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4章203赵国栋的决心剑指财务科把柄在手
第204章203.赵国栋的决心.剑指财务科.把柄在手.和平解决
八月的魔都,骄阳似火。
红星国棉厂厂区内,工人们穿着已被汗水浸透的工装,在各自的岗位上忙碌着。
核算组办公室里,虽然比车间凉爽些,但也弥漫着一股暑气。
阳光耀坐在靠窗的位置,正低头拨拉着算盘,核对着一车间的产量报表。他的手指在算盘上飞快地移动,算珠碰撞发出清脆密集的噼啪声,在略显闷热的空气中格外清晰。
成为正式工已经一个多月,阳光耀脸上的青涩褪去了不少,眉宇间多了几分沉稳和自信。
白衬衫的袖子整齐地卷到肘部,露出晒成小麦色的小臂。手腕上那块岳心蕾母亲送的手表,表带被他小心调整过,不会在工作时磕碰到算盘。阳光耀全神贯注地投入到工作中,偶尔抬手抹去额角的汗珠,又继续埋头计算。
阳光耀的目光在报表和算盘间来回移动,时不时用铅笔在纸上做个标记。他的计算速度很快,这是几个月来刻苦练习的结果。
办公室门口传来轻微的响动,阳光耀抬起头,看到岳心蕾正端着一个铝制饭盒走进来,额角带着细密的汗珠。她轻手轻脚地放慢动作,生怕打扰到其他还在工作的同事。
“还没算完呢?先吃饭吧,今天食堂有冬瓜排骨汤,我给你打了一份。”岳心蕾走到他桌前,将饭盒放下,声音轻柔。
她今天穿了件浅绿色的确良衬衫,蓝色长裤,两条麻花辫梳得整整齐齐,脸上带着浅浅的笑意。衬衫的领口挺括,衬托出她秀气的脖颈线条。尽管天气炎热,她的衣着依旧整洁得体,看不出多少汗渍。
阳光耀连忙站起身,接过饭盒:“马上就好了,还剩最后几行数据。你怎么又跑一趟,我自己去吃就行。”他的声音中带着几分心疼,这么热的天,岳心蕾还特意为他送饭。
“顺路嘛。”岳心蕾看着他,眼神明亮,“而且妈说了,让你多吃点,最近好像瘦了。”她说话时脸颊微红,不知是因为炎热,还是因为提到了自己母亲对他的关心。
阳光耀心里一暖,不好意思地笑了笑。自从转正后,他和岳心蕾的关系越发稳定,岳家父母虽然嘴上不说,但行动上已经默认了他们的交往。高阿姨时常让岳心蕾带些好吃的给他,岳书记偶尔也会在和他相遇时,询问他的工作情况。
两人现在同在一个科室工作,虽然为了避免闲话,上班时间尽量保持距离,但同进同出是常事。郎天瑞科长也乐见其成,有时还会开玩笑说他们是“核算组的最佳搭档”。
周围同事大多投来善意的目光,也有少数人私下里嘀咕几句“运气好”、“攀高枝”之类的话,但都不敢放到明面上。
阳光耀并不在意这些。他珍惜这份来之不易的工作,更珍惜和岳心蕾的感情。他知道自己必须更加努力,才能配得上她,不让她和她的家人失望。
他三两口扒完饭,又继续投入工作。岳心蕾没有马上离开,拿起一旁的报纸,轻轻帮他扇着风。报纸掀起微弱的风,吹动阳光耀额前的发丝,也带来一丝凉意。
窗外阳光炽烈,室内算盘声清脆,两人之间流淌着一种无需言语的默契和温情。
偶尔目光相接,彼此眼中都有笑意流转。这份感情在盛夏的燥热中,如同清凉的泉水,滋润着两个年轻人的心田。
……
厂部大楼,三楼会议室。
厂委会刚刚结束,门被推开,厂领导们陆续走出来。每个人的表情都凝重得很,仿佛外面的高温已经渗透到了会议室内部。
赵国栋厂长走在中间,脸色阴沉得能滴出水来。他紧紧抿着嘴唇,下颌线条绷得很紧,一言不发地朝着厂长办公室走去。他的步伐很大,很急,透着一股压抑不住的怒火。
跟在他身后的几位副厂长和委员也都神情严肃,没有人交谈。有人低头看着自己的鞋尖,有人望着窗外的厂区,有人则偷偷观察着赵国栋的背影,各怀心思。
走在最后的田书记停下脚步,对身边的党委办公室主任低声交代了几句什么,目光扫过赵国栋的背影,眼神复杂。那眼神中有理解,有无奈,最终都化作了坚定。
赵国栋回到办公室,反手关上门,发出不小的声响。这声响在空旷的走廊里回荡,引得远处几个经过的工作人员纷纷侧目。
他走到窗前,望着楼下繁忙的厂区,胸口剧烈起伏着,显然在极力压制着怒火。
办公桌上,放着他精心准备了两个多月的技改方案终稿。
封面上的“红星国棉厂设备技术改造与部分更新方案”几个字,此刻显得格外刺眼。那份方案厚厚的一沓,凝聚了他和技术科人员无数个日夜的心血。
为了这个方案,他带着技术科的人,不知道熬了多少个夜,反复测算、论证,尽可能压缩成本。
他们查阅了大量技术资料,咨询了行业专家,甚至走访了几家已经进行过类似改造的兄弟厂家,取经学习。
他知道厂里资金紧张,方案一改再改,最终将预算压到了五万这个不能再低的数字。这个数字已经是底线,再少就无法保证改造效果了。
这五万块钱,计划用于更换三车间那两台早已超期服役、故障频出的细纱机的主要部件,同时对一车间的落纱装置进行自动化改造。这些设备已经使用了十几年,零部件老化严重,不仅效率低下,还经常出故障,影响了整个生产线的运转。
一旦完成,不仅能大大提高生产效率,减少次品率,还能显著降低能耗和工人劳动强度。
工人们不必再为频繁的设备故障而加班抢修,工作环境也会有所改善。在他看来,这是一笔非常划算的投资,对未来几年的生产效益提升至关重要。
然而,在刚才的厂委会上,他的方案再次卡在了资金问题上。这已经不是第一次了,但每次都被以各种理由推迟或否决。
财务科科长刘金生照例搬出了一大堆理由:上半年效益未达预期,流动资金紧张,各项开支都需要保障,技改资金暂时无法筹措……
刘金生说话时,语气一如既往的恭敬客气,姿态放得很低,但态度却异常坚决,就是两个字:没钱。
其他几位委员要么沉默,要么附和着刘金生,说着“再从长计议”、“缓一缓”之类的话。他们的眼神躲闪,不敢直视赵国栋的目光。
田书记最后拍了板,说技改的事情很重要,但资金问题也确实存在,让财务科再想想办法,看看下半年有没有机会安排,眼下还是先保证正常生产运营。一套标准的“拖字诀”。
赵国栋感觉一股郁气堵在胸口,憋得难受。
他这个厂长,想要实实在在地干点事情,推动厂子技术进步和生产发展,怎么就这么难?
没有财务科的配合和支持,他所有的规划和设想,都像是被捆住了手脚,寸步难行。每次提出新的计划,总是在资金问题上碰壁。
刘金生那个人,能力是有的,厂里这么大摊账目,这么多年也没出过大乱子。
但他太“稳”了,稳得近乎保守,甚至可以说是固步自封。
凡事只讲规矩、按流程,生怕承担一点风险,更不愿意为了可能带来长远效益的事情,去压缩其他方面的眼前开支。
或者说,他根本就不是赵国栋的人,自然不会积极配合赵国栋的工作思路。
财务科作为厂里的钱袋子,如果不能掌握在厂长手中,很多工作确实难以开展。
赵国栋深吸一口气,又缓缓吐出,试图让自己冷静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