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荒唐
听顺喜说完,宋善宁的楚恒略对视一眼,都以为自己听错了。
顺喜显然也有些尴尬,赔笑了两声,先伸手挥退了身后跟随的小太监,才走近了几步,压低声音,算是解释,“殿下,驸马。您二位可千万别多心,陛下确实是有急事。”
他往后指了指,“奏折摞了山高,半宿没睡了。”
听到这话,宋善宁心头的大石才算是稍稍落了地。
她是宋温的长女,底下的弟妹都还没成年,也没见过公主出嫁的仪典,却也知道,没有哪个公主成亲之后,第二年会不祭拜祖宗,不叩谢帝后。
但好在皇帝并非故意避而不见,宋善宁微笑着点头,楚恒略也将心头的不悦藏了起来。
于是,两人便只好先行出宫,等皇帝择日召见。
但是回程路上,楚恒略还是有些闷闷不乐,马车行过长街,宋善宁瞧见外面有卖蜜瓜糖水的小店,便吩咐人去卖两碗,带回家吃。
侍从都候在外面,宋善宁趁着马车停下的时候,问楚恒略,“怎么了,是不是还因为父皇的事不安?”
楚恒略点点头,又摇头,最后苦笑一声,“怪我,昨日醉死过去,新婚之礼都没有行完,今日才会这般不顺。”
宋善宁稍怔,又一下子沉默下来。
楚恒略瞧她这模样,还以为是因为昨晚的冷落让她不高兴了,虽然两人是契约成亲,但毕竟青梅竹马这些年,她终究是在意自己的。
楚恒略心中不免窃喜,但实际上,宋善宁却想到了谢谌。
昨晚他说“礼都未完,合卺酒也未喝,算什么夫妻?”
竟真叫他一语成谶,帝后都未觐见,严格来说,还真的算不上夫妻。
想到这,宋善宁不由得心神一凛,连忙将这念头驱逐出去。
只是因为朝中有急事罢了,等父皇处理完正事之后,定然会及时召见他们,补全礼节。
但她想得还是简单了。
到现在已经快要一天一夜,皇帝仍在书房没有出来。
几位宰相都坐在下首,每人的手边都搁着一盏浓茶,俨然都是用来吊精神用的。而在宰相和皇帝之间,太子宋彦文也在,他是晨起才到的,但眼底同样有一圈青紫,脸色看上去也不太好。
空旷的大殿内久久沉默,最终还是皇帝先开了口,“元卿,你来说说……”
元辅和在一众宰相之中,资历最老,更曾是帝师,最得皇帝信任。
平日朝中有什么事无法解决,再或是皇帝拿不准主意时,皇帝都会教他决策,或是主持朝议,他一向以此为荣。
可在此时,他被皇帝点名,却是心里咯噔一声。
好半晌,他才说:“依老臣之见,还是……国事为重,大局为重。”
听他这样说,皇帝仿佛并不意外,脸上也没有什么表情,他转头看向元辅和身边的高随,问:“高卿,你的意见呢?”
高随犹豫许久,最终拱了拱手,道:“臣,和元相意见相同。”
皇帝若有所思地点点头,顺着高随依次问下去,殿内总共七位宰相,有人答得快,有人犹豫的时间长,但无一例外,都是赞同元辅和的陈论。
皇帝又将视线挪到离自己最近的太子,“那么,太子,你是怎么想的?”如往日一样,目光写满了慈父的柔和,还有一国之君对于继承人的期盼。
不过,在今日,又好似多了一抹期盼。
只不过深深掩藏在眼底,宋彦文此时没有抬头,也并不能分辨父亲的深意。
他犹豫许久,才缓缓地说:“儿臣以为,元相所言甚是。”
似乎是意料之内,皇帝点了点头,却没想方才似的,直接将他也略过,而是又接着问:“为何,与朕说说?”
宋彦文踌躇许久,才道:“北夷向来蛮横,尤其是八皇子登位之后,颇有一统草原的架势,大燕在这时候和他们开战,并无胜算。不若先行安抚,再联合北夷周边的牧族,合力包围北夷。”
“他们游牧为生,又生来好战,只要咱们断了他们的粮草,长此以往下去,先认输的,必然还是北夷。”
“因此,依儿臣之见,还是要长远考虑,大局为重,先行答应安抚,日后,再徐徐图之。”
说完,宋彦文悄悄抬头,见皇帝的面上并没有暴露出任何不悦,悄悄松了口气。
其实,也根本不必担心皇帝会有任何的不悦或是羞恼。
因为过去的几十年,甚至几百年,大燕都是这般处理与周边几个蛮夷的关系的。
早些年时还好,至少还会行合纵连横的掣肘之策,但从先帝开始,国富日强,百姓安居乐业,更没有人想打仗了。
总归不过是多给些赏银,也就过个几十万两白银罢了。
对于那些地少人稀的蛮族来说,或许是一年的口粮,但是对于繁盛的大燕,甚至还没有一个高品官员的过年收的一份年礼多。
用一点银子,去换一年,甚至几年的安宁,没人不愿意。
可谁也没想到,今日的北夷会贪得无厌,仗着自己刚吞并了几个小族,来向大燕索要更多。
可是又能怎么办呢?
真的要打仗吗?
大燕已经三四十年没有见过战争了。
这些久居金殿的老宰相们都不敢去赌。
更何况,大燕向来重文轻武,他们怎么会打得过北夷?
果然,皇帝没有再开口问什么,他垂着眼靠坐在龙椅上,久久没有出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