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第53章第六篇第52章高原上的“西双版纳”——雅鲁藏布大峡谷
雅鲁藏布大峡谷不仅以其深度、宽度名列世界峡谷之首,更以其丰富科学内涵及宝贵资源
引起世界科学家的瞩目,世界最大降水带分布在布拉马普特拉河——雅鲁藏布江流域世界最
北的热带气候带和自然带分布在雅鲁藏布大峡谷;世界上濒临绝种的古老物种生息繁衍在雅
鲁藏布大峡谷;世界上最丰富的水能资源、稀有生物资源分布在雅鲁藏布大峡谷……
大峡谷的发现
1993年10月,由中日两国队员组成的联合考察队在雅鲁藏布江下游一带考察时,发生了一件
不幸的事故。这一悲剧却直接引发了后来的雅鲁藏布大峡谷的惊世发现。
身材魁梧的日本考察队员武井义隆在大峡谷拐弯处与帕隆藏布江汇口处漂流,由于江水湍急
,他刚一下水就被激流卷入江心,小艇翻了,人也被冲走了。接着,他又很快被卷进水势更
的主流——雅鲁藏布江。为了寻觅这位年仅24岁的日本队员,考察队在西藏林芝地区有关部
门的帮助下,组织了三次为期一个月的沿江搜索,但仍然没有结果,不得最后不宣布他失踪
了。
武井义隆的失踪引起了新华社主任记者张继民的关注。他想将这一事件的始末写成新闻通讯
。为了积累素材,张继民借来一堆资料,以便更详尽地了解帕隆藏布江和雅鲁藏布江及其周
围地区的地理情况,有这样一段话:
“青藏高原上的大河雅鲁藏布江由西向东流,到了米林县进入下游,河道逐渐为北东流向
,并
几经转折,穿过喜马拉雅山东端的山地屏障,猛折成近南北向,直泄印度河平原,形成了
几百公里长、围绕南迦巴瓦峰的深峻大拐弯峡谷,峡谷平均深切度在5000米以上。”
当读到“形成了几百公里长”、“峡谷平均深切度在5000米以上”等字句时,张继民猛地
一惊,因为在他的记忆里,被称为世界第一大峡谷的美国科罗拉多大峡谷,好像才深两三千
米。雅鲁藏布江大峡谷平均5000米的深度,即使不是世界上最深的峡谷,也是中国最深的
峡谷。张继民以一个新闻工作者特有的敏锐眼光,强烈地感到,这是一个重大的地理发现!
科学分析和论证,确认雅鲁藏布大江峡谷以其平均5000米的深度、谷底80米~200米的宽度
和496.3公里的长度,应列为世界第一大峡谷。
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发现,是二十世纪末世界上一次重大的地理发现。
大峡谷的形成
雅鲁藏布大峡谷形成的直接原因与该地区地壳3百万年来的快速抬升及深部地质作用有关。1
5万年以来,大峡谷地区的抬升速度达到30毫米/年,是世界抬升最快的地区之一。最新地
质考察获得的证据表明,大峡谷形成的根本原因是该地区存在着软流圈地幔上涌体。
雅鲁藏布大峡谷形成的地质特征和美国科罗拉多大峡谷基本相似。雅鲁藏布大峡谷地区地幔
上涌体可能是大峡谷水汽通道形成的一个重要因素,也可能是以该地区为中心的藏东南成为
所谓“气候启动区”的原因,还可能是该地区生物纬向分布北移3至5度的重要原因。以地幔
上涌体为特征的岩石圈物质和结构调整对地球外圈层长尺度制约作用在大峡谷地区有十分明
显的表现,因此这里是地球系统中层圈耦合作用研究最理想的野外实验室。
高峰与拐弯峡谷的组合,在世界峡谷河流发育史上十分罕见,这本身就是一种自然奇观。其
实,大拐弯峡谷是由若干个拐弯相连组成的。
关于大拐弯还有一个有趣的故事,传说位于西部阿里的神山冈仁波钦雪山有四个子女分别是
雅鲁藏布江(马泉河)、狮泉河、象泉河和孔雀河。四兄妹相约分头出发,并决定在印度洋
相会,雅鲁藏布江在历经艰险后来到了工布地区,因受一只小鹞子的欺骗耽误了行程,而其
他三个兄妹早已比他
先到了印度洋,于是匆忙中雅鲁藏布江从南迦巴瓦峰脚下掉头南奔,一路的高山陡崖都不能
挡住他的脚
步,为早日与兄妹们相会,哪里地势陡峭险峻他就从哪里跳下去,最终形成了这条深嵌在千
山万谷中的雅鲁藏布大峡谷。
鲜为人知的少数民族人民生活
在雅鲁藏布大峡谷地区居住的门巴族和珞巴族是最奇特的少数民族之一。
门巴族最早可追溯到一千一百多年前,但至今他们仍然过着极其落后的生活,还近于刀耕火
种式的生产方式。在门巴族中,如今是刀耕火种和简单农具并用,经济作物和狩猎采果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