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章
第86章第十篇百变气候篇
第85章气候与人类
在大兴安岭的最北边,人们常常发现一种非常奇特的现象:好端端的树却东倒西歪地生
长着,就像是一群醉汉,这个把肩斜向一边,那个又把腰搁在它肩上,或者干脆倒在地上,
横七竖八的,不成样子。
它们当然不是喝醉酒,而是大自然四季气候变化造成的。
这些生长在多年冻土上的树木,由于扎根很浅,根系全部生长在几十厘米厚的季节融化层
上。当冬季来临时,土层随着严寒的天气慢慢冻结而牵引上升,随带拉着树根往上拔;当
夏天来临时,随着冰雪融化,土层解冻而向下沉,连带着树根向下沉。本来就十分浅平
树木根系,长到一定程度后,那水平延伸生长的根系再也经不住这一上一下的“折腾”,于
是,长着伞一样树冠的大树,就头重脚不稳地“醉”倒下来,形成了这种独特的景象。
地球的气候似乎是个百变“魔法师”,它将世界万物变来变去,让人着迷又看不透。其实,
气候学家将气候家族中的成员按地球纬度不同,主要分成6种:赤道气候、热带气候、亚
热带气候、温带气候、寒带(苔原)气候和冰雪气候。
不同种类的气候家庭成员,它们都有一个奇怪的“毛病”,就是老死不相往来,它们从出
生到现在几乎没有见过一次面,因为它们各自住在不同的地方,各自的边界都划分得分外明
显,并且各自都有独特的个性。
赤道气候住在地球赤道两侧南北纬10°之间的位置,这是一位热情似火,终年气温保持在
20c以上的好脾气大哥。不过,到了晚上,它一般会降低热情,将气温下降到10c左右
。当来自南北两半球的信风气流汇合在一起时,它一年中总要“哭”上两回(有两个雨季),
开始下起不断线的雨。因此,在赤道气候所管辖的范围内,高温加高湿,使得这里的植物生
长十分茂盛,形成赤道雨林。原始森林遮天蔽日,树木自然分为许多层,这里树木中的“
高个子”甚至可以长到50多米高。
热带气候住在地球南北纬10°~25°的纬度带内。它没有赤道气候这位大哥那么好哭,一
年只哭一次(一个雨季),剩下的日子靠干旱(干季)来打发。在它这种个性的影响下,它
所管辖的范围内的植物也会随之在雨季里长得郁郁葱葱,绿色一片;到了旱季,便会纷纷变
得面黄肌瘦,草木枯黄。
亚热带气候的家位于地球南北纬25°~40°的地方。亚热带气候也叫副热带气候,它与
它的大哥赤道气候、二哥热带气候不同,它有副热带沙漠气候、地中海气候和季风气候等好
几个“儿子”。
要比“儿子”,四弟温带气候也不少,它主要有温带荒漠气候、大陆西岸地中海气候、寒
温带针叶林气候等几个“儿子”。像我国大兴安岭地区就属于温带气候的管辖区,那些“醉
林”就是温带气候的杰作。
在寒带与冰雪气候中,因为那里是一片寒冷的世界,所以植被都很少,少量的植物都长得
可怜兮兮,永远也长不大。
中国的大部分地区位于北温带,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适宜人类居住与生存。大陆性季风气
候是中国气候的主要特点。每年9月至次年4月,干寒的冬季风从西伯利亚和蒙古高原吹来,
寒冷干燥,南北温差甚大。每年的4月至9月,暖湿的夏季风从东部和南部海洋吹
来,普遍高温多雨,南北温差甚小。中国从南至北呈现出赤道带、热带、亚热带
、暖温带、温带、寒温带六个温度带;降水量从东南向西北逐渐减少,各地年平均降水量差
异很大,东南沿海可达1500毫米以上,西北内陆只有200毫米以下。
春夏秋冬的划分
地球上的四季,是由在地轴倾斜和地球公转造成的。地轴与赤道面始终保持着66°33′的倾
角,因此,在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圈的过程中,南北半球接受太阳的辐射及热量在不断发生变
化,于是产生了冷暖交替的循环。当地球在6月21日前后运转到“夏至”位置时,太阳光直射
回归线上,这时北半球接受的光热最多,正值夏季;以后太阳光逐渐南移,北半球受的太阳
光热随之减少,到9月23日前后“秋分”时,太阳光直射赤道,南北半球所受的光热相等,这
北半球处于“秋季”。秋分过后,太阳光移向南半球,到12月22日前后“冬至”时,太阳光
直射
南回归线,这时北半球受太阳光热最少,正值冬季。由于地球不停地公转,春、夏、秋、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