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寻根追源
第82章寻根追源
一个埋在心里近十年的念头,得偿所愿,崔浩竟有些等不及了,迫不及待地就想要回到无极县去追寻他的根愿。魏明芳只好给许阿歹写了一封信,交给渔帮的人让其带给许阿歹,然后便与崔浩取道长江,再走濡须水到无极。
就快要到无极了,久远的记忆一点一点地浮现在眼前,魏明芳远远地便看到了当年她带上崔浩登上那个乌篷小船的地方。她真的不敢置信,记忆居然这么清晰。再往前走便到了濡须口,该往西北行驶五里,魏明芳又看无极县高耸的城门,她似乎还可以看见自己拉着崔浩从那城门洞下子仓皇逃走的身影。
埠头下了船,魏明芳和崔浩进了城,先找了一家客栈住了进去,然后派廖氏出去打听。
廖氏安顿好姐弟俩儿,然后就下了楼,出了客栈寻了一家街边儿小摊儿,坐下来要了一碗汤水,一边恣意地喝着,一边漫不经心地问煮汤水的妇人:“老姐姐,我找你打听一个事儿?”
摊贩儿是一个五十来岁的妇人,这正是好八卦的岁数,这是廖氏刻意挑选的打听对象。
“你说。”妇人果然没有什么不快,一副热心肠地样子敬待垂询。
“老姐姐可知道这城里有一户姓崔的人家?”廖氏问道。
“这话说得含糊不清,咱们无极县虽说不大,可是姓崔的却是有好些家,不知道大妹子说的是哪一家?”妇人笑着问道。
崔姓也不是什么特别的姓氏,有重名重姓的很正常。廖氏一笑,说:“是一户外来的,大概十来年前才来这里的,由主母领着几个下人,没有男主人。”
听得廖氏这样一说,妇人想了想,恍然大悟道:“哦,听你这么一说我倒是想起一家来,就是不知道是不是大妹子想找的那家。”
“且管是与不是,还请老姐姐告诉我。”廖氏是个知情识趣的,在掌心里裹了一小块儿碎银子,慢慢地推到对方的面前。
有钱能使鬼推磨,瞎子见钱都要眼睁开,何况是一个整日里风里来雨里去只图温饭的小摊贩。那妇人一见钱立即就眉开眼笑了,迅速地搂了银子在怀里:“看大妹子客气的。”
“还望老姐姐告诉我。”廖氏诚意地说道。
那妇人将廖氏上下打量了一番,笑眯眯地问她:“你找他们做什么?”
看着那妇人似有再贪的意思,廖氏心里很是鄙夷很不耐烦,但面儿上却一点儿也不露出来,依旧笑得谦和,说:“不瞒姐姐,我也不是自己要找这家人,实在是替别人问的。”说着笑了笑,又问那妇人:“老姐姐可还记得当年那户人家有一个丫环?”
“哪咋不记得!”听廖氏提起魏明芳那妇人反应特别地大,她说:“那可是一个厉害的角色,小小的年轻把那花娘都给治住了。”可能想到廖氏非本地人,又卖弄道:“想必大妹子还不知道那花娘是什么人吧?说起来现在她也没什么了不得的了,只是啊,当年她可是这无极县响当当的一个‘人物’。”
廖氏听说了这一声‘人物’颇有讽刺意味,她笑了笑,示意这妇人接着说。
那人是个上道的,立即又说道:“想那花娘年轻那会儿勾多少爷们的心去,闹得这个无极县没有几个家宅安宁的,现在成了那副模样也算是遭了报应了。”说着呲呲地一阵笑道:“听说啊,当年她看着人家崔家没了人,就起了黑心思,想把崔家公子和那个小丫环拐进她的花满楼,结果偷鸡不成倒蚀一把米,让那丫头扎瞎了她一个眼珠子。后来,也就第三天吧,不怎么的县太爷一张令将那花满楼给封楼了,楼里的姑娘们也都散了,花娘无处可去,又作恶多端,下场好不惨哪!”
“如老姐姐说也是遭了报应了。”廖氏淡淡说着,这些事魏明芳早就跟她说过了,至于花满楼被封的事也不定是那花娘得罪了旁的人。廖氏将话题拉了回来,她问:“那丫环扎了花眼的睛,可知道那丫环最后怎么样了?”
“那谁知道啊!反正我是从那崔家出事那天起就再也没有见过那丫头,她跟那个崔家的小公子就跟人间蒸发了一样。”那妇人如实说道。
廖氏点了点头,又问:“那这些年就没有来找过他们?”
“倒是有个。”妇人说。
一听这话廖氏的眼睛就是一亮,急急地问道:“莫不是那崔家小公子家的亲戚找来了?”
“或许吧,也没有听谁说过。不过他们那宅子县衙后来找人修了,也没有人住,只说要留给那个崔小公子回来。”妇人一边抹着桌子,一边随口说着。
这时候廖氏就在心里想了,县衙为什么找人修宅子呢?这背后的人会不会是崔浩的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