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第十七章书院落成 - 儒道成圣,从庙祝开始 - 花牛 - 玄幻魔法小说 - 30读书

第20章第十七章书院落成

六月的晨光穿透薄雾,为新建的圣母书院披上一层金纱。

三进院落依山势而建,青瓦白墙在苍翠的山色中显得格外清雅。

正门悬着陈旭利用体内浩然之气亲笔所提的匾额,“圣母书院”四个大字笔力遒劲,墨色在晨光中泛着沉稳的光泽。

转过影壁便是前院讲堂,十二扇雕花隔扇门尽数敞开。

新制的柏木书案拍排列整齐,案面还散发这淡淡的松香。

中院的藏书阁飞檐如翼,阁前一棵新栽的迎客松徐徐而立。

阁内檀木书架沿墙而立,从尼山书院搬运来的典籍分门别类摆放其间,特意加高的地台防潮通风。

推开雕花木窗,正好能望见山间流泉。

后院的学舍围成四合,东厢房为宿舍,西厢房为厨房食堂。

东北角建了一座观景亭,六角飞檐下悬挂着铜铃。

站在亭中远眺,可见山涧如练。

此刻陈旭正倚栏而立,望着自己亲自设计建造的书院他也是一阵自满。

杨婵在不远处望着恢宏的书院“这家伙恐怕不知道什么是私塾...”

翌日清晨,山间薄雾尚未散尽,圣母学院的门前石径上已传来杂沓的脚步声。

最先到的是山角下李铁匠的闺女,七八岁模样的小丫头扎着两个歪歪扭扭的羊角辩,怀里紧紧抱着个粗布包袱,里头裹着两个还冒着热气的菜窝头——这是她娘天没亮就起来蒸的束脩之礼。

她怯生生地站在书院的大门前,望着眼前气势恢宏的建筑不敢再向前半步,手指无意识地绞着衣角,把那件打满补丁的粗布衣裳又揉皱了几分。

日头渐高时,山道上渐渐热闹起来。

张猎户背着五岁的儿子,手里还牵着个六七岁的女娃:

王寡妇挎着竹篮,里头装着自家腌的咸菜,身后跟着一对龙凤胎兄妹。

最引人注目的是赵员外家的管事,打听到这里女娃也可是上学后竟也带着两个小丫鬟来了,虽说站得远远的不与农户为伍,可那频频张望的模样,分明是得了主家授意。

晌午时分,原本空荡的学院广场上已围得满满当当。

陈旭站在书院正门的石阶上,手中的戒尺“啪嗒”一声掉在了地上。

他看看自己身后辛苦建造的书院,再看看广场上那些还没有他腰高的小萝卜头——有个扎冲天辫的男娃正抱着门柱啃,口水把漆都蹭亮了一片:

还有两个穿红碎花衣的小娃娃蹲在影壁旁,专心致志地用树枝捅蚂蚁窝;

更有个走路还踉跄的小不点,直接一屁股坐在了地上“哇”地哭了起来。

“他娘地老子辛苦建造地书院,却即将要成为幼儿园,蓝廋香菇...”

站在学院门前的那些家长也是一脸懵逼,这么气派的私塾真的是免费的吗?

看着嘈杂的人群陈旭突然提高了嗓门

“诸位父老,免费!当然免费!”

人群听到陈旭的声音瞬间就安静了下来。

周老夫子颤巍巍地举起拐杖“陈、陈先生,您着私塾...当真连瓦片都是青玉的,窗棂用的都是紫檀...”

安静的人群瞬间又热闹了起来....

夕阳西斜,陈旭才处理完招生的事情。

此时他坐在书院的台阶上阵阵出神,院子里堆着一堆的蔬菜,

带着泥土的萝卜还沾着晨露,几颗圆滚滚的南瓜上留着指甲掐过的痕迹,显然是某妇家人精挑细选过的。

角落里甚至码着三五个陶罐,揭开粗布的封口,扑鼻而来的是农家自酿的酱料特有的咸香。

陈旭蹲下身指尖抚过一棵还带着体温的鸡蛋。蛋壳上沾着几根稻草,隐约能看出被手帕仔细擦拭过的纹路。

这些都是那些家长带来的束脩之礼。

陈旭望着这些东西突然觉得袖中的戒尺重逾千斤。

夜风穿过新糊的窗纸,带着后山竹林特有的清气。

陈旭突然铺开一张新纸,就着昏黄的灯火重写教案。

他设计了“文道”课:识字断文,明理修身。

“数术”课:便是筹算之道。

“格物”课:读圣贤书,明万物礼。

这是陈旭穿越以来,第一次感受到如此沉甸甸的责任。

月光,在他疲惫的脸上投下细碎的光斑。

案头堆积的教案纸已经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字迹。

那些束脩之礼,比任何金银珠宝都要珍贵。

他忽然想起穿越以前那些象牙塔里的高谈阔论,那些关于教育公平的论文,那些激昂的演讲,在这些质朴的期盼面前,显得如此的苍白。

“既然来了这一遭,成不成仙无所谓...”他低声自语。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