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章 - 青少年必知的100种地理知识 - 宿春礼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第95章

第95章第十一篇第94章石迹耿千秋——中国现代地质力学的创始人李四光

李四光早年为悼念一个好学生曾写过一诗,亦为其从事地质科学研究的光辉写照。

崎岖五岭路,

嗟君从我游。

峰峦隐复见,

环绕湘水头。

风云忽变色,

瘴疠蒙金瓯。

山兮复何在,

石迹耿千秋。

李四光,中国地质事业的奠基者和领导人。他毕生从事地质科学的研究和教育事业,成

就卓著,蜚声海内外,是我国冰川学研究的奠基人。他独创的地质力学理论,为我国的地质

、石油勘探和建设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生平简介

李四光,原名李仲揆,1889年出生于湖北省黄冈县一个贫寒人家。他自幼就读于其父李

卓侯执教的私塾,12岁时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湖广总督张之洞创办的武昌高等小学学习。

1904年,李四光因学习成绩优异被选派到日本留学。他在日本接受了革命思想,成为孙

中山领导的同盟会中年龄最小的会员。孙中山赞赏李四光的志向:“你年纪这样小就要革命

,很好,有志气。”还送给他八个字:“努力向学,蔚为国用。”

1910年,李四光从日本学成回国。武昌起义后,他被委任为湖北军政府理财部参议,后

又当选为实业部部长。袁世凯上台后,革命党人受到排挤,李四光再次离开祖国,到英国伯

明翰大学学习。1918年,获得硕士学位的李四光决意回国效力。途中,为了解十月革命后的

俄国,他还特地取道莫斯科。

从1920年起,李四光担任北京大学地质系教授、系主任,1928年又到南京担任中央研究

院地质研究所所长,后当选为中国地质学会会长。他带领学生和研究人员常年奔波野外,跋

山涉水,足迹遍布祖国的山川。他先后数次赴欧美讲学、参加学术会议和考察地质构造。

1949年秋,新中国成立在即,正在国外的李四光被邀请担任政协委员,于1949年12月启程秘

密回国。他被委以重任,先后担任了地质部部长、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全国科联主席、全

国政协副主席等职。

1958年,李四光由何长工、张劲夫介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由一个民族民主主义者成为共产

主义战士。

1971年4月29日,李四光因病逝世,享年82岁。

推翻外国人的错误结论

冰川的分布是研究地质构造的重要依据,李四光对冰川的研究投入了极大的精力。有些外国

人对中国的冰川进行过考察,断言“中国没有第四纪冰川”。李四光却提出“让事实说话”

。1921年,他回国后在太行山的沙河县、山西大同盆地口泉附近发现了第四纪冰川遗迹,虽

遭一些外国专家傲慢地否定,他却没有丧失勇气和信心,继续带领学生在太行山、九华山、

天目山、庐山等地考察,又发现了许多有力的证据。1933年,李四光以《扬子江流域之第四

纪冰期》为题,在中国地质学会第十次年会上作了学术演讲,会后专门请中外学者到庐山实

地考察。有的外国专家私下对李四光说,如果这些遗迹在国外被发现,早就被公认是冰川遗

迹了。此后,李四光加紧了对第四纪冰川的考察,先后在扬子江流域、黄山等地发现了大量

遗迹,最终推翻了外国人的错误结论。

20世纪40年代,李四光在贵州高原和川东、鄂西、湘西、桂北等地又广泛地发现第四纪冰川

作用的

遗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北京西山地区继续有重要的发现。1960年3月,他亲自在

北京召开并主持了中国第四纪冰川遗迹研究工作座谈会,成立了在国家科委领导下的“中国

第四纪冰川研究工作中心联络组”,李四光亲任组长。开始有组织地指导全国第四纪冰川研

究工作的开展,不断地促进中国第四纪冰川学的发展。

中国第四纪冰川的确定,是我国第四纪地层学和气候学研究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它在生产

实践上对寻找地下水资源、沙金矿床,选定工程建设场址,不仅是有益的,而且是有成效的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