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052
东市小吃街改造果然引来议论纷纷,有人赞同,有人反对,有人怨声载道,各种声音皆有之,这些没动摇杜培春做事的决心,又有宋头目携一众手下强势推进。
来这里摆摊的小贩们依稀还记得他们强势暴力执法的模样,反对者或有怨言者也只能把苦楚塞进肚子里,或撤摊搬走,或不情不愿地加入抽签登记行列。
小贩们不满,街道两边商家亦惴惴不安。他们怕规划过甚,占据他们本就有的门脸,影响自家生意。
这时候便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的时候了。
有钱的花钱找门路,有关系的托关系找门路,可钱也花了,关系也找了,最后发现这件事竟然不好使?
原因无他:因这次的主事人,是盛京知府家的三儿子杜培春,除非关系大过杜知府,可知府是盛京城最大的官儿,若托到外地的关系再回到盛京城,自古便有强龙不压地头蛇的道理,怎么着也越不过杜知府去。
可想而知,钱花了,笑脸赔了,关系用了,一切白搭,要多郁闷有多郁闷。
唯一利好的是,当小吃街真正纳入规划时,他们发现规划中也考虑了自家的店铺的需求,不仅没有占据他们的门脸,还让他们也在外面摆个摊子,以招揽生意,从而和小吃街的整体调性相融。
于是乎,这些人后知后觉地反应过来:难怪杜三少油盐不进,原来是真为百姓做事啊!
为何会有油盐不进一说呢?
当然是有人把关系托到杜三少头上,想当然地以为和他搭上关系,便会给自己开个后门,没料到的是送的东西被喂了狗,找上门的人也被放狗咬,做事嚣张又跋扈。
他们气得不行,且等着抓到杜三少的罪证,到时年底皇城巡察官员到了,计划与这回不得不离开小吃街而心有怨言的百姓,好生告他一状,叫杜三少和杜知府吃不了兜子走。
这一计划自然落空了。
这是后话。
且说现在,小吃街改造热热闹闹进行,抽签登记几也进行完毕,明七他们握着抽到的签子,无不感慨许意迟料事如神。
因真的很多有资格的人选,他们宁愿不在这条街摆摊,也不想出租金。
是以,原计划参与抽签的人数和摊位数之比是一点五比一,实际上的比例是零点四比一,这样一来但凡是参与抽签的人,没有抽空的可能,只有选大选小的可能。
那剩的六成摊位无人问津,叫杜培春和宋头目犯难了。
划好摊位,基础的装饰改造完毕后,基本上没耽搁多少日子,抽中签的小摊贩便入主新摊,开始营业。
然而一下子空了那么些小摊,原本人声鼎沸的闹市街,突然之间竟有些诡异的安静,瞬间生出些萧索之感。
宋头目和杜培春自是不能坐以待毙,想方设法招商引资,奈何收效甚微。毕竟现在对很多百姓而言,其他街不花钱,他们何必多花钱去这里,把钱省下来不好吗?
杜培春为此专门走一趟许意迟那里。
他气咻咻的,也有些挫败地坐在椅子上:“小爷听你的,改造也改造好了,根本没人愿意花钱来,这不是白整?已经有人等看小爷笑话了,气死了!”
许意迟抬眸道:“您还记得改造东市街的初衷吗?是为何?”
杜培春:“嗯?”
许意迟提醒他:“自是为了安置流民。”
杜培春猛地一拍大腿:“对啊,这事儿我怎给忘了!他们不来,爷自要把这些地方给那些流民。说起来,你之前说的西风如何了?何时能让他们到小吃街摆摊啊?”
许意迟细想一下,认真道:“最快三日,多则不过七日。前提是您那边的身份证明到位,不会影响我这边培训。招生的活计,我们已在做了,卓有成效。”
只是她没说的是,杜培春好似把办身份证明的事抛诸脑后,她也不敢大肆招揽那些没身份证明的人,只从有身份证明的人里头选,可惜人比较少。
少归少,把杜培春冲冲脸面应是够的。
“我们近来也招了些有身份证明的流民,他们学得七七八八,若是您愿意,这些人后日皆可去东市街摆摊,您看如何?”
柳暗花明,杜培春自然欣喜道:“那当然好了。”
许意迟:“之后还需您帮忙一同发布相关消息,您代表官方,您那边发表的公告更可信,流民们也知西风一事非子虚乌有,而是真实可信,也敢尝试来学习,您觉得如何?”
前有许意迟卖好,这会儿这点小忙杜培春自然满口答应。
看似是在帮西风,实则也是西风在帮他。要不然本来热热闹闹的一条街,突然变得空空荡荡,不说,在这里还要额外收取租子,百姓们背后不知怎地编排他。
这件事既然开头了,绝没有半途而废的道理,否则等同于说他在做搜刮民脂民膏之事。
两厢愉快达成协议。
许意迟又收获一叠契书,紧接着空了一半多的小吃街多出几家眼生的新商贩,他们卖的吃食很新鲜。
有的专供朝食,一个大铁盘子,摊一层层薄薄的饼,加上油条或炸得金黄酥脆的薄脆,撒上些许咸菜碎、抹上深色豆酱,再叠入青翠的生菜,铁铲子三翻五翻,放入斜开口的油纸包中,便是近来大火的煎饼果子或杂粮煎饼。
与此衍生的,还多了家名为“好吃到停不来的辣条”,辣条是用豆皮、豆干等豆制品制作,辣椒粉辣油腌制,又香又辣,这两家挨着,有人偏好煎饼里裹辣条,常常是左边买辣条,走过去让人把卖煎饼的把辣条也卷进去。
煎饼火了没两天,辣条的左边又出现一家鸡蛋灌饼,亦是朝食。两者一个是薄饼卷薄脆,一个是外焦里软内的多层饼,各有千秋,各有各的拥趸。
有人今儿吃煎饼,明儿吃鸡蛋灌饼,唯一不变的是天天买辣条,辣条小摊成最大赢家。
除了这些哗啦啦火起来的,午饭和晚饭的种类也有增多,各色小吃随着西风特有的流动餐车出现,几乎占了东市街的“半壁江山”。
冰粉摊,有红糖冰粉、花蜜冰粉、鲜活冰粉、奶酪果子冰粉等,各种配料层出不穷,售价有高有低,再加上凉滋滋、甜丝丝的口味,可谓是一出现便收获不少人的喜欢。
凉皮凉面牛筋面小摊,配着清爽的胡瓜丝、手洗面筋,看似简单的吃食却有至少三种口感层次,软和中藏着韧劲儿,清爽中亦有绵绵辣意。
不爱吃辣的另当别论。
凉皮摊一出,许意迟连着三天都没叫大丫做午饭,直接在小摊上买了凉皮吃。
在她看来没有凉皮的夏天,怎么能算夏天呢?
但和夏天更配的是烧烤啊!
冷饮、烧烤、小龙虾,夏天的快乐三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