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正向思考人际关系,丢掉焦虑的负面情
第3章正向思考人际关系,丢掉焦虑的负面情绪
据医疗机构统计,因患癌症而死亡的患者中,大约1/3的病人死于对癌症的恐惧而非癌症本身。除了癌细胞之外,来自内心的恐惧正成为夺取癌症病人生命的最大杀手。其实,现代医学已经有一定的能力来抵御癌症细胞的侵害,帮助病人恢复健康,甚至一些中期、晚期的癌症,都有可能被治愈。当然,这需要癌症患者正确认识癌症的自然病程,并对自己抱有足够的信心。而在很多癌症案例中,都呈现出下面的情境:一个原本生龙活虎的病人,在被告知自己得了癌症之后,立刻万念俱灰,不出几天便会形容枯槁、奄奄一息;当然,也有一些癌症病人,即使已经被医生通知“准备后事”,但仍然靠着顽强的意志力和乐观的心态,最终战胜了病魔,创造了生命的奇迹。
一个人是否能有好的命运,是否能从困境中解脱,其实很大程度上都取决于他面对事情的态度。抱怨像黑洞中一股巨大的吸力,会让你陷入无限的深渊之中。而不抱怨的人永远都在尽自己的全力寻找光明,并且最终一定会凭借自己的努力找到。
一个人如何与他身边的人交流,也从一个侧面展露出他是否积极处世。积极的人,他身边的人都是可爱的、值得交往的;而消极的人,身边的朋友也不会那么可爱。重新思考你的人际关系,你会发现,其实你的朋友好与不好全由你的心态决定。
不喜欢与陌生人交流——过分冷漠的人不讨喜,让自己变得热情一点
人是社会的动物,必须在交流与沟通之中实现自我的价值;人也是感情的动物,必须要在与人的交往之中获得幸福感。每个人从出生开始,就处于与别人交流的状态之中。小时候,人在与家人的交流之中学会了语言和知识;长大后,人会在与朋友、同事、同行、客户的交往之后获得事业上的成就与生活上的愉悦。一个能很好地融入社会的人必将是一个成熟的、成功的、幸福的人;而一个脱离社会的人身体和精神都会遭受一定程度的打击,事业和生活恐怕都无法取得令人满足的成就。斯坦福研究中心做了长期的跟踪调查,发现一个成功人士所赚的钱,12.5%来自于知识,87.5%来自于关系。从这个数据中,与人交往的重要性可见一斑。
当然,与人交往也是一门技巧,它既是“嘴上工程”,也是一个巨大的“心理工程”。我们必须突破个人心理的门槛,才能做一个真正能在人际交往中放得开的人。而只有放得开的人,才能更高效率地建筑好自我的人际关系。
不过,在生活中我们看到有很多人其实是放不开的。他们的性格过于内向,见到人也不愿意主动开口。这里面不乏有才能的人,但正是这种沉默让他们掩盖住了自己的锋芒,也让别人对其日益敬而远之。中国有句老话:“做事先做人。”而做人的第一步,就是一定要与别人交流。只有在不断地交流之中,我们才能发现自己做人的问题、做事的问题,进而步步改进。
但是,天生内向的人如何才能走出自我心灵的桎梏,找到属于自我人际交往的一片蓝天呢?
首先,就是一定要走到“人堆”里去。如果你是一个很宅的人,打发时间的方式是在家中玩玩游戏、刷刷微博,那么很难想象你的人际关系能得到改善。并且,多与人交往,你收获的远比玩电脑要多得多。你会得到大量的信息,学会大量待人处世的技巧。因此,假如你有时间,不妨多参加一些公司的应酬、朋友间的聚会。相信只要和人在一起,你与人打交道的能力就会不断得到提高。
其次,一定要以热情示人。有些人之所以总让人觉得有距离感,是因为他们首先在表面上就给了别人一种“离我远点”的暗示。或许这并非他们的真实意图,但他们冷若冰霜的脸、不苟言笑的样子,却很容易传达出这样的信息。这告诉我们,在与别人交流的时候,一定比较明显地表现出自己的热情,这样自然就会吸引大量的人来亲近自己。
娜丽是一个20岁的女孩。在她这个年纪,本来应该有着活跃、乐观,甚至顽皮的特点,但娜丽却表现得和同龄女孩很不一样,她在和别人交往时很被动,甚至常常带着某些冷漠的情绪。因此,娜丽看起来一点都不快乐,也没有什么朋友。
在一个周末,娜丽的男朋友向她提出了分手。娜丽挽回无果,痛苦至极。她辞掉工作,将自己关在租来的公寓中,不吃饭、不出门,甚至切断了和外界的一切联系。娜丽的妈妈很担心她,向心理医生请教之后,帮娜丽注册了一个交友网站,希望可以通过交朋友来改善娜丽的状况。
娜丽也还算配合,她在这里“认识”了很多朋友。但由于娜丽不愿主动和别人攀谈,别人主动提问,她也总是懒懒地回答,因此还不到两天,那些新朋友就被娜丽打回了“陌生人”的原型。
不过也有一个女孩比较例外。这个叫乔安的女孩非常喜欢交朋友,她提出想到娜丽家里来做客。娜丽同意了。乔安来了两次之后,发现娜丽对待什么都不太热情,于是就将自己的爱犬“拉拉”带到娜丽家中,想让这个活跃、爱闹的小家伙感染一下娜丽。
谁知,一周后,乔安再次来到娜丽家的时候,发现娜丽不但没有改变,就连原本闲不住的拉拉也变成了动物版的“娜丽”,只见它趴在地上,眼睛无神,一副哀怨的样子。乔安没有办法,只好将拉拉带走了,且再也没有和娜丽联系过。
娜丽仍然是一个冷漠的人,仍然没有朋友。
冷漠是一种非常负面的情绪,这种情绪有很强烈的“气味儿”,很容易就会被别人察觉到。并且,在人际交往中是没有人喜欢冷漠的人的。而热情却是十足的正面能量,当一个人表现出对任何事情都热衷的时候,他身上会散发出一种值得亲近的光芒,让人愿意与之交往。
再次,要想让自己由内向变为外向,还需要有那么一点“口才”的支撑。试想,一个连话都说不连贯的人,即使愿意与别人交往,别人又能从他身上看到什么吸引人的魅力与优秀之处呢?而一个谈吐流畅的人则能畅快表达自我,同时也很容易受到他人的喜爱。
拥有一副好口才,离不开长久的训练。
美国第16任总统林肯的口才一直被世人奉为经典,但是,很少有人知道他的口才是“疯狂训练”的结果。为了提高说话能力,他经常徒步30英里,到一家法院去听律师们辩护。他一边倾听,一边模仿。他还经常去听教士布道。当他看到那些云游八方的福音传教士挥舞手臂来增加气势,听到他们声震长空的布道后,便随时随地地学他们的样子,不断练习。他曾经对着墙壁、树桩、成行的玉米练习,直到自己也能谈吐自如。
这也给那些口才不好的人增强了信心,因为林肯的经历说明,即使是口才很差劲的人,通过锲而不舍的训练也是可以拥有一副好口才的。我们可以多听那些关于演讲的教程,多模仿那些口才了得的人的经典语言,最重要的是我们要能坚持训练。相信只要你努力,就一定会得到一个好的结果。
一个人从内向封闭到外向主动,一定要跨越一个心理的门槛,但只要你肯去钻研人际交往的技巧,并努力学习,那么相信你迟早也能凭借自己的力量建立一个不错的交际网。
谁讨厌我,我就讨厌谁——将讨厌的情绪降到最低,“讨厌”也能滋生能量
人生在世没有什么事情能十全十美,人际关系也是如此。即使你自认为在待人接物方面做得再好,也无法受到所有人的喜欢——总有人不认可你的某些表现,甚至对你表现出明显的讨厌。对于讨厌自己的人,有的人习惯用“以眼还眼”的方式来回应,谁讨厌自己,自己也讨厌谁。这样的人虽然并不是恶劣关系的“始作俑者”,但却也是将事态转向不好的关键因素。如果别人讨厌你,你只能以讨厌的方式来回应的话,则说明你缺乏搞好人际关系的意识,甚至也缺少扭转人际不利局面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