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 青少年必知的100种地理知识 - 宿春礼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第74章

第74章第八篇第73章“星”“月”之地——三星堆遗址

三星堆遗址位于中国四川省广汉市南兴镇的北部,约为北纬31°,东经1042°。这里位处

雁江南边,有条称为马牧河的古道在此蜿蜒绕过。马牧河的北岸的阶梯形似月牙,被称为月

亮湾;马牧河的南岸原有三个大土堆,故称“三星堆”。就是在这个富有神秘韵味的“星”

“月”之地,演绎出了一幕幕动人的考古佳话,把人们引入了一个神秘而崭新的文物世界

发现与发掘

三星堆遗址最早发现于1929年春天。偶然的机缘,广汉中兴场(今南兴镇)月

亮湾的一燕氏农民在挖水沟的时候,不经意间触动了一块色彩斑斓的玉石,孰不知,一扇古

蜀历史的大门因之而悄然洞开,沉睡了数千年的远古王国初露端倪,共挖出石璧、玉环、玉

瑷、玉璋等珍贵文物400余件。“广汉玉器”声名鹊起,引起了文博界的极大关注。华西大

学(今四川大学)博物馆教授葛维汉(美籍)及助手林名均带领考古队进驻月亮湾,取得了

大量的考古资料和实物标本。这些实物标本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被称为“广汉文化遗物”。

这次发掘是三星堆遗址历史上第一次正式发掘。自此,引发了半个世纪的三

星堆遗址考古。以后的几十年里,几代考古学人相继在这块土地上不懈地耕耘探索,取得了

丰硕的成果。东、西、南三面城墙的确认,大型宫殿遗址的发掘清理以及数以万计文物的出

土,尤其是1986年7月至9月间,两个大型祭祀坑的相继发现,上千件文物精品横空出世,震

惊了世界。英国《独立报》撰文说三星堆的发现“比有名的中国兵

马俑更要非同凡响”。不久,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苏秉琦先生亲临三星堆遗址考察,并将其

定性为“古文化、古城、古国遗址”。前国防部长张爱萍将军在参观了三星堆两坑出土文物

后,更是满怀激情地挥笔题下了“沉睡数千年,一醒惊天下”的颂词。

1990年,考古部门发掘东城墙局部并获确认,同时发现3000多年前的土坯砖;1992年

,试掘西城墙并获确认;1994年,

发现并发掘南城墙。至此,确证三星堆古城的存在,其东、西、南被三面城墙包围,北以鸭

子河为天然屏障,其面积超过3平方公里,这样大的古城在中国同时期文化中也是罕见的。

令人费解的“神堆”

三星堆博物馆附近的三个“神堆”是三星堆神秘的地方之一。在一片台地上,依次排列着

三座低矮的小山丘。那两个引起世界震惊的祭祀坑就在三座小山丘之旁。人们似乎对地下的

宝藏更为感兴趣,作为地面最可珍贵的三星堆曾经因长年累月被砖石工人取土,加上风吹雨

打,已经崩颓缺倒,不能再现当初三星堆的巍峨了。

然而,这三座低矮的山丘,正是追溯三星堆史前文明的重要标志。它的存在,有如埃及金字

塔一样,隐藏着远古文明的巨大信息。三星堆作为“神堆”的重要性,还未被人们认识。这

三个土堆,究竟是远古时代的祭台,还是帝王的墓地,抑或是灵台(天文观察台)呢?何以取

名“三星堆”呢?虽然可能只是当地人代代口传的“土名”,但亦有某种特殊的含义在里面

。既是“神堆”,其神秘之处何在呢?三星堆的“堆”在川人口语中,有人工垒积的意思。

如“坟堆”、“肥堆”之类。而且,其起源甚早,“离堆”即可为证。三星堆可以理解为人

工所垒积的三座土山(台)。

中国古籍《山海经》中多有人工垒积山(台)的记载:

苦山之首,曰休与之山。其上有石焉,名曰帝台之棋……东三百里,曰鼓钟之山,帝台之所

觞百神也。

《中山经?中次七经》

穷山在其北,不敢西射,畏轩辕之丘……其丘方,四蛇相绕。

《海外西经》

经文中的“丘”、“山”、“台”、“坛”,还有许多,不胜枚举。传说这些设施均为

“夏禹”、“轩辕”、“共工”这些远古帝王所构筑。

在另外的古文献中,夏有均台,殷有鹿台,周有灵台,晋有九层台,楚有章华台,燕有黄金

台,吴有姑苏台,秦始皇在山东修有琅琊台。

风水宝地的神秘文物

三星堆遗址在当地被称为“风水宝地”。

三星堆遗址文化距今4800~2800年,延续时间近2000年,即从新石器时代晚期延续至商

末周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