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拉一把
短暂的祭拜之后,一群人又拿着香烛纸钱去了趟村后边的祖坟,这种场合吴闻起不适合再跟随,就找了个借口先回了市里。祖坟在山脚下,黄家是大姓,祖坟有十几个,但知道姓名的,也仅限于他们爷爷和父辈的两支,再往上就不清楚了,只知道是先祖。因为离家太早,黄振邦对这些坟墓里安息的是谁完全不清楚,全靠黄振江逐一介绍。
摆上贡品,用手把纸钱打成扇状,把檀香堆积成塔形和纸钱放在一起,随后点燃,紧接着点燃鞭炮,大家在炮声中一起跪拜,等起来后,黄振江望着黄振邦笑着说道:“咱们这一辈也快收队了,等到你下次回来,说不定我也要躺在地里头去了,”说着话的时候,他的表情很是平淡,仿佛生与死并没有什么界限,只是换了一个生活地方,重新回到了祖先的怀抱。到了他们这般年纪,许多事情都已经看透,并没有什么忌讳。
从祖坟回来,正好中午。一群人在新房客厅坐下。黄振江说道:“振邦哥,你这次回来,也算是荣归故里。下午好好歇歇,明天日子不错,我组织下,咱们老黄家搞个祭祖仪式,也算是增加下咱们家族的……那叫啥来这?”
黄天亮笑道:“团结力和凝聚力。”
黄振江拍了下桌子:“对!凝聚力!人心齐,泰山移,现在的小一辈都忙着自己的事,整天见不到面,弄的我都快认不全了,也该聚聚了。”
黄振邦点头:“那就辛苦老弟了,仪式用的钱我来出。”
黄振江瞪眼道:“看你这话说的!打兄弟的脸呢?大钱没有,这点钱还是出的起的。家里的事交给我,你什么都不用管。”
说话间,酒菜就已经摆上了桌,满满一盆鸡肉,金黄冒油,香味扑鼻,上边又点缀了一把小葱和香菜,顿时就勾起了黄振邦的食欲。
黄振江给黄振邦夹了一块鸡腿肉:“今天现杀的大公鸡,用铁锅炖了一个多小时,尝尝!”
黄振邦放在嘴里,咀嚼了几口,顿觉唇齿留香,当即伸出大拇指:“香!”
黄振江笑了起来,端起面前的酒杯:“来,咱们大家走一个。”
餐桌上,觥筹交错,黄振邦本来是不喜欢饮酒的,但今天却足足喝了半斤,以至于酒宴怎么结束的都不知道,等到醒来的时候,发现自己躺在东屋的床上。他坐了起来,看看手表,现在是下午五点二十。从床上起来,在院里鞠起一捧自来水,洗了洗脸,冰凉的感觉顿时驱散了不少身上的酒意。
“振邦哥醒了?”弟妹何彩莲挎着竹篮从门外走了进来,看到他之后,赶紧打招呼。竹篮里装的是些蔬菜,十分水灵,应该是刚从地里采摘出来的。
黄振邦点了点头,然后笑着说道:“老了,这酒量是越来越不行了。振江他们呢?”
何彩莲指着外边说道:“在村里转悠呢,天亮现在不是在文物局上班吗?刚好趁着这次回来,说要考察村里的黄帝文化。”说到这里,她又笑了起来:“要我说,他就是瞎捣鼓。这么大的事,是咱们这些平头老百姓能研究的?”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
黄振邦摆了摆手:“黄帝在之前本来就生活在咱们这附近,咱们村最早不还建的有轩辕像吗?要是真的能在村里找到一些和轩辕黄帝有关的东西,绝对是大收获。这是好事,你得支持!”
何彩莲笑道:“振邦哥你是有本事的人,见的世面多,你要是觉得能行,那就让天亮去搞。”但顿了下后,她又略带抱怨的说道:“不过说实在的,考古这活,整天风里来雨里去,又苦又累,还看不到什么奔头,我是真替他着急。振邦哥你回头要是有什么别的好出路,好歹也拉一把天亮。”
可怜天下父母心。当初黄天亮大学毕业,何彩莲本来还想着可以出人头地,结果他倒好,一头扎进了文物局,三十岁的年纪,愣是熬的小老头一样,看得当妈的满脸心疼。现在遇到黄振邦,就想着能不能让这个远在海外的大伯提携下,哪怕稍微用点力,估计也能让儿子少走十几年的弯路。
黄振邦做了这么多年的生意,哪里会听不出何彩莲话语中的意思,不过也没有当即答应,而是笑着说道:“拉一把倒是没问题,但我的关系都在印尼,你肯定舍不得让天亮往那边跑吧?”
何彩莲不再做声。她就这么一个儿子,肯定想着留在身边,回头帮忙养老,要是跑到国外,别说见一面,连说句话都难。
黄振邦又开口道:“都是一家人,我也不说见外的话,能帮肯定会帮,但主要得看天亮的意思。”在吃饭的时候,黄振邦和黄天亮聊过,感觉对方很喜欢文物局的工作,遇到专业的事情,说的滔滔不绝,可说到别的事情,就变成了哑巴。要是侄子有心换工作,帮一把也没有问题,就是不知道对方的真实想法,要是出力不讨好就麻烦了,还是等回头问清楚再说吧。
何彩莲听到这番话,笑道:“那就麻烦振邦哥你多费心了!”有些事情点到为止就行,再说多反而会招人嫌。
黄振邦点了点头,随后双手背在身后,踱着步走出院门,在村里闲逛起来,刚好遇到两个对自己还有点印象的老人,当他说出自己名字的时候,那两个老人激动的身体都在颤抖,话语行间说的都是对他父亲的缅怀之情,倒是又勾得黄振邦一阵感伤。正聊的时候,黄振江带着黄天亮从远处走了过来。
“振邦哥,睡得还习惯不?”黄振江远远就开始打招呼。
两个老人看到黄振江过来,说了几句话后就主动走开了。黄振邦迎上去,笑了笑说道:“本来就是在这里出生的,有啥不习惯的。说真的,回到这里,感觉年轻了十几岁,浑身都是劲,等有时间了,咱们去爬下具茨山,也算圆了小时候的梦。”
儿时的黄振邦觉得身后的具茨山就是世界上最高的山,最大的梦想就是爬到山顶看看,可惜还没来及实现就背井离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