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隐情 - 雁回 - 柏林少女 - 纯爱同人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纯爱同人 > 雁回 >

第63章隐情

第63章隐情

海毓见王坯一言不发,起身作揖。

“老先生,只是我想问你的是,他的前程,真的还值得你来保么?当初是因为只有晋王有望能成为储君,可如今东宫之位,谁也说不清,我以为,你就算不想涉身其中,但也绝不能助纣为虐!”

“想当初忧国忧民,人在庙堂心在江湖,胸怀百姓之人,进可以编修仁义之道,退可以治学一方,如今却躲进这草堂,借口不过问天下之事,实则难道不是在助纣为虐,袒护奸佞吗?”

海毓这番话说罢,就见王坯此刻徐徐擡头,神情中带着两分疑惑。

“我闻陛下的确是有立东宫的想法,可无论是晋王殿下,还是二殿下,亦或者是三殿下,这三位皇子,都不失为东宫之选,怎的到了你口中,我便成了助纣为虐?”

海毓摇了摇头,接着便将这段时间晋王赵祯所做之事一一说出。

尤其是指使邑阳太守诬告,又暗中派人袭杀赵楹之事。

听完之后,王坯又一次陷入了沉默。

海毓这时又道,“二殿下我就暂且不说了,只是晋王殿下,当初你为他袒护包庇,不过是想着他日后能有所改变,不再如当初那般骄横跋扈。”

“可现在看来,这骄横跋扈是少了些许,却多了几分阴险狠厉,似这样的人,让他有朝一日做了东宫,只怕是天下大乱,社稷倾覆,到最后这鼎崩折摧的罪名,可就要千秋万代的落在你一人身上了!”

话音落下,王坯的身形狠狠的颤了一下,他擡起头来,深吸口气道。

“雁之,你到底想听什么?”

就见海毓这时微微一笑,不慌不忙的说道,“当年的那件事情,我虽然知道一二,但对于其中内情,却是不甚了解,今日来找老先生,便是想要把当年那件事了解个透彻,我相信这件事现在整个大周,除了老先生之外,应该不会有别人更了解了。”

王坯点了点头,叹了口气。

“这件事情,老夫以为这辈子永远不会再提起了,这些年来,老夫虽然借口治学,可心中也无时无刻不为了这件事而心中惭愧,我以为这件事之后,晋王殿下必能励精图治,改头换面,如楚庄晋文一般,终成大器,只是没有想到,他这些年来,竟是没有一点收敛。”

王坯随即从袖子里掏出了一张状纸,就见上面的白纸黑字已经是很抠以前的字迹了,完后将那状纸摊开,一边解释道。

“这便是当年那事的卷宗,我这些年来一直想着要不要将其毁了,但终究还是没忍心,这件事的来龙去脉,皆在这张卷宗之上,你可拿回去细看。”

就见海毓将那卷宗拿了过来,一边看,一边听着王坯叙述。

“这事发生在五年前的初夏,六月初二,我那时才刚刚上任大理寺卿不到一个月,晋王殿下……那时还不是晋王,在同尚是太子的陛下前往皇陵祭祖之时,路过一处秋心斋。”

“这秋心斋乃是一处尼姑庵,当时殿下身边有个奸佞小人名叫贾道,这人引诱殿下称那秋心斋中尼姑长相貌美,殿下祭祖百无聊赖,便带着手下私自前往了秋心斋。”

“当时皇陵附近有一民户,有一民女,名唤张敏敏,长得甚为貌美,年芳二十,与同村李姓结了姻亲,有了三个月的身孕,便也前往了秋心斋为了腹中胎儿祷告祈福。”

“殿下到了那秋心斋,发现尼姑们并不好看,倒是看中了那祈福的姑娘张敏敏,便要手下去要来了这女子的姓名。”

“之后又让人去请这张敏敏,要同她共赴晚宴,这张敏敏不从,殿下便命手下将张敏敏哄来,趁着夜色强行做了不轨之事,而殿下年轻气盛,竟是让那张敏敏腹中胎儿也就此殒命。”

“张敏敏事后逃回村里,不堪受辱,将遭遇告诉其夫李天德之后,便上吊自尽。”

“六月初十,陛下祭祖完毕,带着人返回皇宫,而殿下也跟着回了宫,这时大理寺便受到了一起报案,因为是强抢民女,性质极其恶劣,这件事便是我亲自去审理的。”

“起初我也不相信会是晋王殿下所为,只是殿下做事实在猖狂,竟是连同将自己的真实身份也一并告诉了那张敏敏,还给了他自己的贴身玉佩。”

“我看到那贴身玉佩,心已经凉了大半,但又想着或许会是别人偷了殿下的玉佩去做了这事,于是又暗中调查了半个月。”

“到来年七月初一,我设计抓住了殿下的心腹贾道,从他那里得知了事情的来龙去脉,这才知道竟真是殿下所为。”

“强抢民女,一尸两命,如此恶劣之事,却又是皇孙所为,我一时也不知该如何处理,甚至不知是否应当将此事上报。”

“正当我犹豫踌躇之时,事情已然发酵,刑部和都察院都有所耳闻,只是举朝上下,竟无一人敢将此事捅到金銮殿前。”

“七月初七,那日晚上,殿下一身黑袍前来见我,殿下哭诉其一时晕头,让我千万帮他一把,我也是万不得已,当时想着殿下身份尊贵,陛下又是皇储,殿下若是出了什么问题,那将来大周的皇储也就危险了,皇储乃是国本,国本绝不可动摇。”

“于是我当时便下了决心要帮殿下将这件事揽下来,让一个和殿下同名之人前去顶罪。”

“只是这件事等我准备这么去做的时候,已经发酵开了,尚未太子的陛下也终于听闻到了风声,陛下召我问起缘由,只是浅浅的问了一句,事情属实否,我当时为了国本着想,便谎称非实,只是有和殿下同名之人为之。”

“陛下于是责我此事办案不周,既然是同名之人,那如何能传出风声,导致皇家名声受辱,我于是便请辞大理寺卿,给天下人一个说法。”

“陛下同意了,但只说让我先将这件事办完。”

“这些年来,因为这事我一直心中惴惴不安,时而觉得自己做对了,时而又觉得自己做的不对,为了国本,似乎又对不起那一尸两命的民女张敏敏,而若是将这件事严办,似乎有对不起圣上的恩德,我……”

王坯言尽于此,其中愧疚早已不言于表。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