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章
第85章第九篇第84章梦里水乡——绍兴
“千金不须买图画,听我长歌歌鉴湖。”水乡绍兴是诗人陆游的故乡。
绍兴素有“东方威尼斯”之称,城内河流纵横交错,城外更是源远流长。随便走在一条街上
,总有一条小河相伴,河道边的人家通过小桥和街相连。来到绍兴便喝到鉴湖水,它是绍兴
和萧山之间主要水源,方圆有几百里之大,开辟于东汉年间。上千年过去了,据说现在只有
十几里长了,而这水,就是绍兴老酒的摇篮。
乌篷小画船
陆游有词《鹊桥仙》:
华灯纵博,雕鞍驰射,谁记当年豪举?酒徒一半取封侯,独去作江边渔父。
轻舟八尺,低篷三扇,占断苹洲烟雨。镜湖元自属闲人,又何必官家赐与!
词中“轻舟八尺,低篷三扇”指的就是绍兴的乌篷船。可见绍兴的乌篷船至少已有八百余
年的历史了。
绍兴的乌篷船有小船,也有大船,绍兴人把篷上涂黑漆的船都叫乌篷船,有的大船可
坐二三十人,是交通船,叫“埠船”。还有更考究的,黑漆船篷,有明瓦(一种用半透明的
贝壳片拼起来,功能如玻璃,冷天或雨天关上篷,舱内仍有光线),是一种豪华型的大船。
从前大户人家游山玩水,嫁娶喜事,或清明扫墓等多使用之。
小乌篷船是一种特殊的交通工具。绍兴乃是水乡地带,往来交通,凡来往人多的地方,
就有定时、定点的大型“埠船”;但如果要到人少而偏僻的地方去,没有“埠船”,就得讨
小乌篷船。小乌篷船由一人驾驶,手脚并用,前进之力主要靠脚躅(蹬的意思)桨,手划的桨
主要用来把握方向。有时河道较狭,脚躅桨太长,不能用,则只好用手划桨来划了。由于船
体比较狭小,脚划比手划有力,所以行得快。所谓“扁舟一叶”,轻盈飘逸,动作敏捷。
乌篷船小而轻,因此下船上岸时船会摇晃,须小心,妇孺们往往要别人扶一下。船舱比
较矮小,不能站立,只能坐或躺,船底铺席子,比较干净。大人横坐,背靠一边,脚可以顶
到另一边。划船者坐在船尾,背后一块木板,像椅子背,可以靠着划船。还有一把大伞,撑
在座位之上,可遮阳挡雨。有的船后部还有个小炉子,可以烧水煮饭,另外有个陶制水壶可
饮水。
人坐在船中,向四野望去,景色更为迷人。由于视线低,所以远山好像就在稻田的上部
与船一起向前。船外之水离人很近,人好像坐在水面上,享受大自然的情趣,令人有一种说
不出的亲近感。
鉴湖
鉴湖,为东汉会稽太守马臻率民修浚而成,因湖水清澈如镜,又名“镜湖”。古鉴湖南接会
稽山脉,吞大小溪流三十六源之水,东、西通曹娥、浦阳二江,水面面积达1722平方公里
,相当于今天的30个杭州西湖。“钱塘艳若花,山阴芊如草,六朝以上人,不闻西湖好。
”古越河山曾使多少文人墨客为之倾倒。李白和杜甫分别写下了“镜湖水如月,耶溪女如雪
”和“越女天下白,镜湖五月凉”的名句。因历年围垦造田,湖面渐小,今天的鉴湖面积仅
为3044平方公里,但港汊环绕乡镇之间,水波映照河湖两岸,影落江红,山摇浪白,荡舟
湖面,目接流云,仍给人以脱俗洗尘、出世忘机之感。“晴山滴翠水椰蓝,聚散渔舟两复
三。横埭北,断桥南,侧起船篷便作帆。镜湖俯两青天,万顷玻璃一叶船。拈棹舞,拥蓑眠
,不作天仙作水仙。”陆游写于800多年前的《渔子歌》,描写了鉴湖泛舟的美感和
新鲜感。
“白玉长堤路,乌篷小画船。”坐着绍兴特有的乌篷船,沿着长长的古纤道,徜徉在鉴
湖湖面,你才能真正领略水乡的意趣,才会完全忘情于这镜湖人仙的超然意境中。
?绍兴老酒
绍兴老酒早就大名远扬,同样大名鼎鼎的有咸亨酒店。
相信来过咸亨酒店的人对几副对联都有印象。其一:“小店名气大,老酒醉人多。”另
一联为:“上大人,孔乙己,高朋满座;化三千,七十二,玉壶生香。”还有一联很幽雅:
“矮墙披藤隔闹市,小桥流水连酒家。”
说到绍兴老酒,不由又让人想起鲁迅先生,他的杂文、小说里都有关于绍兴老酒的描写,
比如《孔乙己》、《狂人日记》、《阿q正传》、《在酒楼上》、《故乡》、《祝福》等。
绍兴作为酒乡,它的酒文化历史悠久,早在吴越时期,就留下过“一壶解遗三军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