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4章海图新篇
霍恩海姆抛出的合作之饵,香甜却必然带刺。朕深知,与虎谋皮,需有缚虎之能,与龙共舞,需有御龙之术。闭门谢客绝非良策,盲目接纳更是取祸之道。朕与心腹重臣密议数日,终定下应对之策——以我为主,有限合作,技术交换,竞合并存。
麟德台,第二次召见。
朕端坐龙椅,目光平静地注视着下方的霍恩海姆。
“霍恩海姆院士,贵国之意,朕已明了。大夏向来海纳百川,不惧交流。然,合作需有章法,交换需显诚意。”
朕提出了朕的条件:
“一、贵国可在京城设立‘西学译馆’,由贵国学者传授算学、几何、天文、地理、基础物理化学及造船、冶金之精要。朕将遴选大夏聪颖子弟入馆学习。同时,朕之格物院,亦可向贵国学者有限开放,展示部分非核心之格物成就,如改良农具、水利机械等。”
——此条旨在系统性地汲取西方科学体系精华,尤其是基础学科与工程技术,同时以我方较为成熟的应用技术作为交换。
“二、关于‘原始以太’(灵炁),此乃天地造化之秘,关乎国本,恕朕不能与贵国共享研究。然,若贵国在材料、能源或其他领域有能助于我等研究之成果,朕愿以等值之格物技术或商贸优惠交换。”
——此条划下红线,牢牢守住灵炁研究的核心机密,将其作为最高级别的战略资产。
“三、探索新大陆之事,兹事体大。朕之‘星槎’舰队尚在筹建,待舰队成军,若贵国有意,可派学者随行观测记录,然主导权与发现权,皆属大夏。在此期间,朕希望贵国能提供所有关于远洋航行、海图绘制及可能的新大陆方位之信息,作为合作的诚意。”
——此条将未来的远航探险主动权抓在手中,并将西方学者定位为“随行观察员”,同时索取关键情报。
霍恩海姆仔细聆听着翻译,苍老的脸上并无意外之色,反而露出一丝赞赏。
“陛下的条件清晰而明智。我方原则上接受。帝国科学院渴望知识与真理的流通,对于‘原始以太’,我们尊重贵国的决定。关于新大陆的信息,我们掌握的也仅是古老星图与航海日志的片段推测,愿与贵国共享。只望未来舰队启航时,能为我等保留一席观测之位。”
他答应得如此爽快,反而让朕心生警惕。这些西方学者所图,恐怕远比他们表现出来的更为长远。他们或许是想通过接触,潜移默化地了解大夏,尤其是灵炁研究的进展。
然而,朕亦有朕的算计。
合作一经敲定,帝国机器便高效运转起来。唐若雪亲自督办“西学译馆”的设立与教材编译,选拔的第一批学子,多为寒门出身、聪颖好学的年轻士子,以及格物院的年轻匠师。朕要培养的,是扎根于大夏土壤、又能吸收西方精华的新一代人才。
厉欣怡则通过北地商会,与霍恩海姆使团中的随行商人建立了联系,开始探讨皮毛、药材与大夏丝绸、瓷器、茶叶(乃至少量非敏感的玻璃制品)的贸易可能,试图打通一条绕过罗刹的、直接与西方贸易的北方商路。
陈芝儿在灵理别苑,则开始组织人手,系统整理、验证霍恩海姆提供的关于航海、星象及新大陆传说的资料,并与大夏自古以来的海图、传说相互印证。
---
就在这东西方文明首次实质性接触的微妙时刻,一个来自北地的紧急密报,打破了表面的平静。
密报是厉欣怡发出的。她在督建北地龙脉法阵维护工程时,手下的勘探队在与罗刹接壤的边境无人区,发现了一处极其隐秘的古代遗迹!遗迹风格迥异于已知任何文明,其石壁之上,刻满了与《九州龙脉堪舆图》上相似的奇异符号,更残留着一种与灵炁同源、却更加古老苍茫的能量气息!
几乎同时,霍恩海姆也通过官方渠道,向朕透露了一个“善意”的提醒:据他们潜伏在罗刹的情报人员传回的消息,罗刹的“圣骸发掘”工程似乎取得了重大突破,他们在乌拉尔山脉深处,好像找到了一具“非人”的巨大骨骸,并正试图以其为核心,建造某种庞大的能量装置!
古代遗迹?非人骨骸?能量装置?
这些信息碎片,与龙脉、灵炁、新大陆的线索交织在一起,指向了一个令人难以置信的可能——在这个世界久远到难以追溯的过去,是否曾存在过一个辉煌的、掌控着灵炁力量的史前文明?而他们的遗产(遗迹、圣骸),正被今人逐渐发掘?
罗刹人走的是“发掘利用”的路子,而大夏,凭借叶宸的天生道体与朕的龙气,走的更像是“传承融合”的道路。霍恩海姆背后的神圣罗曼帝国,恐怕也在进行着类似的研究!
这不是简单的国家竞争,这是关乎文明路径与世界本源力量的角逐!
“加快‘星槎’建造进度!”朕对工部和格物院下达了死命令,“集中资源,优先保障!朕要在两年内,看到第一艘‘永昌号’下水试航!”
“灵理别苑,加强对那处新发现的古代遗迹的研究!朕要知道,那里到底埋藏着什么秘密!”
“告诉霍恩海姆,朕感谢他的提醒。作为回报,朕准许西学译馆的学者,在限定范围内,观摩‘火龙车’的运行。”
朕必须以更快的速度,更强的力量,去迎接这已然显现的、波澜壮阔的大时代!
永昌纪元,不仅仅是帝国的纪元,更是探索世界真相、追寻力量本源的纪元!
朕手中的海图,正在勾勒出远比想象中更为壮丽的疆域,也标记着无数未知的险阻。
但朕,无所畏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