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2章革故鼎新,厂卫显威
第192章革故鼎新,厂卫显威
东暖阁内。
朱由校接过随侍太监奉上的青花缠枝莲纹茶盏,指尖轻抚温润的瓷壁,目光扫过殿中众臣。
他略抬了抬手,声音不疾不徐:“诸位爱卿奏对多时,想必已是口干舌燥,且先用盏茶润喉。”
“臣等叩谢陛下恩典!”
殿中文武齐声应诺,这才小心翼翼地捧起茶盏。
英国公张维贤轻饮一口,眼中一亮。
竟是今春新贡的雨前龙井。
他心中暗凛:看来内廷再无人敢在御用之物上做手脚了。
众人浅啜一口,顿觉唇齿生香。
方从哲眼睛一亮,他还是第一次在御前喝这么好的茶,以前在御前喝陈茶,还要硬着头皮夸好茶,如今却是不用了。
饮毕。
众臣将茶盏轻放回随侍太监手捧的朱漆描金托盘上,垂手肃立,静候圣谕。
朱由校这才端起御案上的青花缠枝莲纹茶盏,指尖轻抚温润的瓷壁。
他轻啜一口,清冽的茶汤滑过舌尖,初时微苦,继而回甘绵长。
“好茶。”
不过,喝完好茶之后,朱由校眼中闪过一丝冷意。
想起此前那些胆大包天的奴才,竟敢用陈茶敷衍天子,如今那些不长眼的东西,不是被发配南海子,就是被杖毙在慎刑司。
现在的御茶房,再无人敢在贡茶上做手脚。
堂堂九五之尊,若连一盏新茶都喝不上,这大明江山,还成何体统?
喝茶时间结束。
朱由校放下茶盏,目光如炬地看向英国公张维贤与兵部侍郎袁可立,沉声问道:“二位爱卿,京营整顿得如何了?如今京营之中,实有兵员几何?”
张维贤与袁可立对视一眼,由张维贤率先出列奏对:“回禀陛下,自去岁奉旨整顿以来,已裁汰老弱虚冒兵丁两万八千余人。现今三大营在册兵员七万三千,然”
他略作迟疑,还是硬着头皮说道:“然实操演者不足四万,火器营尤缺精锐。”
朱由校闻言,道:“也就是说,京营还有三万多的虚额?”
张维贤点了点头,说道:“恐怕正是如此。”
“为何知晓有吃空饷之事,还不解决?”
面对皇帝的质问,袁可立还没说话,张维贤就跪伏于地,声音发颤地奏道:
“陛下明鉴!非臣等不尽心,实有三难:其一,京营空饷多与勋贵牵连,若彻查恐动摇军心;其二,兵部历年账册混乱,冒领者皆以'家丁亲兵'之名虚报,追查需时日;其三.”
他偷觑皇帝神色,咬牙道出关键,说道:“神宗皇帝晚年曾默许此法,以补宗室俸禄之缺!”
皇帝眉头紧皱,显然对张维贤的回答并不满意。
在这个时候,袁可立躬身奏道:“陛下容禀,京营空饷问题正在解决当中,不过需要循序渐进。此事牵连甚广,若操之过急恐生变故。”
他顿了顿,从袖中取出一本账册呈上。
“臣查得三大营空饷根源有三:其一,如国公所言,勋贵世袭军官多占虚额,仅成国公府名下就挂有亲兵六百余员;其二,兵部历年发放的马乾银、盔甲费等杂项,实为变相空饷名目。”
“最紧要者,乃军官正式俸禄极低,参将年俸仅48两,把总更只有12两。莫说豢养家丁,便是维持体面都难。士兵月饷九钱的定例,实际发放时层层克扣,到手不足三分之一。”
正如大明朝为什么都是贪官一般,因为俸禄太低了。
同样,当兵的也是如此。
尤其是那些需要豢养家丁的,不吃些空饷,那根本养不起军队。
然而,这并非是长久之计。
朱由校眼中寒芒乍现,猛地将茶盏重重顿在御案上,青花瓷底与紫檀木相击,发出咚的一声闷响。
“荒谬!”
皇帝的声音如同淬了冰。
“卫所兵制败坏至此,尔等不思整饬,反倒将吃空饷、养家丁视作常理?洪武年间,太祖以卫所养百万雄师;永乐朝,三征漠北的虎贲哪个不是正军?何时我大明的江山,竟要靠将领私兵来守护了?”
说着,朱由校抓着眼前的大明会典,说道:
“这祖制里写得明明白白——凡冒名顶替、虚报兵额者,主官斩立决!神宗皇帝的默许是情非得已,难道到了朕这里,反倒要变成天经地义不成?”
面对震怒的皇帝,袁可立深吸一口气,当即奏道:
“陛下明鉴!私兵之用,乃不得已为之。卫所兵制崩坏已久,册籍所载兵员十不存五,余者多为老弱充数。即便在册者,因粮饷经州县、卫所层层盘剥,士卒实得不足定额两成。常年饥馑之下,弓马生疏者比比皆是,遇敌则溃如散沙。”
“反观将帅家丁,一则可自募精壮,二则粮饷直达其手。如李成梁部家丁,月饷五两足额发放,配良马快刀,故能屡建战功。此非臣等妄言,辽东战报可证,去年萨尔许之战,八千卫所兵遇虏即溃,反倒是杜松五百家丁死战不退!”
见皇帝面色阴晴不定,袁可立突然撩袍跪地:“臣冒死进言,此弊根源在于三事:
其一,洪武旧制已不合时势。卫所军田多被豪强侵占,军户逃亡者众;其二,兵部考功法度废弛。将领升迁不凭战功,反以虚报兵员为能;其三,永乐年后,朝廷为节省开支,竟默许以空饷补实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