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的旅游
ai的旅游
去西溪的路上,陈序负责导航,选择了一条他认为“红绿灯等待时间总和最短”的路线。
温禾则靠在车窗边,看着周末清晨渐渐苏醒的杭州。她突然想起什么,问道:“所以你选择西溪,是因为它的‘效益’最高?”
“是综合评估后的最优解。”陈序纠正道,“西湖周末客流峰值预计在上午十点后超过每平方米……,舒适度指数骤降。运河线性空间,干扰变量过多。西溪面积广阔,水系分割自然形成人流分散,且绿植覆盖率89%,对情绪舒缓有实证支持的数据……”
他说着,注意到温禾脸上那种似笑非笑、带着点研究意味的表情,停了下来。“这个选择…你不喜欢?”
“喜欢。”温禾点头,语气温和,“只是觉得你很可爱。”她用了一个他模型里大概率无法量化的形容词。
陈序显然卡壳了,处理器似乎过热了一下,最终只是推了推眼镜,将目光转向窗外:“可爱…是一个需要多维度重新定义的主观评价。”
到了西溪,果然人还不算多。湿润的空气里弥漫着草木的清香,水道蜿蜒,绿意葱茏,偶尔有船只慢悠悠地摇过。
陈序立刻进入了“实地数据采集”模式。他不仅看风景,还会下意识地评估步道的材质对行走效率的影响,或者拿出手机测一下实时分贝值,然后满意地点头:“环境噪音控制在45分贝以下,符合自然疗愈标准。”
温禾由着他去,自己则沉浸在这种开阔的绿意里。她习惯了在人群和社会结构里打转,此刻置身于巨大的自然系统里,反而感到一种被包容的宁静。她不再去想什么异化还是权力,只是感受着微风和透过树叶缝隙落下的阳光。
“我们坐船吧?”温禾指着码头提议,“用你的模型算算,现在坐船的性价比高吗?”
陈序认真操作手机:“目前等待时间小于3分钟,水路游览可覆盖核心景观区域70%,且能有效节约后续徒步里程,避免体能过早进入疲劳区间。性价比评估:优。”
船公摇着橹,船缓缓滑入水道深处。两岸芦苇簇拥,树影婆娑,仿佛瞬间远离了城市喧嚣。
陈序安静下来,不再说话,只是看着。他的侧脸在粼粼水光的映照下,少了几分平日的锐利,多了些柔和的意味。温禾注意到他放在膝上的手,微微握着,似乎在这种无法被完全量化的自然之美面前,他那些精密的模型第一次显得有些无力。
忽然,一只白鹭从芦苇丛中翩然起飞,划过一道优美的弧线,消失在更远的绿荫里。
“啊!”温禾轻声惊叹,下意识地抓住了陈序的手臂。
陈序身体微微一僵,随即放松下来。他反手握住她的手腕,指尖轻轻搭在她的脉搏上,动作快得像是一种职业本能。
“心率提升了,”他低声说,目光却依然追随着白鹭消失的方向,眼神里有一种罕见的、纯粹的惊叹,“是因为突然出现的视觉刺激和生态美感体验吗?”
温禾看着他一本正经研究她生理反应却明显也被震撼到的样子,心里软得一塌糊涂。她没有抽回手,任由他测着那因自然之美,也因他而加速的心跳。
“陈序,”她把头轻轻靠在他肩上,看着眼前不断展开的绿色画卷,“效益最大化的意思是,我现在很开心。你的模型算得真准。”
陈序沉默了更长的时间。久到温禾以为他又在心里建立什么新的复杂模型。
最终,他只是收紧了握住她的那只手,声音很轻,落在水声和鸟鸣里:
“嗯。我的情感识别模块…刚刚也反馈了同样的结果。”
船在水道上静静滑行,两岸的绿意浓得化不开,偶尔有不知名的水鸟扑棱着翅膀掠过水面,打破这片静谧。
温禾靠在陈序肩上,觉得此刻的氛围几乎可以打满分——如果忽略掉身边这个人形自走数据库的话。
陈序似乎终于从那只白鹭造成的短暂“系统惊叹”中恢复过来,重新进入了分析模式。他指着手机屏幕上温禾看不太懂的图表,开始输出:
“根据心率变异性和皮电反应初步分析,当前环境对你的压力水平降低有显著效果,放松指数提升了……”
温禾终于忍不住了,擡起头,打断了他的实时环境报告:“等等,陈工。”
她故意用上最严肃的学术拷问语气,“我有一个根本性的方法论问题。”
“你这些百分比,小数点,到底是怎么算出来的?”她指了指他的手机,又指指自己,“比如这个放松指数提升。基线是我的日常平均放松水平吗?这个水平是怎么量化的?是监测了我过去三个月每天这个时间点的心跳、呼吸频率和叹气次数建立模型吗?样本量足够吗?控制了变量吗?比如,有没有排除掉我只是因为今天周末不用见客户而产生的快乐?”
她眨着眼,脸上带着纯粹求知(以及一点点捣乱)的表情,仿佛在研讨会上讨论韦伯的“理想类型”一样认真。
陈序显然没料到他的数据输出会引来一场突如其来的方法论质询。他愣了一下,推了推眼镜,非常认真地开始解释:“基线是基于你过去四周佩戴智能手环的夜间睡眠稳定阶段平均心率,结合日间非工作时段……”
“哦——”温禾拖长了语调,恍然大悟般点点头,然后继续“发难”,“那这个‘预估’负氧离子浓度呢?你带了便携式离子检测仪?还是接入了西溪湿地的实时环境监测数据api?如果没有,是基于植被覆盖率、水体面积和当前风速湿度进行的多元回归推算吗?r方是多少?模型显著吗?”
陈序:“……”
他看着温禾那双亮晶晶的、充满了怀疑精神的眼睛,终于后知后觉地意识到,她可能并不是真的想探讨数学模型的计算原理。
他张了张嘴,似乎有一连串的技术术语和数据源说明即将脱口而出,但最终,他只是抿了抿唇,把手机屏幕按熄了。
“……这是一种综合性的经验估算。”他给出了一个极其罕见的不精确答案,语气里甚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委屈?
温禾差点没憋住笑。她仿佛能看到他体内那个精密运行的cpu因为无法提供完美解释而差点过载冒烟的样子。
“好吧,‘经验估算’。”她大发慈悲地放过了他,重新把头靠回去,嘴角却翘得老高,“陈同学,有时候呢,人类的情绪,就像这水里的倒影,你看得见,很美,但你非要拿个尺子去量它的波纹幅度,拿个色卡去比它的颜色rgb值,就会显得很…”
她斟酌了一下用词:“…很呆。”
最后两个字她说得很轻,带着亲昵的调侃。
陈序身体僵了一下。显然,“呆”这个评价,在他的个人能力评估体系里,是一个前所未有的低分项。
他沉默了几秒,然后非常郑重地转过头,看着温禾:“你的意思是,我的行为降低了此次共同游览的主观体验满意度?我需要调整输出模式?”
看着他如临大敌、准备立刻启动“bug修复模式”的样子,温禾的心彻底软了。
“不是。”她笑着摇头,伸手过去,主动握住了他因为紧张而微微握拳的手,“我的意思是,你不用一直计算。有时候,只是‘感觉很好’,就够了。就像现在——”
她晃了晃两人交握的手,指向眼前开阔的水域和蓝天:“——我觉得很好,百分之一百的好,不需要任何模型和计算来证明的那种好。你呢?”
陈序看着她,又看了看眼前这片他无法用完全数据化的美景,再低头看看两人交握的手。他体内的无数个模型似乎都在疯狂运算,试图找到一个最优的、最准确的回答。
最终,他选择放弃了所有模型。
他只是更紧地回握住她的手,简单地、笨拙地回应:
“嗯。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