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 青少年必知的100种地理知识 - 宿春礼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第32章

第32章第四篇第31章日水潭,山中有水,水中有山

日月潭是台湾著名的风景区,是台湾八景中的绝胜,也是台湾岛上惟一的天然湖泊,其天然

风姿可与杭州西湖相媲美。湖面海拔740米,面积7.73平方公里,湖周长35公里,平均水深4

0米。潭中有一小岛名光华岛,其上供奉玄奘舍子,海拔745米。以此岛为界,北半湖形状如

圆日,南半湖形状如一弯新月,日月潭因此而得名。

相传300年前的一天,台湾岛原住民族之一的邵族祖先在阿里山上狩猎,为了追逐一只白

,来到日月潭及其附近的地区,他们发现这里土地肥沃,水源充足,是一个可供族人繁衍

生息的福地,于是举族迁居此地,这就是所谓的逐鹿传奇,虽然是一则传说,但说明邵族在

水沙连和日月潭地区居住是相当久远的事情。如今的日月潭早已是台湾著名的风景区,是台

湾八景中的绝胜,因环湖重峦叠峰,被誉为山中明珠。

日月潭风光

日月潭湖深水清,波平如镜。湖中有天然小岛浮现,圆若明珠,形成“青山拥绿水,明潭抱

珠”的美丽景观。朝霞暮霭,明月清晖,时或烟雨迷蒙,湖山隐约,环境幽温。7月平均气

温在22c左右,1月平均气温在15c左右,冬暖夏凉,是理想的避暑胜地。

日月潭风光,尤以秋高气爽季节为佳。每当夕阳在天,晚霞一片,湖面上飘起轻纱般的

薄雾,煞是好看。待到新月初升,霞光、清辉相映潭中,宁静、优雅,更给潭畔增添了不

少神秘色彩。近代有人赞曰:“夜泛秋潭,抱明月而邀游,如遗世而羽化,洵胜境也。”“

双潭秋月”也因此而为人乐道。清人曾作霖说它是:“山中有水水中山,山自凌空水自闲。

”陈书游湖,也说是:“但觉水环山以外,居然山在水之中。”300年来,日月潭就凭着这

“万—山丛中,突现明潭”的奇景而成为宝岛诸胜之冠,驰名于五湖四海。

湖中有一小岛,远看像颗明珠,故称“珠仔屿”,抗日战争胜利后,为了庆祝台湾光复,当

地群众把它改名为“光华岛”,岛上种植了多种花卉。以此岛为界,北半湖形同日轮,南半

湖细长,状似上弦之月,清代一官吏巡视至此,见湖似日月,遂名“日月潭”。又一传说,

南北潭水分丹碧二色,岛北称前潭,水色丹。形圆如日,岛南称后潭,水色碧,形弧如月,

统称日月潭。

游日月潭,若自嘉义搭乘专线汽车前往,只需一个多小时。环湖建有游览公路,道旁绿

树成荫,宜行宜憨。但多数游客仍喜学古人“泛棹出渡”,首先去珠仔屿观赏湖山风情。

小船荡入潭心,上下天光,碧波粼粼,令人顿有凭虚凌空,飞入仙境之感。如今双潭水

位日渐高涨,光华岛渐渐低沉,变得很小。正因其小,方更增“一屿孤浮四面空”之旷朗。

小小光华岛,既是点缀碧湖的绿珠,又是观赏明潭的极佳地点。

潭畔的山麓上,建有许多亭台楼阁。龙湖阁、涵碧楼,清幽素雅,是观赏湖光山色的好

场所。据说,游人常在此争论:西湖和日月潭哪处更美?其实,祖国山河处处美!日月潭四

周,秀美的自然景致中,点缀着寺庙古塔,故这里又是台湾一大佛教圣地。其中最出名的是

日月

潭南岸的青龙山麓,山中有一座玄光寺,寺中塑唐三藏法师金身,曾是玄奘法师灵骨暂藏之

所。

这里地势险峻,树木苍翠,寺后登上1300多级石级,可达玄奘寺,玄奘寺是为纪念唐三藏

师玄奘而建的新寺。寺中大殿三层,金碧辉煌。寺前门楼一座,白色的柱子,画栋雕梁的楼

顶,飞檐挑角,富有民族特色。寺中三楼有小塔,曰玄奘塔,供奉着唐代高僧玄奘的一份遗

骨。

早在抗日战争期间,日本侵略者把玄奘头顶骨的一部分,从南京天僖寺窃往日本。1955

年,日本政府将玄奘遗骨送到了台湾,初放在狮子山天善寺,继移至日月潭玄光寺。1964年

玄奘寺建成,玄奘的遗骨就移放在寺中三楼塔内,供人凭吊。人们凭吊玄奘遗骨,却也寄托

着对祖先发祥地的怀念之情。

青龙山巅,有一座慈恩塔。塔九层,仿照辽宋古塔式样建造,为八角宝塔,庄严雄伟

。据说塔基至塔身45米,加上青龙山高955米,恰恰为1000米。民间流传,天高云淡时

,登塔可望西子湖畔的六和塔尖。

文武庙在日月潭北部的山腰密林深处,从山脚下到庙门口要登365级石级,俗称“登天路”

。庙内集诸神大成,济济一堂,居中为孔子,此外有文昌帝君、关公、神农大帝、三宫大帝

元始天尊,乃至魁星、城隍、土地公、海龙王等,在山门远眺潭景,如一幅图画,绕岸皆山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