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章引争议 - 穿越农门小娘子,我靠打酱油脱贫 - 梦千青 - 其他小说 - 30读书

第93章引争议

随着时间的推移,小吃摊上的食材很快就卖光了。

宋宁宁和宋昭看着空空的摊位,心中既满足又有些疲惫。

他们收拾好摊位,跟杨大贵告别后,又去往集市上采购明天要用的食材。

等回到村里,时间也才刚过午时。

时辰还早,宋吉吉正坐在屋里认真地看书,看到姐姐和哥哥回来,他开心地迎了上来。

“阿姐,大哥,你们回来啦!这么早就回来了?”宋宁宁笑着摸了摸宋吉吉的头,“东西都卖光了呀!”宋吉吉眼睛一亮,“太好了!阿姐,你饿不饿,阿娘在家留了包子,你和大哥垫一口。”

“阿吉,阿娘呢?”宋宁宁洗着手,问道。

“哦,桂兰婶子来找阿娘,说要看看咱家玉米地里的红薯苗,阿娘就带她去了。”

“咋?她家也要这样种吗?”宋宁宁好奇的问道。

“不是,是村里有人说咱家瞎折腾,桂兰婶子就来问问咱家啥情况,阿娘就带她去地里了。”

得知孙凤英去玉米地里了。她想了想,对宋昭说:“大哥,我去地里帮帮阿娘吧。你在家把明天要出摊的东西清洗出来就成,一会我回来卤制。。”宋昭点点头,二话不说就开始忙活起来。

宋宁宁则扛起锄头也往玉米地那边走去。

等到地头儿,就见阿娘和桂兰婶子在地头里嘀嘀咕咕的说着什么。

宋宁宁笑着走近:“阿娘,婶婶,你们说什么呢,这么热切。”

孙凤英见宋宁宁扛着锄头过来,乐得忙拉她过来:“宁宁,你回来啦,来得正好,就咱这个套种咋说呢,我给你婶子说半天了,越说她越糊涂了。”

其实早前两天孙凤英和宋昭在种地瓜苗时,她家地头就有不少青峰村的村民经过。

那些村民看到宋家独特的种地方法,纷纷停下脚步,满脸的惊愕与疑惑,随后不住地摇头。

“这大明家的莫不是糊涂了吧,这样种能种出地瓜来?”一个扛着锄头、皮肤黝黑的中年男子皱着眉头说道。

他的眼神紧紧盯着宋家的玉米地,满脸的不可思议。

只见宋家的玉米地里,孙凤英和宋昭正小心翼翼地摆弄着红薯苗,准备在玉米行间插上红薯苗。

孙凤英听到这话,直起身子,大声回应道:“嘿,庆林兄弟,可别小瞧了这法子,我家闺女说了,这样种能增产。”

叫宋庆林的中年男子却不以为然,反驳道:“唉,你们这就是瞎折腾,种了一辈子地也没见过这么个种法,到时候没收成可损失大了。”

孙凤英也不想多作解释,说道:“到时我们种出来,你可别酸。”

旁边一位头发花白的老妇人也跟着附和其他人的质疑,说道:“凤英啊,哪有在玉米地里种地瓜的道理,这不是乱来嘛。万一影响了玉米的收成,那可怎么办哟。”

宋昭停下手中的活,说道:“李阿奶,我们这也是尝试新方法,说不定能有大收获呢。”

宋昭大伯家的二儿子宋兴民更是一脸不屑,专门跑到地头讽刺的说道:“还大收获呢,我看你们就是异想天开,等着瞧吧,到时候有你们哭的,天天想着出风头,阿爷阿奶都懒得管你们。”

孙凤英听了这些话,心里也有些恼怒。

宋昭更是气得脸都红了,大声说道:“我们自己家的地,想怎么种就怎么种,不用你瞎操心。”

宋兴民却不甘示弱。

双方你一言我一语,气氛越来越紧张,差点就要吵起来。

最后还是宋大志走过来,把二儿子拉走才结束。

孙凤英丝毫不想搭理这些人的议论。

她挺直了腰板,目光坚定地看着自家的田地,心中有着自己的盘算。

如今家里也挣了些银子,而且按照女儿宋宁宁的方法,又晒了不少山菌和木耳,野菜也晒干了不少,吃的方面自然是不缺的。

要是放在以前,她确实不敢这样大胆尝试,但现在不一样了。

她坚信自家闺女说的肯定有道理,于是抬头朝地里忙碌的宋昭吩咐道:“阿昭,咱们就按昨日宁宁说的方法来,不要与他们理论了,自家的田地,什么样的收成咱们都认。”

宋昭点头应和,他是真的觉得大妹的这个套种的方法可行,虽然说不好原因,但是就是觉得有道理。

所以第一天套种的晚上,孙凤英和宋昭对今日村里人说的话只字未提,宋宁宁自然也对地里发生的事情毫不知情。

就在孙凤英她家抢种红薯的第二天,全村人也都开始种红薯了。

雨刚晴正适合扦插红薯,等太阳多照两天,土硬了,红薯藤也就插不下去了,所以大家都在争分夺秒地赶节令。

但在知道宋家今年是往玉米地里套种红薯后,不管是关系好的人家还是不看好的村民,都在背后议论起来。

也有人分析起来宋宁宁说的这种套种方法,觉得这样既不影响玉米的成长,玉米树还能给红薯苗遮挡太阳,大大提高了红薯的成活率。

但是还是没有人敢尝试,毕竟地里刨食,可不敢浪费一点秧苗。

宋宁宁也没想到自己家选择了新的套种方法,又在村里引起一波不小的争议。

大家也都明里暗里的关注着孙凤英家的地里收成。

这不,孙桂兰心直口快的,今天这就上门想问问咋回事,孙凤英就带她来了地里看。

“宁宁呦,你阿娘说这是你想出来的新方法?你跟婶子说,真的能增产?”孙桂兰一家倒是也觉得这样种有道理,不然她家也不可能让她来问问情况,这是有心也想这样做。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