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孤独者的挣扎——社交恐惧症 - 你到底在怕什么 - 吴婉绚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第4章孤独者的挣扎——社交恐惧症

第4章孤独者的挣扎——社交恐惧症

【章前测试】你是否患上了社交恐惧症?

依据你自身的情况对下述10个情况进行判断。每个问题有四个答案可以选择:1代表从不或很少如此;2代表有时如此;3代表经常如此;4代表总是如此。每道题的分数累计就是你的最终得分。

1.在重要人物面前说话时,我会感到害怕。(1234)

2.我会因为在别人面前脸红而难受。(1234)

3.我恐惧聚会以及某些社交场合。(1234)

4.我常回避和陌生人进行交谈。(1234)

5.我不愿意被别人议论。(1234)

6.我回避一切以我为中心的事情。(1234)

7.当众发言对我来说是件可怕的事。(1234)

8.别人的注目让我无法安心工作。(1234)

9.看见不认识的人我就不自觉地发抖、心慌。(1234)

10.我梦见社交场合出糗的场面。(1234)

【测试结果】

(10分)放心好了,你没患社交恐惧症。

(11~24分)你已经有了轻度症状。再这么下去并不利于你的健康哦!

(25~35分)你可能已经是社交恐惧症中度患者了。在空闲时间不妨到医院或者心理咨询室做进一步咨询。

(36~40分)很不幸,你似乎已经有严重的社交恐惧症了。快去看看心理医生,希望你可以尽早脱离困境哦!

1.社交恐惧症患者到底在怕什么?

孤立的一个人在社会之外进行活动、生产就像许多个人不在一起生活和彼此交谈竟有共同语言一样,是不可思议的。

社交恐惧症是指对特殊的人群发生强烈恐惧紧张的内心体验和出现回避反应的一类恐慌症,故又称为“见人恐惧”。这类病人平时不接触人群,见到自己父母等熟悉亲近的人,无恐惧紧张现象。一旦遇到陌生人、异性、上级领导甚至马路上的行人都会恐惧紧张,出现拘束不安、焦虑不宁、手足无措、面红耳赤、心悸出汗、头昏呕吐、四肢颤抖等身心异常反应。同时本人想方设法加以回避,脱离现场,躲避人群,以求减轻心理不安。社交恐惧症如不及时治疗,症状会逐渐发展,恐惧病症日益加重,恐惧对象逐渐扩大,最后发展到不敢外出,拒绝出席一切群体社交活动,内心异常痛苦忧郁,甚至产生消极自杀行为。

我们常说,社交恐惧症的根源是自己对别人的看法与评价的恐惧。社交恐惧症产生的因素有很多,也很复杂。有的人生来性格内向,内向的人在青春期过程中如果不注意调整心理状态,就会变得惧怕与人交往,容易使自我评价降低,从而引发社交恐惧。此外,严重的就会发展成为社交恐惧症。

社交恐惧的产生可能是心理缺乏自信或出现自我认同的问题,在缺乏一般人应有的自信心下,总觉得自己不如他人,也会主观地担心别人会瞧不起自己,因此干脆不参加任何有陌生人在场的活动。

患者一般自尊心较强,害怕被别人拒绝或者对自己的外貌没有信心。也有家庭原因,如从小性格受到压抑或者是父母没有教会他们社交的技能,或者是家庭搬迁过于频繁。也有人是因为性格比较孤僻,不愿与人谈心。不过只要在正常的交往中认识他人,熟稔后仍然能与人成为好朋友。我们大概可以把社交恐惧症所恐惧的社交情景做一个简单的分类:

1.恐惧所有需要表现的社交情景

需要表现的情景包括任何考试、面试、上台表演以及所有在众人面前的公开发言等。所有的表现型情景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明确评价的环节,这个环节显然是社交恐惧症患者,乃至部分健康人所恐惧的。每个个体差异的主要体现并不是面对这一类情景会不会感到强烈的恐慌,而是能不能克服恐惧。以歌手为例,事实上,并不是歌手就不会恐惧舞台。他们在上台之前也很可能经历着害怕、恐惧等情绪。但是,当他们站在台上开始表演的时候,往往就会忘记这种恐惧感,全身心地享受舞台的魅力。很明显,如果他们没办法克服这样的恐惧,那么他们恐怕再也无法胜任歌手这份工作。

2.观察情景

所谓的观察情景说的是,我们发现自己在无意中成了别人的关注的对象。例如,上课迟到时,不得不在门口大声打报告;原本只是和某个同事交流工作心得,结果却吸引其他同事前来旁听;在公共场合不小心发出较大的声响,引起周围人的注意……总结起来就是,突然发现自己吸引了大家的注意力。而这一切是自己一开始没有想到的,更不是自己所希望的。由于这一情景具有突发性,因此此时的恐惧感就会来得更加猛烈。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