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七言绝句(九十一首)(2)
第2章七言绝句(九十一首)(2)
游园不值叶绍翁
应怜屐齿印苍苔,
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
一枝红杏出墙来。
【作者简介】叶绍翁,生卒年不详,字嗣宗,号靖逸。南宋中期诗人。祖籍建安(今福建建瓯)。本姓李,后嗣于龙泉(今浙江龙泉)叶氏。长期隐居于钱塘西湖之滨,与葛天民互相酬唱。属“江湖派”(南宋时期的一个诗派,因书商陈起所刊《江湖集》等诗歌集而得名)诗人,诗作以七言绝句为最佳。诗集《靖逸小集》,有《南宋群贤小集》本。还著有《四朝闻见录》,颇有史料价值。
【注释】不值:没有遇到主人。怜:可惜。屐:古代一种木鞋,鞋底下两头有齿。小扣:轻轻地敲击。柴扉:篱笆门。
客中行
李白
兰陵美酒郁金香,
玉碗盛来琥珀光。
但使主人能醉客,
不知何处是他乡。
【注释】兰陵:地名,在今山东枣庄市,唐时以产酒著名。郁金香:香草名,古人用来泡酒,酒色金黄。琥珀光:形容盛在玉碗里的酒色如琥珀般光泽鲜亮。琥珀,松柏树脂化石,黄褐色,透明有光。
题屏
刘季孙
呢喃燕子语梁间,
底事来惊梦里闲。
说与旁人浑不解,
杖藜携酒看芝山。
【作者简介】刘季孙(1033~1092),字景文。北宋诗人、知名鉴藏家。祥符(今河南开封)人。曾任饶州酒务、两浙兵马都监等职。博通史传,性好异书古文石刻。有诗集一卷留世。
【注释】呢喃:拟声词,形容燕子的叫声。底:何,什么。浑:浑然,完全。芝山:山名,在今江西鄱阳县。作者当时在芝山地区为官。
漫兴
杜甫
肠断春江欲尽头,
杖藜徐步立芳洲。
颠狂柳絮随风舞,
轻薄桃花逐水流。
【注释】漫兴:兴之所至随意而作。欲尽头:春日即将逝去。徐步:漫步。芳洲:长满野花野草的水中陆地,即河中的沙洲。颠狂:这里指柳絮纷飞,与下句的轻薄相对。作者将柳絮与桃花人格化,说它们像一群势利的小人,对着春天的逝去,无动于衷,只知道乘风乱舞,随波逐流。此联每被用于形容人的言行狂放和轻浮。
庆全庵桃花
谢枋得
寻得桃源好避秦,
桃红又是一年春。
花飞莫遣随流水,
怕有渔郎来问津。
【作者简介】谢枋得(1226~1289),字君直,号叠山。南宋文学家、爱国将领。信州弋阳(今江西弋阳)人。宋理宗宝祐四年(1256)与文天祥同科中进士。宋末以江东提刑、江西诏谕使知信州,率兵抗元,后战败城陷,隐居流寓。宋亡,坚辞不应元召,绝食而死。明景泰七年,谢枋得与文天祥同赐谥,文天祥赐“忠烈”,谢枋得赐“文节”。其诗伤时感旧,朴素端正,时有韵致。著有《叠山集》十六卷。
【注释】桃源:即桃花源。东晋诗人陶渊明写有《桃花源诗并记》,文中描绘了一个美丽的世外桃源。诗人在此借指庆全庵深邃幽静的环境。渔郎:陶渊明诗文中有武陵渔人沿桃花林而行,入桃源做客之事。此处暗指搜寻诗人踪迹的元代官吏。问津:问路,寻找。
玄都观桃花
刘禹锡
紫陌红尘拂面来,
无人不道看花回。
玄都观里桃千树,
尽是刘郎去后栽。
【作者简介】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晚年自号庐山。唐代著名诗人、哲学家。洛阳(今属河南)人。祖籍中山(今河北定县)。唐德宗贞元进士,与柳宗元同榜。授监察御史,是王叔文集团政治革新运动的中心人物,失败后被贬为朗州司马。因与守旧势力不相容,其仕途多变,历任连州、江州、苏州等地刺史,晚年任太子宾客。素善诗,与白居易交往甚密,被推为“诗豪”。其诗清新自然,健康活泼,富有民歌特色,充满生活情趣。现存诗八百余首。有《刘宾客集》《刘梦得文集》行世。
【注释】紫陌:此指京都长安大道。红尘:闹市上的飞尘。玄都观:唐代京都长安城内的一处道观。玄都句:刘禹锡结束九年朗州司马贬谪生活被召回长安后,暮春时节到玄都观赏桃花,因诗句“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被“嫉其名者”认定为影射之辞,触怒当朝新贵,再被贬为连州刺史。
再游玄都观
刘禹锡
百亩庭中半是苔,
桃花净尽菜花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