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仇恨:用变形的镜子看世界(1)
第20章仇恨:用变形的镜子看世界(1)
我们旧的认知,错误的、限制性的思想、感受和体验,拖慢了我们的人生进程。只有痛下决心来释放它们,用积极的认知替代它们,才能跨过自己的情绪安全区。◎一个偷影子的人
仇恨是什么?简单说,就是一种对别人的不满、痛恨、蔑视与攻击欲望的综合情绪。它多数发生在我们的社会关系中,偶尔也有“自我仇恨”的案例,但并不多见。在与他人的相处过程中,由于人们之间各种复杂的矛盾冲突,就会产生一些情绪对立。如果矛盾得不到及时和有效的解决,并且在一方的内心生根发芽,最后演变出来的便是仇恨。
这种极端的情绪表现会扭曲一个人的心灵,甚至会摧毁掉他正常的生活状态,让他终日活在痛苦和不安之中,并且淹没他对于生活正面且积极的想象,使他变得消极和颓废。
一个被仇恨控制了的人,会在一些既定的时段变得特别不像他自己--是非受控的、迷失的状态。就像朱小梅,她经常受到别人的嘲讽和刁难,却无力解决,屈辱感慢慢升级,最后烧成了一把仇恨之火。朱小梅的仇恨说明,她其实就是活在别人的阴影之中。
而且,仇恨并不只发生在一些少见的、深度的矛盾中,有时候即使只是一些正常的摩擦(我们笑一笑就能解决),如果不能在短时间内得到平复,那些内心脆弱的人会将这种轻微的摩擦主动升级,产生仇恨的情绪。一旦失控,他就容易产生情绪方面的报复冲动,甚至做出不可思议的事情。
案例一:别人家的孩子
小泰勒最近变得越发内向,一回到家中就变得很沮丧。他躲避父母,不想与他们说话,甚至连吃饭都不愿意和父母坐在一起,这让小泰勒的妈妈威尔森太太很苦恼。直到有一天,威尔森太太发现一个奇怪的事情:小泰勒总喜欢走在别人的后面,而且喜欢踩他人的影子。
刚开始的时候,威尔森太太只是简单地认为,孩子可能觉得踩影子这件事情很好玩,可是几个月后,她发现儿子不仅喜欢踩别人的影子,还害怕站在阳光下,只要有阳光或者有月光,儿子都拒绝出门。她问小泰勒是不是有什么烦恼,可小泰勒却什么也不肯说。
威尔森太太觉得,儿子可能是精神出现了问题,他们必须要咨询专业人士了。
情绪顾问分别和小泰勒、威尔森太太进行了单独谈话。下面,是两个人各自的说法:
威尔森太太的说法——
他最近变得很奇怪,情绪很低落,言语少了很多,我几乎看不到他的笑容。最让我难受的是,他一句话都不愿意和我们交谈,回到家里立刻钻进卧室,每次我刚想张口说点什么,他都会不耐烦地说“我知道了”,其实我什么都没说呢!
他怎么会变成这样?这太让我伤心了。
小泰勒的说法——
情绪顾问:为什么要踩别人的影子呢?
小泰勒:我觉得把我的影子和别人的重叠,就可以偷走他的影子。我最喜欢踩查尔斯的影子,因为妈妈总是说:“查尔斯真是了不起”“你看看查尔斯,他简直是个天才”“查尔斯就是我理想中的教育成果”“你学学人家查尔斯”……查尔斯什么都好,他是妈妈心目中的“成功儿子”,而我是个不能让她有丝毫骄傲可言的失败品。我希望踩到妈妈觉得满意的人的影子,这样我就可以变得完美了。
情绪顾问:偷走别人的影子后,你感觉好一点了吗?
小泰勒:不,一点也不。我悄悄地偷走了别人的影子,这是不光彩的行为,为此,我也难过极了,可是我停不下来。我不敢告诉别人,尤其是我的妈妈。如果她知道这个充满失败的儿子现在又多了一项偷盗行为,她一定会失望死的。你知道吗?有时候我特别想把查尔斯的影子踩死,这样就再也没有“完美的查尔斯”了。
当我们把小泰勒的话告诉威尔森太太的时候,她惊呆了。她说:“任何人都比不上泰勒,哪怕他变成一个傻瓜。我无法想象他会那么想。他竟然如此在乎我的话,我只是想让他变得更好,为他找一个可参考的榜样,就像查尔斯。”
小泰勒得了中度抑郁症,而导致他如此的,是威尔森太太在他心里种下的不满种子。小泰勒时刻活在查尔斯的阴影中,得不到正常的鼓励,极度缺乏对自我的认可,所以才导致了偷影子的行为--他对查尔斯产生了严重的仇恨的情绪。
在中国,相信每个人在小时候最痛恨听到的一句话就是“别人家的孩子”,别人家的孩子什么都好,我们总是不如别人家的孩子,别人家的孩子就是榜样,是让父母毫无烦恼的教科书式的人物。所以,我们常常活在别人的阴影里。
案例二:她就像我的影子
来自重庆某大学的年轻人吴晓为我们讲述了她的故事。
“我有一个从小玩到大的好朋友,关系特别好。我们从幼儿园开始就在一起,后来上中学、高中,我们都觉得彼此会永远陪在对方身边,我们还一起幻想过结婚、生小孩、住养老院。很多人都很羡慕我们,称我俩为‘一体姐妹花’。可是我万万没有想到的是,高考完填志愿的时候,她竟然填报了一所我们从来没有谈论过的学校,其实她的成绩和我只差一分,完全可以上同一个学校。我难以理解这到底是为什么,所以我质问她为什么不愿意和我上同一所大学。
“她当时看上去非常难过,却认真而坦诚地对我说,她不想再做我的影子了,我们俩各方面都很像,但是我比她更优秀。如果我们俩站在一起,别人总是只能看到我,她就像是我的影子,活在我的身后。只要有我在,她就永远不会有光芒。从那以后,我们的联系越来越少。直到有一天,她给我发来了邮件,她说终于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她把我们俩的照片拿给自己喜欢的男生看,那个男生成为了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没有询问‘你旁边那个女孩是谁’的人,后来,她终于知道,自己可以活在阳光下了。”
很多时候,我们都会受到他人评价的影响,慢慢地,这种评价会渗入我们的内心,让我们对此深信不疑。其实,来自外界的评价很多都是带个人喜好的,有的人认为你好,有的人认为他好,这不能成为我们活在他人阴影里的借口。你可以学习一个人,模仿一个人,却不能让自己完全成为那个人,因为那就不是你自己了。
总是活在他人的阴影下面,只会让你更加痛苦,而不会有任何进步。你必须要突破自己,挖掘自身最与众不同的东西。
突破自我——“我要和过去告别!”
在认识到问题之后,采取果断的行动是最应该做出的选择。无论我们的过去是什么样的,现在起你不应该再想它,但也不应把它完全忘记。我们平时怎么对待自己的回忆呢?对,没事时拿出来放一遍电影,感慨一下不成熟的昨天--仅此而已。
重塑自我——“我要迎来全新的自己!”
重新塑造自己是异常艰难的,这是因为习惯的力量是如此强大。但我们不能因为它的坚固,就觉得自己无法把它推倒。在出发之前,你有必要让自己充分认清“影子情绪”的真实面目——它非常可怕,很容易把你引入人格分裂的境地,就像加州的校园杀手,他向同学连开8枪的原因竟然是有的同学嘲笑他穿的鞋子太丑了。
全新的自己是什么样的呢?他是一个平和、宽容的人,他对于这个世界充满了热爱。他的镜子既不是变形的,也不是平面的,而是立体的。在他的世界里,能够看到每个人的方方面面,也能够理解每个人的行为。
情绪自我管理课程
你的影子在哪里?
“我经常仇视别人,只为了收获短暂的和有些病态的狂喜体验,这想就是我的影子。”
“我难以自处,也无法面对现实,因为我输给了自己的对手,他拿到了今年的最高业绩,这是我无法接受的,心里填满了阴影。”
“我常常陷入混乱和恐慌的情绪之中,也不知道发生了什么--其实一切正常,但我就是觉得不对劲。因此,我每天都是一副警惕的神情,让朋友和同事也很紧张,他们都不太愿意跟我接近,这就是我的问题。”
“我幻想出了对自己具有威胁的种种可能性,每天都在幻想:有人想杀我?也许没有,但我觉得一定有人想整治我,跟我过不去,比如办公室新来的那个沉默寡言的家伙,我老觉得他在算计我!”
“我有自杀冲动,每个月大概有一到两次,原因我说不清楚,大概是我的工作压力太大了,所以埋怨上了这个世界?我必须对此采取策略了,否则我会人格分裂。”
“我有抑郁症的倾向,因为我每天都怨气冲天,但又找不出原因。”
◎疯狂人格
根据我们的长期调查和科学测试,具有“疯狂人格”的人,往往表现为两个极端:杀死别人或杀死自己。
第一种:我要杀死我自己,引起你们的关注
15岁的卡尔患有严重的边缘型人格障碍。在五年间,他曾反反复复地自杀了七次,每次被救活之后,他总是告诉父母他想死。又一次被送到医院抢救后,小卡尔告诉医生,他感觉父母不够爱他,只有死掉,才能永远得到他们的想念。
根据一项统计显示,边缘型人格障碍群体中,自杀率已经达到了10%。这种病症的治疗困难很大,患者往往会反复地自杀,其行为和思想都表现出一种难以控制的特点。
这类人真的想死吗?其实恰好相反。他们并不想死,而是希望通过死这种行为达到一种表演的效果,引起他人的关注,只有不断的表演才会得到他人的关心,寻找到自己的存在感。
可怕的是,这种行为通常会产生“狼来了”的效果,在几次这样的表演后,身边的人会变得麻木,这就导致了有些试图自杀的病患自杀成功了。其实他仅仅只是想表演一下而已,但是人们已经失去了观看的兴趣。
用极端的行为来实现自我,几乎已经成了边缘型人格障碍群体的“最有效也最无奈”的方法。
但是,有些边缘型人格障碍的患者,他的人格已经到了疯狂的地步,自杀对他们来说已经不足以表达自我。因此,他们会选择一种更极端的表现方式--“报复性自杀”。比如,一个失去了爱人的女子,突然在前男友的婚礼上自杀,既然我得不到幸福,那你也休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