和办事的稳健风格,想放在韩鸣谦手下打磨一下,算是为将来储备的一步闲棋。
对于自己的专职秘书人选,他其实并未局限在秘书组内部,甚至考虑过从技术科调个懂行又会写的骨干过来。
但此刻,韩鸣谦的极力保证,那份提纲能力的证实,加上周炳生这个素来严谨甚至有些清高的老笔杆子,在危急关头的“极力推荐”和“有把握”的背书——这份背书的分量,赵国栋心知肚明。
周炳生轻易不会如此评价一个人!
多重因素叠加,让赵国栋心中的天平发生了决定性的倾斜。
如果这小子真如他们所说,既有灵活的手腕、稳健的作风,又有如此扎实过硬的笔头功夫……
那担任自己的专职秘书,这个选项突然从一个模糊的可能性,跃升为最具吸引力、也似乎最合适的选择。
一个能文能武、懂分寸、知进退的年轻人,正是他需要的。
“行。”
赵国栋最终点了头,身体前倾,手指在稿子要求上点了点,语气里多了一份明确的期待和考察的意味:
“既然你和老周都给他打了包票,特别是老周还说他‘有把握’,那就让他写。明天下午……”
他目光如炬,“让他直接把稿子送到我这里。我亲自看。”
这“亲自看”三个字,沉甸甸的,既是压力,也是莫大的机遇。
“好的,赵厂长!我这就去安排。”
韩鸣谦心中大石落地,知道这不仅关乎一篇稿子,更关乎阳光明未来至关重要的第一步,算是稳稳地迈出去了。
……
秘书组办公室里,气氛压抑得如同暴风雨前的低气压。
张玉芹看着空了的周炳生座位,桌面凌乱,茶杯里的残茶还冒着最后一丝热气,又看看角落里那个浑身散发着阴郁颓丧气息、仿佛整个人精气神都被抽干、只剩下一具空壳的李卫东,无声地叹了口气。
她理解李卫东的失落和绝望,上次那事……
唉,终究是一步错,步步错,自己把路走窄了。
她摇摇头,继续低头织她的毛衣,只是那竹针的哒哒声,节奏也变得有些紊乱,心事重重。
李卫东面前的稿纸,被他无意识地、用尽全身力气狠狠揉捏着,纸张发出痛苦的呻吟,最终变成了一团扭曲的废纸。
赵国栋的点名任务……全市露脸、直达领导核心的绝佳机会……就这么轻飘飘地、理所当然地、甚至带着点“设计”意味?
他模糊地捕捉到周炳生离开前那过分急切的托付,总觉得哪里不对劲,但那念头像水里的油花,总是抓不住。
就因为周炳生的一句推荐?就凭韩主任的相信?
那他李卫东这些年在这里熬的资历,写的那些堆积如山的材料,熬过的无数个夜晚,都成了彻头彻尾的笑话吗? 他知道自己彻底完了,上次那个无法洗刷的污点,像一个丑陋的烙印,永远打在了他职业生涯的脊梁上。
可看着近在咫尺、金光闪闪的机会被别人如此轻易地拿走,那嫉妒的毒火混合着巨大的屈辱,还是烧得他五脏俱焚,痛不欲生,喉咙里像堵了一块烧红的炭。
他甚至恶毒地祈盼,阳光明最好把稿子写砸了,在赵厂长面前丢个大脸!
让所有人都看看他不过如此!
可这念头刚冒出来,就被更深的、冰冷的绝望彻底淹没——就算阳光明写砸了,这机会也永远轮不到他李卫东了。
他就像一个被遗弃在战场边缘、布满裂痕、即将彻底风化的泥塑,只能死死地低着头,将自己隔绝在这令人窒息的、名为“失败”的浓重阴霾里,等待着最后的崩塌。
阳光明和姆妈打了招呼,连夜加班。
资料室的灯光亮到深夜,像孤岛上的灯塔。
日光灯管发出持续而低微的嗡鸣,混合着旧书报特有的、略带潮气的霉味,构成了这个封闭空间里唯一的背景音。
阳光明全身心投入,如同潜入深海的矿工。
他面前是堆积如山的车间简报、技术总结、生产报表、政策文件,像一座座等待开掘的矿山。
他将周炳生紧急交代的要点、上级关于技术革新的最新指示精神,如同经纬线般交织起来。
然后,他像淘金者一样,从那浩如烟海的资料中,精准地淘洗、提炼出红星厂实实在在的革新成果——
细纱断头率从35降至32!
这不是冰冷的数字,背后关联的是细纱车间工人摸索出的“皮辊保养三步法”和“巡回路线优化”,是汗水浸润的经验凝结成的硬数据。
筒摇工序自动落纱装置:从技术科提出构想,却遭遇“土法上马”的瓶颈,到“干部、技术员、老工人”三结合小组合力攻坚,再到二车间成功试用并稳定运行,大幅提升了落纱效率,降低了工人劳动强度。
他清晰地勾勒出这条艰难而踏实的攻关历程!
锅炉房老张的“回水余热利用”小阀门:一个不起眼的小改造,灵感来自老工人几十年烧锅炉的经验和一次偶然的观察。
就是这个小阀门,利用回水余热预热冷水,一年竟为厂里省下三百一十二吨煤!
让这个“小智慧”,却散发出“大效益”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