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章 - 青少年必知的100种地理知识 - 宿春礼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第87章

第87章第十篇第86章来无影去无踪的风

“解落三秋叶,能开五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这是唐人描写风的一首谜语诗

,每句都不乏气候和物候的要素。

吐鲁番——中国最大的风库

风,就在我们的身边,是我们很熟悉的一位朋友,它高兴时让树林唱歌,让柳枝跳舞;它

生气时能将大树连根拔起,让狂沙漫天飞舞、遮天蔽日。但是,我们看不见它,只能感受到

风是空气流动而产生的一种自然现象。没有风,这个世界就是静止的世界,就会死气沉沉

。在海洋上,风向和风速的变化是规则的、慢慢变化的;可是,在陆地上,起伏的地形与

山脉,把风场全搞乱了。地形影响风场主要有两大招数:机械影响和热力影响。世界上有

许多因风而闻名的地方,大多是靠这两招闯下的“江山”!

我国新疆的吐鲁番是中国最大的“风库”。在兰新铁路沿线一带,就有著名的百里风区。

在这里,风的破坏力极大,威震八方。每当起风暴时,人们纷纷躲避,不然就会被风刮起的

利石打得鼻青脸肿。在火车通过的短短的时间内,车厢外油漆会被风沙打掉,火车像被脱掉

了一层皮,露出雪亮的金属本色。甚至有时火车被大风所阻,寸步难行。至于汽车,就更惨

了!一不小心,就会被大风吹翻,特别危险。可所谓是“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乱石走

”。据资料统计,这里平均每年8级以上的大风天数多达72天以上,那只在海洋才有而陆地

罕见的12级飓风,也曾在这里发生过。这里居住的人们还有出门带“三宝”的说法,即水壶

、风镜和大棉袄。

这地方的风为何如此厉害呢?通常情况是由于空气流体通过隘口地形,产生所谓的“狭管

效应”所致。吐鲁番是我国的“热极”,盆地内部太阳辐射很强,干旱少雨的土地上多沙石

,这

些沙石被太阳一晒,温度上升得非常快,由此形成一个强低压区,而在它的附近却是一个冷

高压中心,气压差异大,空气从高压区向低压区流动。加上博格达山与喀拉乌成山相接处

的白杨河河谷,是一个长达100多千米的大风口,于是就形成了一股迅速向盆地奔袭而来的

强速气流,这就是强烈的西北风暴,最大风速曾超过40米/秒。类似这种在高山顶部,呈隘

口地形的地方产生的大风,叫隘口(峡谷)大风。这种大风在新疆也是常见的,如新疆的阿

拉山口,两侧分别是几千米高的大山互相对峙着,狂风像一把锋利无比的刻刀,把这里的山

岩雕刻得有棱有角;隘口附近正是艾比湖,因而也被誉为“风湖”。这里平均每年8级以上

的大风天气多达166天,最大风速达70米/秒,创下了惊人的世界纪录。

白天风最大

在通常情况下,早晨的风并不是很大,随着太阳慢慢升起,风也会渐渐大起来,午后的

风是最大的,傍晚风又小了下来,夜间的风最小。一天中风力为什么有这样的变化呢,

你知道吗?

这是因为白天在太阳光的照耀下,地面各处因增温的速度不一样,比如,裸地、沙滩等地

易被阳光晒热,草地、河湖上不易被阳光晒热,就使贴近地面的空气温度不一样:裸地、沙

滩等地上面的空气气温较高,形成上升气流;而草地、河湖上面的气温较低,形成下降气流

这样就会发生空气的上下交流。因为高空空气带着较大的风速落到低空,而地面的空气则带

着较小的风速上升到高空,在这种上下空气交换的情况下,就使得近地面的风速渐渐增大,

高空风速渐渐减小。

午后,近地面的空气气温很高,上下空气交流最激烈,所以午后的风速是最大的。

在傍晚,当太阳下山后,地面逐渐变冷,使近地面气温降低,上下空气交流会减弱,风也

逐渐变小。

夜间,近地面空气冷得非常快,形成了上层气温较高,下层气温较低的情况,空气交流

停止了,所以风就减弱了。

但有时候也有晚上风大的特殊情况。比如,我国北方有冷空气南下,当冷空气的前锋凑巧在

晚上到达人们所居住的地区时,这时晚上的风就要比白天大些。

因此,在没有很大的天气变化下,白天风力总会比晚上要大些。

而有人以为晚上的风会比白天大,这是种错觉。这是因为晚上比白天寂静,所以感觉起来的

声音就比较大。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