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五章完结章 - 他有病 - 暮云春树 - 纯爱同人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纯爱同人 > 他有病 >

第七十五章完结章

第七十五章完结章

陈村和孙泠又恢复了之前那种关系,有空一起吃吃饭,或者出去游玩。两人都不喜欢说话,有时只是安静地坐着,但是陈村能感觉,两人之间的空间被填满了,那是另外一种可以无声流动的东西,有时是一个眼神,有时是会心一笑。

孙泠说,这是无声胜有声。

好吧,陈村不得不承认,地下室那段时光,除了欲望,也培养了默契。孙泠对他做的那些事情,他曾经耿耿于怀过。除了自身意愿被忽视的屈辱外,还有一部分原因来源于寒露。如果他恨孙泠也就罢了,两人是单纯的施暴者和受害者的关系,偏偏他对孙泠的感情复杂得多,恨可能是里面最轻微的一种。因此有一段时间,他觉得他和孙泠之间的事,对于寒露来讲,有那么一丝背叛的意味。

如今,两人已经分手,关于愧对寒露那部分的心灵重压也可以卸下去了。回想那段日子,偶尔觉得还挺温情的。

那时,两人一起看书,在地下室,他没有其他的事做,只能看书。孙泠忍受不住两人之间的沉默,没话找话,就着陈村手中那本书就开始说起来。陈村虽然不想理他,也得承认,他说得引人入胜。孙泠知识渊博,常常由此及彼,由一个细小的切入点扩展到许多面,一个无限广阔的世界便在陈村眼前徐徐展开。他听得入神,虽然眼睛照例盯着书本,耳朵却竖起来听他说。

他们一起站在阳台上,看温柔的暮色和镶了金边的云。他们还把庭院收拾整理了,种上夏日的时令蔬菜。这些都是美好的记忆,陈村回想过许多次。有时两人聊天,也会说到他们共同生活过的那段日子。

“那块地荒了,要不我们重新种上蔬菜,你也搬到我这里来住,过段日子,就能吃到自己种的蔬菜了。”孙泠说出口,才觉得太冒失了,偷偷看陈村的脸色。这段时间,他们很要好,他一时得意忘形。

陈村果然没有说话。

“那个,我是想,现成的房子,你搬过来,可以省下租金。”孙泠呐呐地说,好半天才给自己找了一个说得过去的理由:“现在经济不好,钱省着点花比较好……”大概他自己都觉得这个理由太过滑稽,声音越说越小,然而竟然没有撇过头去,还是用殷殷的目光看着陈村。

陈村见他这样,实在无法将现在的他和采访时的他、办公楼遇见时的他联系在一起。那时,他觉得孙泠冷淡、高傲又疏离,简直怀疑过去认识的孙泠是错觉。现在,孙泠不经意间露出这种神色,像小狗一样湿漉漉的眼神,他又觉得孙泠那副冰冷的样子是表相,现在这样的才是实质。

他都有点困惑了。

“租的房子还没到期。”

“噢。”

偶尔陈村也在想,他现在和孙泠这样,也挺好的,也是他想象中的理想生活。

有一天,孙泠打哥哥电话,怎么也打不通。这对于孙洙来讲,是一件非常反常的事情。孙泠赶到公司,秘书告诉他,总经理已经两天没有来公司了。孙泠忘记了对那个家的不快,回到了那里,发现父亲和几个弟弟也不知道孙洙去哪了。父子几人坐在沙发上等孙洙的消息,那好像是他们一家人最亲密的时候。正在他们准备报警的时候,孙洙自己出现了,他什么都没说,只说工作累了,想出去散散心。

那段时间,他常常咳嗽,然而依旧烟不离嘴。孙泠劝他去医院,他总是推说没时间。但是事情终于瞒不住了,有一次他咳血被孙泠发现了,孙泠逼着他去医院。

“是肺癌晚期。”医生说。

孙洙看着孙泠苦笑,孙泠这才知道,孙洙早就知道了自己身体的状况,却一直瞒着他。孙泠疯了一样,把孙洙所有的烟都剪碎。但是孙洙的身体还是迅速地坏下去,他呼吸困难,总是艰难地喘气,又因为胸口疼痛,声音嘶哑,似乎一双看不见的刀子把他的声音撕成一条一条,然后疾病吞掉大部分,从他嘴里吐出来的声音只剩下细如游丝的一条。

孙泠整日陪护在医院,看哥哥难受了,就说话转移他的注意力。说得最多的,是他们兄弟之间的事。孙泠这才知道自己有多么在乎这个哥哥,心痛得厉害,他过去对哥哥,实在是太坏了啊,他常常不搭理他,也从未对他有过爱和关心的表示。那些曾经不被他珍视的东西,现在被他视如珍宝。他在幽深的记忆里掏啊掏啊,像挖掘金子一样,想挖掘出更多宝贵的回忆,好像这样就能让注定流逝的东西消失得更晚一些。

他从来没有说过那么多的话。

“小时候你接我上学,我很自豪的。那时候,其他孩子上学都是父母来接,我是哥哥来接,我的哥哥高大俊朗,他们都很羡慕我,谁都不敢欺负我。”

“有段时间我很叛逆,和一群混混在一起,骑着机车,吹着口哨在街道上呼啸而过,父亲骂我丢了他的脸,我就是想让他丢脸。母亲死了,他对我那么冷漠,我好像一个没父没母的孩子。我知道他好面子,他在乎什么我就要反着来,谁叫他不关心我。然后,我在街上看到你了,突然脸上发烫,不敢见你,把车子扔到一边,躲进旁边商店,装作一个顾客的样子。”

“我们一起去看海,海天相接,是那么广阔,我喜欢白色的浪花,像雪一样,还有沙滩上柔软洁白的沙子,你喜欢赤脚踩在上面,我跟在你后面,非常不甘心,因为你的脚印那么大,那么深,简直像个鞋子一样,把我的脚吞进去了。我记得,母亲那天穿了一件鲜黄色的裙子,飞扬的裙角,在碧海蓝天之下,非常漂亮,你给母亲拍了一张照片,她非常喜欢,把相片装裱好,挂在房间,擡头就可以见到。”

孙洙嘴角挂着一抹苍白的笑意,眼神渺远,似乎回到久远的过去。

陈村去医院看孙洙,孙洙见到他,露出高兴的神色。把孙泠支开后,他用嘶哑的声音说:“孙泠过去对你做的事,我知道很过分,对不起了,希望你能原谅他。”

“我没有怪他,”陈村说,“你好好养病休息,等你好了,我给你拍一个片子,记录抗癌的经历,把希望带去千家万户。”陈村尽量说得幽默。

孙洙摇摇头,“我父亲是干工程的,行事大刀阔斧近乎粗鲁,孙泠小时候太过柔弱,父亲不大喜欢他,后来又因为他妈妈的事,迁怒于他。孙泠在这样的家庭中长大,性子难免孤僻乖张。他心是好的,如果认定了一个朋友,会掏心窝对他好。但是他脾气不大好,做下伤人的事而不自知,有时候会让人连他的好也一并忽略了。你是他最好的朋友,请一定多加担待。”

孙洙说完这么长一段话,又闷闷地咳嗽起来。孙泠已经买好水果回来了,帮哥哥顺气,扶哥哥躺下。

孙洙要去看海,孙泠原来不同意,拗不过他,还是和陈村两人,陪他去了。孙泠把相机带上,给孙洙照了相。照片里的孙洙,裹着厚厚的衣服,凌乱的头发飞起来,遮住了他忧郁的眼睛。

三个月后,孙洙死了。

孙泠回到山间的宅子收拾孙洙的遗物,他想带一些哥哥的东西放在自己家中。在抽屉的最里面,他找到一个没有上锁的红木盒子,盒子里装着照片,每张照片的右下角都写了日期和地点,按日期排放。照片里都是母亲,日期是母亲生日那天,地点则不断更换,有时是湖边,有时是河边,有时是海边。孙泠想起来,母亲喜欢水,喜欢拍照,每年生日都会照一张照片,一开始是请人照,后来孙洙特意去学了摄影,就由他来给年轻的后母照。

盒子里的第四张照片,是孙泠提到的母亲穿鲜黄色裙子的那张,也是孙洙给母亲照的第一张照片。看到第七张照片的时候,孙泠微微愣了,照片里不是人物,而是一张海边的风景照。看下面的日期,正是母亲三十三岁生日那天。那年,母亲没有在家里过生日,她在生日之前,离开了这个家。次年,传来母亲死亡的消息,孙泠颤抖地翻到最后一张,照片里又变成人像,这次,孙洙站在照片里。

孙泠觉得这张照片很熟悉,但又说不出哪里熟悉,便把每一张照片摊开,一下子就看出异常来。照片中的孙洙,摆了和第四张里的母亲一模一样的姿势,取景,构图,都是一模一样,唯一不同的是,第八张照片里可以看到沙滩上的遮阳伞和伞下的游人。从第四张到第八张照片,过去了四年,那片原生态的海已经开发成旅游景点。

孙洙在母亲死亡的那一年,站在母亲曾经站过的地方,请人拍下这张照片。

原来母亲死了,伤心的不止是自己,哥哥心中有更深的痛苦。隐秘而不容于世的情感,从未得到便永远失去的爱。

“汪——汪——”孙泠听到小狗的叫唤,低下头,不觉心痛如绞,他想起哥哥常常挂在嘴边的那一句“他对我还不如对一条狗”。他在这个家没有朋友,除了狗,他和谁都不亲。孙洙对他那么好,像兄长,又像父亲,他何曾回馈分毫。

小狗摇着尾巴,在房间里转圈,哀哀地叫唤。

孙泠摸着小狗的脑袋,红着眼睛问:“你是不是也想他了?”

小狗伸出舌头,温柔地舔舐他的掌心。

孙泠出门时,父亲叫住他:“今天不在这里住下吗?”一向强势的父亲苍老了许多,流露出少见的脆弱,请求他留下来。沉默了一会儿,说:“不了,我回去还有些事。”

这段时间,孙洙和孙泠的事,陈村看在眼里。他知道孙泠对哥哥的感情,怕他出什么状况,一直陪在他身边。孙泠刚从家里出来,陈村就迎上去,随后,两人一起回孙泠家。

“我身体那么差,哥哥常常让我注意身体,少喝酒,少熬夜,按时吃饭,他自己却不注意身体。我好不容易把酒戒了,他却早就染上了烟瘾。可我什么都不知道,这一切,我什么都不知道……”孙泠把从哥哥家里带来的盒子打开,看过一遍后,又找出上次给哥哥照的那张,同样写好日期和地点,加入原来那八张照片里,把盒子阖上。随后,从一旁的抽屉里摸出一把钥匙,将书桌抽屉的锁打开。

“如果我早点关心他就好了。”孙泠看着陈村,又难过地低下头去。

陈村搂住孙泠的肩膀:“哥哥能感受你的关心的。”

孙泠摇摇头:“我对他那么坏。”

小木盒太大,抽屉塞不进去,孙泠不得不将抽屉再往外抽出些。他心神不定,动作幅度过大,整个抽屉大半都被他抽出来了,向外倾斜地垂下来,里面整理好的物品哗啦啦滑开,一览无余。毕业证、学位证、房产证,还有一封叠好的信和一叠摊开了写满了字的纸张,陈村定睛一看,字迹那么熟悉,是他自己的?他凑近了些,看到信开头的称呼,确定这是他写给朋友的那封信。他写得特别长,有十几页,不方便叠起来,所以孙泠就把它摊开、压平。

孙泠果真是那个朋友?他惊讶地看着孙泠。

孙泠沉浸在对哥哥的愧疚之中,没发现隐瞒的东西被陈村发现。他将那堆东西理好,挪到一边,然后把小木盒小心地放进去。

孙泠的动作似乎变成了影视作品中那种慢动作,无数念头飞快地从陈村的脑海里闪过。他们第一次发短信的那个雪天,陌生之人的善意,好像一把火,点燃了他在异乡暗淡无光的日子。之后的事,一桩桩一件件,填充了他琐碎平淡的日常生活,去医院、买手机、吃饭、饮酒、写信、阅读……他看着孙泠,恍惚觉得,这个人,还会温暖他以后许许多多个日子。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