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章
第92章第十一篇地理学家篇
第91章郦道元和他的《水经注》
郦道元(466~527),北魏地理学家、散文家,字善长,范阳(今河北涿州人),出
身于官宦世家。他自幼好学,博览群书,并且爱好游览,足迹遍及今河南、山东、山西、河
北、安徽、
江苏、内蒙古等地,每到一地,都留心勘察水流地势,探溯源头。参阅了437种书
,在实际考察的基础上,写下了《水经注》这一地理巨著。本书共四十卷,记述了125
2条
河流的发源地点、流经地区、支渠分布、古河道变迁等情况,同时还记载了大量农田水利建
设工程资料,以及城郭、风俗、土产、人物等。《水经注》不仅是一部具有重大科学价值的
地理巨著,而且也是一部颇具特色的山水游记。郦道元以饱满的热情,凝练的文笔,形象生
动地描述了祖国的壮丽山川。他为官“执法清刻”,“素有严猛之称”,颇遭皇族、豪强嫉
北魏孝昌三年(公元527年),汝南王元悦乘雍州刺史萧宝夤企图反叛之机,怂恿朝廷派
郦道元去做关右大使。途中,萧宝夤派人把他和他弟弟道峻及两个儿子一同杀害。其著作另
有《本志》、《七聘》,均已失传。
“宇宙未有之奇书”
《水经注》是我国第一部以记载河道水系为主的综合
性地理著作,在我国长期历史发展进程中有过深远影响,自明清以后不少学者从各方面对它
进行了深入细致的专门研究,形成了一门内容广泛的“郦学”。
郦道元少年时随父官居山东,喜好游历,酷爱祖国锦绣河山,培养了“访渎搜渠”的兴趣。
成年后他
承袭其父封爵,为永宁伯,先后出任太尉掾、冀州镇东府长史、颍川太守、鲁
阳太守、东荆州刺史、河南尹、黄门侍郎、侍中兼摄行台尚书、御史中尉等职。他勤于著述
,《水经注》是他的代表作。
我国古代记载河流的专著就叫《水经》,其作者历来说法不一,一说晋郭璞撰,一说东
汉桑钦撰,又说郭璞曾注桑钦撰的《水经》。当代郦学家陈桥驿认为,即使汉桑钦撰有《水
》,晋郭璞为其作注确有其事,但这部《水经》和《水经注》也都已失传;今本郦道元所注
的《水经》当是另外一部,是无名氏所为,其成书年代,也说法不一,不过大体可断为汉魏
之作。《水经注》则是以注《水经》而得名。
《水经注》在写作体例上,不同于《禹贡》和《汉书·地理志》。它以水道为纲,详细记述
各地的地理概况,开创了古代综合地理著作的一种新形式。《水经注》涉及的范围十分广泛
。从地域上讲,郦道元虽然生活在南北朝对峙时期,但是他并没有把眼光仅限于北魏所统治
的一隅,而是抓住河流水道这一自然现象,对全国地理情况作了详细记载。不仅是这样,书
中还谈到了一些国外河流,说明作者对于国外地理也是注意的。从内容上讲,书中不仅详述
了每条河流的水文情况,而且把每条河流流域内的其他自然现象,如地质、地貌、土壤、气
、物产民俗、城邑兴衰、历史古迹以及神话传说等综合起来,作了全面描述。因此《水经注
》对于研究我国古代历史和地理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水经注》记载了历史上和当时的洪水暴发的情况,这些记载包括洪水暴发时间、洪水大小
等情况,相当具体、详实。这些历史水文资料大多为郦道元实地考察收集而来,有的得之于
古书记载,有的则得之于许多河流上的石人或测水石铭的记录,非常珍贵,对于我们今天研
究洪水的发展变化规律,防汛救灾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水经注》对各种类型湖泊的记载也颇为详细,包括非排水湖。如蒲昌海(今罗布泊)、卑
禾羌海(今青海湖)等;排水湖,如彭蠡泽(今鄱阳湖)、洞庭湖、叶榆泽(今云南洱海)
等;人工湖,如芍陂、长湖等;以及沿海的湖,如“温水”的卢容浦、朱吾浦、四会浦、寿
冷浦、温公浦等。郦道元还注意到了湖泊与河流之间密切的水文关系,他多次指出:湖泊可
以调节河流水量,洪水时,河流将洪水排入湖泊;旱季,湖泊又将洪水补给河流。这对于我
们今天抗旱防涝、兴修水利很有启发。
在地质学方面,郦道元在《水经注》中对于流水在地质形成中的作用进行了阐述,初步具备
了流水侵蚀、搬运和沉积作用的思想,在中国古代地质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郦道元通过长
期的观察,认识到水具有很强的侵蚀作用,能够穿石而过;而且他还解释了当时安喜县(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