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 盲拨语音的他是我的命中注定 - 兔耳朵草儿 - 纯爱同人小说 - 30读书

第40章

第40章

苏清清认识的苏州,是从阿娘的回忆里来的。

阿娘在苏州出生长大,谈起姑苏城的时候,总是带著一种含蓄而细腻的温柔——那种苏州女子特有的情韵。她爱清清陪著她听苏州评弹,即使苏清清听不太懂那些吴侬软语。

每每琵琶声一响,二胡声随之入耳,唱词里那一段段的柔情与悲伤像流水一般渗进人心。阿娘最爱的几出:《啼笑姻缘》、《西厢记》、《杨乃武与小白菜》,有些哀婉动人,有些又带点市井俏皮,让人哭也不是,笑也不是。

清清总是静静听著——有时候听著听著,就掉下泪来。

她不是听懂了什么,而是那些声音——琵琶拨动的节奏、唱腔里拉长又婉转的气息、阿娘轻轻点头的神情,那些声音像是穿过苏州城的小桥流水,撞进她的胸口,慢慢散开。

她之所以喜欢苏州,也许就是因为阿娘。

阿娘曾经说过她出嫁前在苏州过著像电影里富家小姐的生活。清清便总爱幻想——阿娘曾在留园或拙政园里赏花读书,身穿旗袍,脚步轻盈;想像她十八岁那年坐著八擡大轿,热热闹闹地出嫁。

但阿娘总是笑著说:「我哪是那种千金小姐?我是读女校的现代派,自己上学的那种。」

清清知道,那些故事也许只是阿娘嘴里的调侃,可她仍旧爱那样的画面——园林深处的石桥、墙外探出的梅花、临水而建的宅院,那是她心中属于阿娘的苏州。

也因为如此,拙政园、藕园、留园,对清清来说,不只是风景名胜,而是记忆与情感的载体,是与阿娘牵连最深的地方。

她喜欢姑苏城的小桥流水,喜欢香雪海的梅园,也喜欢东山西山那一段段吴越春秋的传说。她喜欢穿著碎花洋装的苏州女子,说话总是轻声细语、笑起来带著甜。她喜欢苏州的绿豆糕、苏式汤面,甜甜的,不张扬的。

苏清清从不觉得自己懂苏州,但她愿意用心记住这座城的每一道巷子、每一口桥、每一滴雨声。

对她来说,这座城市,是记忆里阿娘的年轻岁月,是她从未参与却无比熟悉的一段时光。

而今天,她要带著右诚走进这座城。

他们一走出苏州火车站,两人的世界仿佛立刻换了频道——

不再是旅行者,不再是陌生人,而是两个悄悄黏在一起的小情侣。

右诚牵著她的手,走路的时候刻意慢下来。即使迎面来了人潮,他也总是选择绕道,却从不放开她的手指,紧紧扣住,像是牵住了整个下午的光。

“我们先去拙政园”右诚看了看手机,又看著她笑说:“我叫车,你牵著我。”

苏清清愣了一下,本想说“不是应该我带路吗”,但这时她也不知道说什么,只是乖乖被他牵著上了计程车。

到了拙政园门口,几个小导游立刻凑上来,问他们要不要导览服务。

苏清清礼貌地笑笑:“谢谢,不用,我也是导游呢。”她亮出自己的导游证。

话刚落,右诚却突然握紧她的手,朝其中一位女导游点了点头,说:“我们要,请妳帮我们做讲解吧。”

苏清清一愣,还没反应过来,他已凑到她耳边,低低地说:

“小傻瓜,今天你和我都是游客!”

他说完,在她手背轻轻吻了一下。

那一吻太轻,却像是落在了心上。

她看著他,忽然就呆住了。

这个人,怎么说话能这么软?

怎么眼神这么黏?

她真想把心里的话全说出来——

但她没有说出口,只是在心里,一句一句反复地嚼著这些甜。

她,苏清清,是不是沦陷了?

她低头,偷偷笑了笑——

是的,吴右诚,你好像把我变傻了。

两人一开始还是安静地跟著导览,听那位年轻的小导游娓娓道来园林的历史与文化。

她讲得很细致,语气里带著对苏州的深厚感情——从拙政园的前身讲到明清两代的名士居所,又讲到水榭楼台如何与自然相融,还不忘穿插一些苏式生活的雅趣与故事。

苏清清听得很专注,眼神中满是赞赏。她心想,这样年轻的女孩,居然能把园林文化讲得这么生动、这么深刻,真是不简单。

“要是我当年带团时有她这股热情和底气,早就成‘金牌讲师’了吧……”她暗自想。

但右诚显然心思不在那些屋脊飞簷与曲水流觞上。

他一边听,一边频频转头看苏清清,不时举起手机帮她拍照——

在月洞门前、在枯山水旁、在雕花窗棂映著远山的角落。

“你老是拍我,换我帮你拍吧。”苏清清笑著推了推他。

结果右诚直接转头对小导游说:“麻烦妳帮我们俩拍,好吗”?“

他把相机给了小导游,教她使用方法。

于是接下来的每一站——

他都顺势揽过苏清清的肩膀,或轻轻靠著她,或干脆脸贴著她头发的边缘,笑得像个得了糖的小孩。

小导游一下子变成了专职摄影师,脸上仍挂著职业笑容,但越拍越红,越拍越不太好意思直视他们两人的「放闪行为」。

苏清清也实在觉得太害羞,低声扯了扯右诚的袖子:「好了啦,你放过人家吧……」

右诚见她脸红,笑得更开心,赶紧从小导游手中接回相机,笑著说: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