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一章
第六十一章
四月初,勐泐和暹水正式开战,西南王亲率西南厢军前去支援,与此同时,公孙胥甫领着五千兵马到达了西南。
柳琛云梳理好了接下来的计划,不日就打算启程前往巴府考察。
“柳大人!!!”贺维年离书房还有八百里就开始大喊。
“柳、大、人!!!”这是声稚嫩的童声,出自贺维年怀里扎着总角发髻的小孩童。
见书房中迟迟没有人出来,贺维年将女儿放了下来,叮嘱道:“阿妙,这个任务就交给你了,去吧。”
小阿妙郑重地接下任务,踏着踉跄的步子就往书房去了。
“咚、咚、咚。”
三声轻微的门响由低处传来,柳琛云放下手中信纸,起身给小阿妙开了门。
“阿妙,来,”柳琛云俯身将阿妙抱起来,手掌托着一块软糖停到阿妙面前,“藏起来,不告诉你爹。”
阿妙开心地伸手把糖拿起来,熟练地剥掉糖纸,将糖藏在了她认为最安全的地方——嘴里。
“吃饭了,柳叔叔。”小阿妙一边嚼着糖一边说道。
“好。”说着柳琛云就抱着阿妙往膳厅走。
贺维年从前还是县令时,家眷都随他一同住在衙中,这些年他的俸禄除了家庭开支剩下的全用来倒腾戏班了,因而这次升职到柳琛云身边做主簿后一时之间妻女竟连住处也没了。贺维年拿不出钱在锦官城租房,无奈来向柳琛云借钱,柳琛云就让他们一家搬来了自己府上。
贺维年从柳琛云怀里接过阿妙,皱着眉闻了闻,“贺佳妙,你又偷偷吃糖!”
阿妙再一次因为把糖藏在嘴里而被她爹发现了,从她惊讶的眼神中可以看出,这位小姑娘还没明白就算把糖咽进肚子,嘴里的糖果气味还是很明显的。
“柳叔叔给我的...”阿妙撅着嘴将柳琛云供了出来。
柳琛云浅笑一声,“对,是我亲自剥掉糖纸喂阿妙的。”
“等柳大人以后自己有了孩子,就知到维年他为什么不准阿妙偷偷吃糖了。”谢无娇说着把阿妙小碗里的肉丸碾碎和着饭拌了拌,舀了一勺放在嘴边吹吹,而后喂给阿妙。
孩子?柳琛云想了想,自从知道自己是个断袖之后,好像就再没有过“以后会有孩子”这样的念头。
柳琛云笑着摇摇头,没有作答。
“对了柳大人,达明侯身边的人来带了个话,说是达明侯邀大人明晚去品茗楼赴宴,大人要去吗?”贺维年放下筷子问道。
“回绝了罢,明日去巴府,行程不变。”
“好嘞!不过大人,我听那传话的人的意思,达明侯好像就请了您一人,况且这品茗楼......”
“品茗楼怎么了?”柳琛云问道。
贺维年有些不自然地看了看谢无娇和阿妙,“嘶”了一声,打算凑到柳琛云耳边说。
可还没等贺维年开口,桌椅突然一声响动,阿妙的碗在桌上翻倒,勺子带着饭粒落到了地上,谢无娇捂着胸口跑出了膳厅。
“无娇!!!”贺维年心急如焚跟着冲了出去。
“...娘?”阿妙明显被吓到了,愣愣地叫了一声娘后“哇——”的大哭起来。
柳琛云赶紧将阿妙抱在自己怀里轻轻拍着她的背安慰,“没事的阿妙,没事没事,别怕,我们出去看看,不哭噢不哭。”
膳厅外,谢无娇扶着回廊柱子,捂着胸口一个劲儿地干呕,贺维年一边拍着她的背,一边用手帕给她擦眼泪。
“谢夫人这是怎么了?”柳琛云抱着挂着鼻涕眼泪的阿妙走出来。
谢无娇偏过头大喘着气,贺维年满脸心疼道:“不知道啊,难道是吃坏什么东西了吗?”
柳琛云:“我略懂医术,你来抱着阿妙。”
半盏茶后。
“什么?”贺维年明明是在怀疑自己的耳朵却揉了揉眼睛,震惊道,“有喜啦!!!!”
谢无娇朝贺维年翻了个白眼,难受劲儿还没过,一手还拍着胸口顺气,“你在高兴什么?你养得起吗?!”
“怎么养不起?我现在升官了,俸禄是以前的三倍呢!”贺维年自豪叉腰道:“你再多生两个我都养得起!”
阿妙站在娘亲身边,关心地擡头看娘亲的神色,听不太懂大人说话的意思,但提取了关键词,一字一顿道:“养、不、起。”
谢无娇:“你看,阿妙都知道!你倒腾戏班都花了多少钱了,你的俸禄是给家里花的吗?都是给你的戏班花的吧!当年生阿妙的时候我都是向娘家借的钱,本来你现在升官,我们的日子眼见着就要宽裕点了,这又来个孩子,我就直说罢,这孩子我不想要......”
这话说得贺维年也沉默了,他叹了一声,拉起谢无娇的手,心疼又郑重道:“别说气话,无娇,我可以没有戏班,但我不能没有你和阿妙,你看,这孩子是在他爹升官后才来,他一定是觉得这样我们就能留下他,相信我好嘛,我能照顾好你们的,真的!”
“...我们回去再说,柳大人还在这儿呢,别坏了大人心情,先吃饭吧。”谢无娇抱起阿妙进了膳厅。
“这...”贺维年无助地看向柳琛云,“柳大人,你说我要怎么劝她?”
柳琛云:“这事于你来说也许只是家里多了张嘴吃饭,可怀胎十月之苦谢夫人要真真切切地承受,你现在是升官了,可往后也会越来越忙,跟着我时常是要到处跑的,阿妙现在也还小,往后要操心的只会更多。况且我从大夫的角度来说,生产的风险其实是极大的,所以你不妨好好听听谢夫人的顾虑,这事还是要尊重她的意见。”
贺维年深深吸气而后沉下肩,“大人说的是,哎——添丁进口嘛,总是下意识地觉得是好事,现在想来,的确应该冷静下来好好考虑。”
.
当晚,柳琛云写了两封回信。
一封是给金榜题名,高中一甲三名的探花郎程安。
所幸公孙胥甫不在朝中,程安最后接受了左明辙的举荐信,现在在翰林院任编修,算得上是明确的左明辙一派。
柳琛云回想了一下,根据自己在朝中多年的经历,将他认为可以结交的人都写了上去,唯有一人让他犯了难——钱富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