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5章204晋升科长议论中心张秀英的改变平
第205章204.晋升科长.议论中心.张秀英的改变.平稳交接
十月的魔都,暑气渐消,早晚的风里已经带上了一丝不易察觉的凉意,宛如薄纱般轻拂过行人的面颊,预示着魔都最宜人的季节正悄然临近。
厂部大楼前那几棵颇有年岁的法国梧桐,叶片边缘已悄然染上一圈金边。偶尔有几片叶子,挣脱枝头的挽留,乘着微风旋转,飘摇而下。
勤杂工老周头拿着长长的竹扫帚,一下一下,不紧不慢地将它们归拢到粗壮的树根下,堆积成静谧的金黄色小丘。
就在这样一个平静而慵懒的秋日上午,一份墨香似乎还未散尽的新出炉红头文件,由厂党委办公室那位总是步履匆匆的秘书小陈,逐一送达各相关科室的负责人手中。
文件的标题是《关于红星国棉厂财务科职务调整的通知》,一行黑体字显得格外醒目。
内容简明扼要:经厂党委会研究决定,同意刘金生同志因身体原因,不再担任财务科科长职务的申请,另行安排工作。任命阳光明同志为财务科科长。
文件的落款处,盖着鲜红且清晰的厂党委圆形公章,日期是一九七一年十月十二日。
这份薄薄的文件,却像一颗投入平静池塘的石子,虽然没有激起滔天巨浪,却也在有限的范围内,荡开了一圈又一圈惊讶、猜测和议论的涟漪。
对于厂里大多数埋头于自己工序、更关心产量、质量和月底工资条的工人老师傅和姐妹们来说,哪个科室换了科长,或许只是茶余饭后一句轻飘飘的谈论,“哦,财务科老刘换小阳了?”
听过也就忘了,仿佛一阵风吹过耳畔,与他们的日常劳作并无太大直接的关联。
他们更在意的是机器运转是否顺畅,班组长分配任务是否公平,这个月的奖金能多出几毛几分。
但在各科室,尤其是厂部大楼里那些消息灵通、嗅觉敏锐、对人事变动风向格外关注的中层干部和办事员当中,这份文件所带来的无声震动,却是实实在在的,甚至能在一些人心里引起嗡鸣。
财务科科长!
这个位置的重要性,在红星厂这座数千人的大厂里,不言而喻。
那是管着全厂钱袋子、把控资金流向、审核各项开支的关键岗位,牵动着每一个部门的神经。
虽说上面有厂领导,但具体执行层面的权力和影响力,绝对不容小觑。
刘金生在这个位置上坐了超过十年,根深蒂固,关系盘根错节。
虽然为人处世一贯以“稳”字当头,甚至略显保守,缺乏大刀阔斧的锐气,但资历老、经验足、情况熟,能力也还算扎实,谁也想不到,他会在这个不上不下的年纪,突然以“身体原因”为由,主动申请退下来。
这背后的真实缘由,足以让那些善于琢磨的人,在心里翻来覆去揣摩上好几天。
更让人难以置信、甚至感到些许匪夷所思的是,接任者竟然是阳光明!
那个一年多前,才从厂务办副主任岗位平调过来,据说刚开始对财务一窍不通,只能先从最基本凭证审核学起的年轻人!
满打满算,他在财务科也就待了一年。他今年才多大?虚岁刚二十吧?很多他这个年纪的小青年,还在车间里跟着师傅学徒呢!
二十岁的财务科正科长!掌管偌大一个红星国棉厂的财务命脉!这在红星厂建厂以来的历史上,恐怕也是绝无仅有、头一份了!
所有初次听到这个消息的人,第一反应几乎都是愣怔一下,怀疑自己听错了或者小陈传错了话,继而心中涌起难以言喻的惊诧和强烈的好奇。
这升迁的速度,已经不是坐飞机了,在那些略带酸葡萄心理的人看来,简直是坐上了发射卫星的飞船,一飞冲天,让人连尾烟都望不着!
各个科室的办公室里,气氛变得有些微妙。趁着领导不在或者假装去打开水、上厕所的间隙,三三两两聚在一起,压低嗓音、交头接耳的各种议论,不可避免地蔓延开来,就像潮湿角落里悄悄生长的苔藓。
“听说了吗?财务科变天了!刘科长下了,阳光明上了!红头文件刚下来!”消息灵通人士第一时间发布简报。
“真的假的?文件真下了?我的天……这小阳科长……这也太年轻了吧?嘴上没毛,办事不牢啊!”这是普遍的第一反应,充满了对年龄和经验的传统质疑。
“谁说不是呢!满打满算,他接触财务也才一年出头,这就当科长了?这…能服众吗?财务科那帮老会计能听他的?”怀疑的声音紧随其后。
“嘿,你还别不服气。人家小阳科长虽然年轻,可这一年多,财务科那摊子事,收拾得利利索索。
殷永良怎么走的?四组五组那两个老油条组长怎么换的?
听说背后都是他的手笔,赵厂长支持,他执行,又快又狠。”有人开始摆事实,试图分析其合理性。
“能力肯定有,但后台更硬啊!明眼人都看得出来,他是赵厂长一手提拔起来的,铁杆心腹。
刘金生这次…我看未必真是身体原因那么简单,怕是…”话语在这里停住,留下意味深长的空白和彼此意会的眼神。
“嘘……小声点!隔墙有耳。这种事心里明白就行。不过话说回来,阳光明这人,平时看起来不声不响,做事确实有一套,沉稳老练,不像个二十岁的人,感觉比他实际年龄成熟至少十岁。”评价开始趋向客观。
“以后去财务科报销什么的,可得更仔细点了,票据贴整齐点,理由写充分点。
这小年轻科长,新官上任三把火,估计比刘科长那时候更难说话、更讲原则…”已经有人开始考虑实际影响,调整自己未来的行为模式。
各种猜测、惊叹、羡慕、审视、乃至一丝不易察觉的酸意和隐隐的担忧,在看似平静的办公室氛围下暗自流动、碰撞、发酵。
但无论如何,白纸黑字加鲜红的公章,代表着组织的决定,任命已经下达,尘埃落定。剩下的,就是适应和观察。
而在布机车间的女工休息室里,这消息引发的反响则更为直接和热烈,充满了市井的鲜活气息。
张秀英刚仔细核对完这个月的考勤,正端着搪瓷缸子小口喝水,润润发干的喉咙,就听到几个相熟的老姐妹叽叽喳喳地议论着,目光还不时带着笑意和探寻,瞟向她这边。
“秀英!秀英!快过来!过来!”小组长王大姐嗓门洪亮,带着喜气,笑着朝她使劲招手,仿佛发现了什么大秘密。
张秀英放下缸子,有些疑惑地走过去:“王姐,啥事啊这么高兴?捡到钞票啦?”
“还跟我们装糊涂呢?”王大姐亲热地拍了她胳膊一下,力道不轻,“你家老三,光明!当科长了!财务科的正科长!红头文件都下发到车间办公室了!你这当妈的能不知道?快说说,是不是早就有内部消息了?”
张秀英被拍得愣了一下,心脏随即猛地跳快了几拍,一股热流倏地涌上脸颊。
光明要升科长的事,二儿子光耀在科室消息灵通,前两天倒是隐约提过一句,说厂里可能在考虑,但反复叮嘱她千万别往外说,也没说这么快,更没说今天就会下文。
巨大的惊喜瞬间冲上头顶,让她脸颊都有些发烫,嘴角控制不住地想要向上扬起,咧开一个大大的笑容。
但她很快想起儿子的叮嘱,现在身份不同了,要低调,不能像以前那样有点喜事就嚷嚷得全世界都知道,得沉得住气。
她努力压下心里的激动和想要大声宣布“没错就是我儿子”的冲动,脸上挤出一些恰到好处的惊讶和谦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