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第12章第一篇第11章海洋——生命的摇篮
在25亿年以前,地球表面绝大部分是深浅不一的广阔海洋,而陆地的面积很有限,这时在
海洋中形成了一种类似蛋白质的有机质,慢慢形成为最原始的生命体。到了大约距今6亿年
,即地质史上的元古代,海水里的生命活动明显地加强了,除单细胞生物外,已有藻类、海
绵类等多细胞生物出现。到了距今约6~25亿年前的古生代,海水里出现了许许多多的动
物,如三叶虫、珊瑚等。在古生代的中期,出现了脊椎动物——鱼类。到后期,鱼类逐渐演
化成两栖类动物,并从海洋向陆地发展,陆地上的动物也随后得到发展,直至进化到今天的
规模。因此,人们认为生命起源于海洋。
海洋是怎样形成的
海洋是怎样形成的?对这个问题目前科学还不能得出最终的结论,这是因为,它们与另一个
具有普遍性的、同样未彻底解决的太阳系起源问题相联系。
现在的研究证明,大约在50亿年前,从太阳星云中分离出一些大大小小的星云团块。它
们一边绕太阳旋转,一边自转。在运动过程中,互相碰撞,有些团块彼此结合,由小变大,
逐渐成为原始的地球。星云团块碰撞过程中,在引力作用下急剧收缩,加之内部放射性元素
蜕变,使原始地球不断受到加热增温;当内部温度达到足够高时,地内的物质包括铁、镍等
开始熔解。在重力作用下,重的下沉并趋向地心集中,形成地核;轻者上浮,形成地壳和地
幔。在高温下,内部的水分汽化与气体一起冲出来,飞升入空中。但是由于地心的引力,它
们不会跑掉,只在地球周围,成为气水合一的圈层。
位于地表的一层地壳,在冷却凝结过程中,不断地受到地球内部剧烈运动的冲击和挤压
,因而变得褶皱不平;有时还会被挤破,形成地震与火山爆发,喷出岩浆与热气。开始,这
种情况发生频繁,后来渐渐变少,慢慢稳定下来。这种轻重物质分化,产生大动荡、大改组
的过程,大概是在45亿年前完成的。
地壳经过冷却定形之后,地球就像个久放而风干了的苹果,表面皱纹密布,凹凸不平。
高山、平原、深谷,各种地形一应俱全了。
在很长的一个时期内,天空中水气与大气共存于一体。浓云密布,天昏地暗,随着地壳
逐渐冷却,大气的温度也慢慢地降低,水气以尘埃与火山灰为凝结核,变成水滴,越积越多
。由于冷却不均,空气对流剧烈,形成雷电狂风,暴雨浊流,雨越下越大,一直下了很久很
久。滔滔的洪水,通过千川万壑,汇集成巨大的水体,这就是原始的海洋。
海与洋的区别
海洋是地球上广大连续的海水的总称。海和洋是有区别的。海洋的中心主体部分
称为洋。它远离大陆,为深邃而浩瀚的水域,约占海洋总面积的89%,深度通常在3000米
上,盐度及温度不受大陆影响,盐度平均为35‰。洋的水色清,透明度大,并有独特的潮汐
系统和强大的洋流系统。其沉积物多为钙质软泥、硅质软泥和红黏土等海相沉积。
海洋的边缘附属部分称为海。海的面积约占海洋总面积的11%,按所处位置的不同又分为
边缘海、地中海(或称陆间海)和内陆海。边缘海位于大陆边缘,靠近大陆一边,受大陆影响
显著,而靠大洋一边受大洋的影响较大。
1967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布的《国际海洋学资料交换手册》中,将地球海域分
为四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和北冰洋。据国际水道测量局统计,世界海洋中
有54个海,其中不少为海中之海,如地中海本身就包含有7个海。
四个大洋的名称是怎么来的
太平洋最初没有统一的称呼,我国古代把它笼统地称为“沧海”、“东海”等,在国外
也曾有人将它命名为“南海”。现在使用的名称是葡萄牙著名航海家麦哲伦所起的。1519年
,这位探险家带着由几只帆船组成的船队横渡大西洋,几个月后到达南美洲的巴西海岸。接
着他们沿海岸继续向南航行抵达南美洲最南端,然后从东而西穿过一条曲曲折折、长达100
多千米的海峡——后来以他的名字命名的麦哲伦海峡,进入太平洋海域。麦哲伦发现这里波
如镜,与汹涌澎湃、波浪滔天的大西洋形成鲜明的对照,因此,他给这片大洋起名为“太平
洋”。
大西洋在西方各种语言中称为“阿特兰他洋”,源于古希腊神话中的一位英雄阿特拉斯
的名字。在古代希腊神话故事中阿特拉斯是普罗米修斯的兄弟。普罗米修斯因盗取天火给予
人类而触犯了天条,被万神之王宙斯判处死刑,绑在高加索山上,让雄鹰啄其心肝。阿特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