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生活实践篇(4)
第18章生活实践篇(4)
即便是有个别人依仗父辈的富足而骄奢淫逸,即便是社会上有过分看重家境的现象存在,我也不大赞成将第二代贴上“富”和“贫”的标签。这对于社会、对于家庭、对于第二代的成长都没有好处。对在校园里集体生活的学生来说,更是如此。【阅读链接】
《贫富一念之差》,叶施水著,中国妇女出版社,2007年版。
《感谢贫穷》,若木著,当代世界出版社,2007年版。
《人生来不是贫穷的》,[美]拉尔夫·瓦尔多·爱默生,中国商业出版社,2004年版。
生死
【相关题目】
生命的价值
轻于鸿毛,重于泰山
面对死亡,视死如归
生得伟大,死得光荣
【构思指要】
人生来就要面对死亡,有的人沮丧悲观,有的人坦然面对。是否能勇于追求这一过程中的精彩,就要看我们能否正确理解生与死了。
其一,死并不可怕,人人都要面对死亡。生命只是一种存在的形式,司马迁说“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就是告诉我们,以有限的生命提升无限的存在价值才是生命的真谛。
其二,要活得精彩。很多人以为人生的追求就是金钱、地位。其实不然,人生需要物质,更需要精神。读书、学习都能丰富知识,提升精神层次,使人拥有更加丰富多彩的精神世界。
其三,一个人对社会作出的贡献,使他的生命更加有意义。如果仅仅是为自己而活着,那只是浅层次的;要想使生命更有意义,就需要体现其存在的社会价值。在战争时期,多少英雄都献出了年轻宝贵的生命,但他们的精神永远存活在人们心中,这就是人生价值的升华。
【成语谚语】
初度之辰呱呱而泣气息奄奄苟延残喘回光返照与世长辞壮志未酬
同归于尽悬梁自尽肝脑涂地从容就义粉身碎骨虽死犹荣死不瞑目
【名诗佳句】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汉·司马迁《报任安书》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臧克家《有的人》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孟子·告子上》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唐·李商隐《无题》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宋·文天祥《过零丁洋》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三国蜀·诸葛亮《后出师表》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唐·白居易《草》
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匈牙利]裴多菲
【典型事例】
文天祥成仁取义
南宋的爱国民族英雄文天祥,曾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气概,领导南方军民抗击入侵的元军,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后来,不幸兵败被俘,被押送大都(今北京)。元朝皇帝想逼他投降,把他关在土牢里三年多。文天祥意气昂扬,作《正气歌》,用“生死安足论”予以回答。元世祖忽必烈失望了,决定将其杀害。临刑那天,刑场人头涌动,万民悲泣。文天祥从容地走上刑场,安详地招呼行刑的士卒说:“我的事结束了,请吧!”说完,他向南拜了拜,表示向南宋君臣作最后的告别。这年,文天祥仅47岁。几天之后,文天祥夫人前去收尸,从他衣带中发现一份遗书,上面写着:“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很显然,这是临刑前的绝笔。——《宋史·文天祥传》
朱自清宁愿饿死
1948年夏,朱自清患着严重的胃病,无钱治疗。那时,物价飞涨,他那点薪水只够买三袋面粉。全家12口人连吃饭都不够,哪有钱去治病呢?有一天,吴晗兴冲冲地来了,说:“我找你签名来了。”朱自清问:“签什么名啊?”吴晗展开折叠的大纸,只见上写:“抗议美国扶日政策并拒绝领美援面粉。”朱自清只看了一眼,便用颤抖的手拿起了毛笔。吴晗发现朱自清家中太困难了,有点不忍了,就凑过来委婉地说:“这次,您……”朱自清推开吴晗的手,说:“我宁可贫病而死,也不领取这种侮辱性的施舍。”说着,就一丝不苟地签上了自己的名字。吴晗走后,朱自清在日记中写道:“此事每月须损失六百万法币,影响家中甚大,但余决定签名,因余等既反美扶日,自应从自身做起。”就这样,朱自清在贫病交加中饿死了。他的死,显示了中国知识分子的骨气。
陈章教授临终的热与光
1992年12月9日,东南大学教授陈章在南京病逝,终年92岁。年初,陈章夫人黄吾珍去世。5月,陈章从一生的积蓄中,拿出20万元,在东南大学设立“陈章、黄吾珍奖学金”,奖励学习电子学和外语专业的优秀学生。6月6日,陈老亲手将首笔奖学金发给五名优秀学生。陈章生前多次向子女交代:“死后将我的遗体交医学院解剖,让我为教育事业作最后一次贡献。”陈老六个子女遵照父亲的遗嘱,将遗体交给了南京医学院解剖。
——《扬子晚报》
作家临终时的幽默
作家是幽默的,临终之时,他们仍不失幽默之态:
歌德:“给我更多的灯光吧。”
王尔德临死前叫人拿香槟酒来,并说:“我快要死了,也和活着时一样,从不量入为出。”
萧伯纳:“护士小姐,作为一个古董,你努力想要把我救活,但我已经不行了。”
易卜生临死前,护士安慰他说“好像好了一些”时,他回答:“正好相反。”
卢梭:“让我最后一次去看太阳。”
拉伯雷:“把幕布放下来吧,笑剧已经结束了。”
席勒:“许多事情变得平淡而明白了,在我理解之中。”
海涅:“我把所有的产业全部留给妻子,条件是她得再嫁。”
柏拉图:“我感谢主宰我的上帝和我有生的幸运:第一是我生而为人,一个希腊人,不是一个野蛮人,更不是一个野兽;其次是我凑巧生于苏格拉底的同一个时代。”
欧·亨利:“把灯全点上吧,我不想在黑暗中回老家去。”——《青年文摘》
父死不遵乱命
春秋时期,晋国魏武子有个宠爱的小妾,没有生过儿子。魏武子平日身体一有病时,就嘱咐儿子魏颗说:“我死之后,你给她找个好人家,一定要把她嫁出去。”后来,魏武子病重,临终时仍不忘情于小妾,又嘱咐魏颗说:“我死之后,你一定要她替我殉葬。”魏武子死后,魏颗做主,将父亲的小妾嫁了人。别人问他为什么不照父亲的遗嘱办理。魏颗说:“父亲病重临终时,神志不清,立的遗嘱是乱命。我不能执行,我要遵照他以前头脑清楚时的话去办。”——《左传·宣公十五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