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生活实践篇(3)
第17章生活实践篇(3)
勾践的故事春秋时,江南吴、越两国世代相仇,攻伐不休。有一次,两国在太湖和固城(今江苏高淳县南)一带开战,结果越军大败。越王勾践派大夫文种向吴国求和,并答应吴国的条件:越王来吴国侍候吴王。勾践把国事托交给文种,自己带着妻子和另一个大夫范蠡来到吴国。勾践小心谨慎,逆来顺受,周到地服侍吴王,三年后才被释放回国。勾践回到越国,立志复国,刻苦自励,命文种掌管行政,范蠡训练军队。为了锻炼自己的斗志,他不再过舒适的生活,床上铺的是柴草,还预备了一个苦胆,饭前、睡前或休息时,总要尝一尝苦味(这就是“卧薪尝胆”的出典)。他准备以十年时间奖励生产,积累财富,再用十年教育民众和训练军队,制订出一系列的复兴计划和具体措施(这就是“十年生聚,十年教训”的出典)。果然,不出20年,越国就恢复、发展、强大起来。勾践遇挫受辱而能刻苦自励,发愤图强,终于灭掉吴国,大会诸侯,成为春秋末期最后一位霸主。
华罗庚战胜逆境
数学家华罗庚是在战胜失学、贫困、残疾等困境后取得成功的。他出生在金坛县,父亲开一爿小店铺。童年的华罗庚天真贪玩,学习成绩不好,父母认为他愚笨而强拉着他在菩萨像前跪拜,“求个智慧,拜个聪明”。后来,一桩意外的事件对他的人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一位即将离任的老师向新来的老师介绍说:“我们学校没有几个好学生,好学生都到省立中学去了,留在这里的都是‘鲁蛋’。”这些话深深地刺伤了华罗庚的自尊心,他立志发愤学习。可是不久他却因家贫而被迫辍学,站在小柜台前协助父亲挑起生活重担。20岁那年,他不幸染上伤寒,在床上整整躺了半年;在侥幸摆脱死神的魔掌之后,又因胯关节黏膜粘连,左腿残废了。他通过自学写出的论文寄出后,得到的却是一张挖苦的退稿条:“此文算式,外国名家早已释疑,何必劳神!”此后论文稿件是屡寄屡退,直至他的《苏家驹之代数的五次方程式解法不能成立的理由》发表,才改变了这种情况。失学、贫困、残疾和冷嘲热讽,都没使华罗庚屈服、退却,相反更激发了他奋发向上的决心。
扼住命运咽喉的贝多芬
贝多芬出生于波恩一个音乐之家,由于家贫,十岁时无法继续上学,他决定自学。少年时代,贝多芬常为母亲的健康、父母的不和及家庭的贫困担忧。17岁时,母亲病逝,留下三个弟妹,父亲已经堕落,他自己又得了伤寒和天花。贝多芬所遭受的不幸是一个孩子所难以承受的,在如此困境中,贝多芬没有失去信心,他以顽强的毅力一面工作,支撑家庭,一面坚持自学。然而厄运不断袭来,26岁时,贝多芬不幸失去了听觉,这对一个音乐家来说是一个致命的打击。贝多芬没有绝望,他高喊“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以大无畏的姿态迎接厄运的挑战。他把音乐作为自己的生命,他的音乐作品充满了高尚的情思,充满了激情,充满了英雄气概。他一生完成了9部交响乐、30多首钢琴奏鸣曲、16部弦乐四重奏及其他重奏曲,成为德国和全世界优秀的文化遗产。
身残志不残的高士其
高士其留美期间,由于一次意外的实验事故,甲型脑炎病毒侵入了他的体内。由左手至耳膜再至小脑,不知不觉中,他的双手开始颤抖,脖子发硬,两腿无力,左耳也开始聋了。医生建议马上停学,但高士其的回答是:“我要学完需要学的课程。”他以惊人的毅力,忍受着病毒的折磨,终于学完了芝加哥大学细菌学博士学位的全部课程。1930年,高士其回到阔别五年的祖国后,他又遇到种种挫折。科学救国的理想破灭,失业的生活重压,病情的加重,却都没有使他失去生活的信心。要继续进行细菌学的研究,显然是不大可能了,于是他用颤抖的手握笔写作。1935年,他的第一篇科学小品发表了,此后他笔耕不辍。他的作品语言生动流畅,既有丰富的科学内容,又有鲜明的思想性,很快在读者群中赢得了声誉。太平洋战争爆发后,高士其在广东等地流浪,路途的劳累和医疗条件的贫乏,致使他的病情日趋恶化。这时他说话和行动都很困难,已无法执笔了,但他并没因此而放弃工作,仍然坚持口述并请他人代笔。新中国成立后,高士其生活稳定了,但病情却在不断恶化,后来只能吃流汁,发音也不清,但他没有灰心,没有失望,仍然以顽强的毅力,创作出一篇篇深受读者喜爱的作品。
【最新素材】
做你自己的上帝
一日,一个人与上帝一同出行。
路过一条河时,他看到水里有个人在挣扎,就指着那个人问:“上帝,为什么你不去救那个人,难道他没有向你祈祷吗?”上帝回答:“不,他向我祈祷了两次,但我也救了他两次——第一次我让一根圆木从他身边漂过,他没有去抓;第二次我让一个人划着竹筏从他身边经过,他又不肯去抓那个伸向他的手。你让我怎样去救他,难道非得我亲手去把他拉上来?”
他们继续前行,来到一座城市。这人指着城里一个衣衫褴褛的乞丐问:“上帝,你为什么不帮那个人脱离贫困,难道他不是你的信徒?”上帝不答,只是指着一座豪宅里的主人说:“那个人是他的弟弟,他们的父亲死的时候,按我的旨意将遗产平分给兄弟二人。他自己好吃懒做,不肯上进,你让我怎么帮他?我对他不公平吗?”
摆在每个人面前的机会都很多,只是我们自己从不会去好好把握。生活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只是我们自己从不会去好好珍惜。其实,每个人就是自己灵魂的上帝,就是自己人生的上帝!
【阅读链接】
《碰运气不如抓机遇——机遇改变命运》,王厚、周言编著,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年版。
《别让机遇错过你》,孙和编著,台海出版社,2007年版。
《机遇来临你如何把握》,李玲著,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6年版。
贫富
【相关题目】
人穷志不穷
金钱与快乐
谈贫富
我的贫富观
戒贪欲
从“富不过三代”说起
【构思指要】
“贫富”这个话题,同学们往往只想到物质的多少,这正是写这类文章常常流于肤浅的原因。其实,贫富不光是物质上的比较,也是精神层次上的比拼。
写这类文章,可以参考由浅入深、层层推进的写法:首先,从物质着手,写物质的贫穷并不是永久的;只要通过努力,便一定能摆脱贫穷。如果富有,则要注意富不可傲;因为财富总会用光,只知挥霍,就会坐吃山空。然后,再深入到精神层面,有的人家财万贯,但生活没有目标,没有追求,整日无所事事,这种人是可悲的。中国古时便有“人穷志不穷”一说,精神上的富有更能使人快乐。一切荣华不过是过眼云烟,人只要有追求,活得充实就是快乐的。最后,还可以谈一下对贫富的看法,最好能提出比较新的观点,以使文章更加吸引人。
【成语谚语】
家道从容腰缠万贯养尊处优富贵荣华丰衣足食锦衣玉食囊空如洗
不名一钱一贫如洗债台高筑一无长物饥寒交迫食不果腹安贫乐道
一文钱逼死英雄汉。
马无夜草不肥,人无横财不富。
钱到公事办,火到猪头烂。
衙门八字开,有理无钱莫进来。
衣是人之威,钱是人之胆。
家有千贯,人值万贯;家无一文,人不值半文。
人为财死,鸟为食亡。
酒朋饭友,没钱分手。
财去人安乐
外财不扶人
黄金非为贵,安乐值钱多。
富裕与平静养育懦夫,艰苦缔造刚毅。
有钱难买幼时贫
自古纨绔少伟男
不当家不知柴米贵
家家有本难念的经
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
不怕家里穷,只怕出懒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