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你知道这五年我是怎么过的吗?(求
第136章你知道这五年我是怎么过的吗?(求月票)
众所周知,文化与影视作品抄袭案的判定是非常复杂的。
因为影视中包含剧本、台词、画面、镜头语言等多种元素,需要全面比对,才能确定是否抄袭。
可部分作品又存在边拍边改的情况,难以提供完整剧本,这就增加了比对难度。
一些抄袭者还会采用改人物、换场景等方式洗稿,表面不同但内核一致,单靠文字查重根本难以识别。
《可可西里》抄袭案自然也属于这类。
这就导致,自从去年10月份刘宇君正式起诉后,至今已经打了9个月官司,眼看快满一年了!
陆钏自知理亏,却又不愿意戴上“抄袭”这顶帽子,所以一直在拖延时间,各种不配合。
要知道,打官司本就很费时、费力、费钱。
不少普通人受了冤屈,往往都坚持不到开庭,就不得不选择庭外和解。
前世,刘宇君正是因为外部压力太大,加上自身财力不足,才被迫选择庭外和解、拿钱走人、忍气吞声。
但这一世,有吕睿在背后提供资金支持,还给他花高价请最好的律师,最大的困难顿时迎刃而解。
于是,他足足耗了大半年,什么工作都没去做,专找抄袭的关键证据。
到最后,还真就被他找到了大量素材!
陆钏这货太懒,抄都不愿意下功夫,完全是对照着纪录片在编剧本。
电影里弟弟的话、巡山老队员私生活、藏羚羊生活习性、追车途中陷车、流沙吞人……
这些本应该下功夫去亲自展开深度调研的内容,他都没去收集,而是对照着纪录片在拍。
作为亲历者,再没人比刘宇君更懂这些素材的来源了。
于是,他将影片中这些镜头全部截取出来,与纪录片放在一起对比,作为呈堂证供。
其中还附上了索南达杰家属、巡山老队员的亲口论述录音。
他们都可以证明,陆钏根本没有上门调研,电影里的那些内容都是他自己“编凑”的。
那么好,这些内容不亲自去收集,难道只靠想象就能编出来吗?
开什么国际玩笑?
那么真相就只有一个:
是抄的!
当律师团将这些证据全部提交上去,并明确表明不接受庭外和解后,一审法院终于做出了判决。
“《可可西里》抄袭《我是藏羚羊》属实!依法判处导演陆钏后续不得利用作品盈利,公开道歉,赔偿损失20万……”
罚款是小事,20万甚至都不够这一年花销。
无论是原告还是被告,真正看重的只有一点。
【名誉】
当“抄袭”的帽子扣到陆钏头上的那一刻,他当场黑了脸,气得浑身发抖,羞愧到恨不得分分钟切腹自尽……
坐在原告席上的刘宇君却放声大笑,畅快极了!
这大半年来的苦累,在这一刻全部都化作了舒心与满足。
陆钏自然不肯接受这个结果,当庭反诉诬告,可这回却需要他来拿出证据。
真要拖下去,这官司怕是又得打几年。
但这并不重要,对于刘宇君和关注此事的媒体来说,有一审结果就足够大做文章了。
《一审判决结果已出,《可可西里》抄袭属实》
《法庭外,陆钏拒绝接受采访,疑似羞愧难当》
《东京电影节称愿意支持陆钏维护合法权益,引发非议》
《……》
新闻一出,业内人自然都是避而不谈,唯恐惹火上身。
但网友们却不管那么多,嘲讽声一片:
“此前《寻枪》就被爆出非陆钏亲自执导,现在《可可西里》又是抄袭的,那么我想请问陆导,您的代表作到底是什么?”
“还有脸要求二审?啧啧,真是没脸没皮。”
“不是,你到底是不是正经的北电导演系硕士啊?别是花钱买来的吧?”
“为什么小日子那边的电影节要支持?跟他们有啥关系?”
“别人都是‘喜剧之王’、‘悬疑之王’,你可倒好,‘抄袭之王’?”
陆钏已经在尽可能控制自己,不去看这些新闻了。
但他终究还是没忍住。
这一看,顿时又憋了一肚子火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